在古代为什么叫皇帝做万岁爷,或者是大呼万岁的???

如题所述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万岁”一词是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臣子口中的“万岁爷”就是皇帝,除了皇帝,谁也不敢将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就连明朝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贤,虽然从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也只敢以“九千岁”自居。
其实,在西周、春秋时,“万年无疆”、“眉寿无疆”等是人们常用的颂词和祝福语。《诗经·豳风·七月》有“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之句,它描写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后,举行欢庆仪式的场面。这里的“万寿无疆”,是人们举杯痛饮时发出的欢呼语。“万岁”一词,是这些颂词、祝福语的简化。

“万岁”一词究竟在何时归帝王专用呢?史学界意见并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汉高祖刘邦临朝时,“殿上群臣皆呼万岁”。这时的“万岁”,与战国时作为一般欢呼语的“万岁”不同,是与一整套朝廷礼仪连在一起的。

一种意见认为,属于皇帝的“万岁”,始于汉武帝时。《汉书·武帝纪》载:“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呼万岁者三”,是谁呼的?荀悦注曰:“万岁,山神称之也。”15年后,汉武帝又称自己“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连山神、山石都得喊他万岁,臣民岂能不呼?从此,帝座前“万岁”声不绝于耳,他人称之,即成谋逆、大不敬了。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汉朝在皇帝以外也有使用“万岁”的情况。如汉朝礼仪规定,对皇太子亦可称万岁。当时皇族中还有以“万岁”为名的,汉和帝的弟弟就叫“刘万岁”。从汉到唐,对人臣称“万岁”的事例,也是不绝于书,不胜枚举。如《后汉书·李固传》记名士李固被权臣梁冀诬陷入狱,门生故旧上书申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到了宋朝,“万岁”之称人臣才决不可染指。北宋大将曹利用的从子曹讷,一次喝醉了酒,“令人吁万岁”,被人告发,杖责而死(《宋史·曹利用传》)。可见,到宋朝,除了皇帝,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称万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5
“万岁”本意有永远存在之意,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辞。《“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等

可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万岁”一词是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WBR>虽然从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也只敢以“九千岁”自居。

但是,“万岁”一词最早不是用于称呼皇帝的。

在西周、春秋时,“万年无疆”、“眉寿无疆”</WBR>是这些颂词、祝福语的发展和简化。

从战国到汉初,“万岁”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口中,</WBR>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的“万年”是一样的。

而皇帝被称为“万岁”,是始于汉武帝时的。

汉武帝独尊儒术,“万岁”也被儒家定于皇帝一人。稽诸史籍,《</WBR>除皇帝外,任何人都不得自称“万岁”。
汉武帝之后,“万岁”就不能随便叫了
从战国到汉武帝之前,“万岁”</WBR>可分为两类,大体上仍与古法相同。
其一,是说死期。如:楚王游云梦,仰天而笑曰:“</WBR>毕竟还是大相径庭的。

其二,是表示欢呼,与俄语中的“乌拉”颇相近。请看事实:</WBR>却并非专对帝王而呼;但有开心事,即作此欢呼,亦不过如此而已!
至汉武帝时,随着儒家的被皇帝定于一尊,“万岁”</WBR>万岁”——并雅称“山呼”的不典之典。
十五年后,也就是太始三年三月,</WBR>封建帝王的宝座前,“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不言自明,从此“万岁”这个甜腻的字眼,也就只配皇帝一人独享,</WBR>即使侥幸脑袋仍按在按在自己的肩膀上,也非要吃尽苦头不可的。
汉武帝后,封建统治者在“万岁”上玩的花样,真是五花八门:</WBR>穷奢极侈。
尤其两个女统治者,更是别出心裁。一个是武则天。</WBR>大概还在据此为傲吧?
还有一个封建统治者,虽是男人,但却曾被鲁讯讥刺为“半个女人”</WBR>借用鲁讯的话来说,“还不如一个屁的臭得长久”!

“万岁”既与最高封建统治者划上等号,</WBR>就是明证。
但是,正如清人张符骧在诗中所说的那样,“未必愚民真供佛,</WBR>而岁除爆竹,军民环聚,大呼万岁,尤可骇者。”
其实,有何“可骇”?在广南那样远离封建统治中心的穷乡僻壤间,</WBR>礼失求诸野”,信然。所有的皇帝都想永远的统治天下,谁都不想死,所以他们一般都叫千岁,什么八千岁、九千岁的都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