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武功最高者何人?

1)《三国演义》中武功最高者何人?
2)闻央视重拍《三国演义》,愿闻其详。
没料到大家对此问题如此踊跃,其中不乏对《三国演义》啃之入骨的爱好者,教某人学识不少。好答案很多,难以选择,而投票流程最多又只能选3个,真的很遗憾!

  事迹;赵云 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一五四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
  公元一九四年,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三国演义》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他一生中与他交手的名将并不多,所杀名将则更少,就《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在公元二〇一年汝南与曹操军作战时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三十余合战败“河北四庭柱”之一张颌。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公元二〇七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曹仁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李典。公元二〇八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南奔,赵云救出幼主刘禅,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在《三国演义》中当阳长坂是赵云的成名战,长坂坡中赵云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缸,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敦部将钟缙、钟绅,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岂页)四将,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
  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刘备到东吴娶亲时,诸葛亮也放心地将保卫工作交给赵云,而赵云也不负所托达成了诸葛亮的计谋,这也是与赵云本身谨慎细致的个性分不开的。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所使用张昭的计谋,欲将刘备之子刘禅作人质换取荆州,“赵云截江夺阿斗”更是他勇武与见识独到之处。公元二一一年赵云入川沿江西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公元二一九年,黄忠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徐晃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郃、徐晃,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后在汉水拒曹军,占得曹军营寨,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公元二二三年,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再迁为镇东将军。公元二二五年,南蛮叛乱,赵云、魏延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于公元二二八年随诸葛亮北伐,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三国志》里公元二二八年赵云与邓芝与魏帅曹真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不至大败,撤军后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马谡失守街亭而撤兵,赵云、邓芝断后,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喁,杀退万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
  公元二三〇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七十六岁,追谥为顺平侯。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则显得不如他了。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朗,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姜维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
  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赵云这个角色被塑造的比较完美,但是,也正是由于他本身人格的完美,才使得他的形象在矛盾冲突十分重要的电视艺术中与关羽、张飞相比稍显单薄,这也正是一种完美的遗憾吧!
  可见赵云武艺高强~~~~~~~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2125094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1
无敌温侯狂戟飞,
子龙枪神人更美;
古之恶来称典韦,
关公武圣高地位。

西凉马超沙场威,
盖世猛将推张飞;
强悍孙策霸王气,
许褚虎痴怕过谁?

太史力掀江东水,
甘宁原为锦帆贼;
黄忠老将出神箭,
张辽惊得敌胆碎。

大智神勇赞姜维,
庞德抬棺死不畏;
还有徐晃、夏侯、张合、周泰……
哎!累!
三国武将排名
按:平生喜爱“三国”故事,书存十余种,时长十五载,读达百余遍。稍有闲暇,捧书或一览到底,或精究某处。少时初读之精装本“三国”,已破旧不堪,且每页皆有愚见二三处,有袭三国裴注之嫌。一日偶读“隋唐”,书中为十八人排名,水浒更为梁山一百零八人排位,影响犹胜前者的三国却无任何排名,岂不憾事?(蜀汉五虎将排名有局限,故不采用)终于按捺不住热血来潮,明知能力有限,也试为三国二十七人排位。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排名要无凭据,难以令人信服。此次为三国演义人物排名,故依据皆出自“三国演义”。众所周知,三国长于谋划、外交、军事、政治,出色的人物太多,这里只为武将二十七人排名,其余加以时日必见天日。言归正文。这二十七人具体排名及依据如下:
三国第一条好汉,非吕布莫属。向来众口一词。有力的铁证:三英战吕布。当时张飞先与之交手,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随后关羽助攻,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再后,刘、关、张三人斗吕布,转灯儿般厮杀,战多时,吕布见不能胜,败走。熟读三国的人知道,凡武将对决,其一人有败绩,己方必有人或助攻,或施放冷箭,救之。唯吕布人中之龙,自然例外。为何?关张双斗吕布,己阵并无人相助。刘关张三人战吕布,虽有败绩,也无人相帮。己阵每个人都相信吕布无人匹敌,相助,反而使吕布名誉受损。只此一战,吕布三国第一当之无愧。恕不多言。
第二条好汉,争议颇多。我以为非张飞莫属。众人惊讶,不是关羽?请看依据:其一,三英战吕布虽扬名吕布,同样稍携带张飞,只因刘关张三人,只有张飞与吕布交战最长。吕布退居徐州,曾与张飞交手,两人酣战一百余合,未分胜负。想来只有张飞能与吕布斗百合以上。其二,张飞与纪灵战不到十合,一矛刺杀纪灵。而关羽与纪灵战三十合,不分胜负。由此可见张飞武艺在关羽之上。其三,张飞与马超一天三次交手。一次战百余合,不分胜负;二次斗百余合,胜负不分;三次又战二十余合,马超诈败,飞锤击张飞不中,张飞箭射马超未果,再次平手。按理二人皆为三国第二。可一想,当时张飞年过四十,而马超年仅三十余岁,若张飞年少必胜马超多矣!其它不多言。
第三条好汉,大家以为该是马超了。错,我认为,非许褚莫属。依据:许褚与马超一日交战三次。一次战一百余合,胜负不分;二次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三次又斗三十余合,再次打平,似乎比张马之战还精彩。同样问题,当时许褚已过四十,而马超仅三十余,若许褚马超同龄,许战败马不成问题,故排马前。许褚与典韦之战另议。
第四条好汉,乃典韦也。依据:典韦许褚之战,从早至晚,足有二百余合,不分胜负。其精彩程度不逊马张、马许之战。为何排名在许褚之下?原因当时典韦有曹营众多将领助阵,而许褚孤身一人,故排名靠后。
第五条好汉,不用多想,非马超莫属。依据:能与张飞、许褚当世一流勇将打平,足见马超武艺高强。何况民间有前表吕布,后表马超之说。不再多言。
第六条好汉,大家一定大跌眼镜,乃黄忠也。依据:黄忠关羽两日交战三次。一次,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二次斗五六十合,胜负不分;三次又斗三十余合,忠诈败,箭射关羽盔缨根上,关方知黄有百步穿杨之能。当时黄忠年过六旬,而关羽仅四十有余,若黄关同龄,关必为黄败。暗杀夏侯渊,实为黄忠汗颜,为夏侯叫屈。恕不多言。
第七条好汉,非关羽莫属。依据:关羽乃三国武将中最为传奇的人物,故罗氏不惜笔墨写关羽之忠义、武勇。三国武将与关羽交手的有三类。第一,关羽与三流武将交战,刀下无活口,皆一二合毙命。过五关斩六将,最为精彩。第二,与二流武将交战。关羽与管亥交战,数十合间,斩管于马下。与纪灵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但再战下去,纪灵必为关所杀,好在纪有自知之明,排副将替死。第三,与一流武将,情形颇为复杂,有些较为离奇。譬如温酒斩华雄,是关羽津津乐道之事。事实究竟怎样?汜水关前,华雄连斩三四员名将,甚是威风,被关羽温酒斩杀,可信度不高。试想连纪灵都打三十合不分胜负,怎么可能温酒斩华雄?想必是罗氏曲笔,夸大其词。再看白马之役。与颜良战,一刀斩颜良,属偷袭,不是真实水平。试想,若关羽武艺高,何必用暗杀。只能让人觉得关羽不如颜良,不得已才暗杀之。再如,与文丑战,斗不三合,斩文丑。可信度更低。颜良与徐晃战二十余合,徐败走;徐晃竟然不敢跟文丑交战。而徐晃却能与关羽大战八十余合。可见,颜良、文丑武艺不在关羽之下。又如与黄忠战二百合,胜负不分,有轻敌、急噪之因。倘若关羽真的武艺超群,能是这种心态吗?故罗氏不惜笔墨写关羽如何威猛,如何轻易斩颜良、文丑,实在叫人看不明白。(因关羽历来为世人敬奉如神灵,故为其排名,必须讲究一一例证)
第八条好汉,非颜良莫属。依据:白马之役,轻而易举斩杀吕布旧将宋宪、魏续,曹营震怖。与徐晃战二十合,徐败走。可见颜良武艺之高。
第九条好汉,文丑也。依据:与赵云战五六十合,胜负不分。白马之役,与张辽战。未及交手,一箭射中头盔,二箭射中面颊。可见文丑箭术不在黄忠之下。徐晃料敌不过,败走,连战的勇气都没有。像文丑这样的勇将,被关羽几下杀了,难以让人信服。罗氏笔下,少有偷生之辈,要么打胜,要么被杀。故关羽交战不是胜就是平,从没打过败仗。真好笑!
第十条好汉,非赵云莫属。依据:与文丑战五六十合,胜负不分。与许褚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与张合战三十余合,合拨马败走。可见赵云武艺之高。单骑救主,乃赵云最辉煌的事迹,竟连杀曹操五十余员名将。难怪刘备说赵子龙一身是胆。
第十一条好汉,庞德也。依据:与关羽一日战两次。一次,斗百余合,不分胜负;二次又斗五十余合,再次平手。庞德见不能胜,箭射关羽左臂。与许褚也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第十二条好汉,徐晃是也。依据:与许褚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更与关羽大战八十余合,胜负不分。
第十三条好汉,甘宁。依据:与曹洪战二十余合,洪败走。大家应该知道,甘宁百骑劫魏营,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果不辱虎将之名声。
第十四条好汉,曹洪。依据:荥阳之战,全赖曹洪救得曹操性命。与甘宁战二十余合,洪败。与马超战四五十合,气力不加,洪败。马超素以勇猛名,曹洪尚能与之斗四五十合,可见曹洪武艺不凡。
第十五条好汉,夏侯渊。依据:与黄忠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可见渊之英勇。谁料罗氏为言黄忠老当益壮,并证管袼占卜之准,故曲笔写黄忠出其不意斩渊,真令人百思不解。
第十六条好汉,太史慈。依据:与孙策一日战两次。一次,战五十合,不分胜负;二次,又战五十合,再次打平。
第十七条好汉,张辽。依据:与夏侯敦战,未言几合,胜负不分。与张合斗四五十合,不分胜负。与太史慈斗七八十合,胜负不分。可见张辽武艺不凡。
第十八条好汉,夏侯敦。依据:与高顺战四五十合,高败走。与吕布战不数合,夏侯败走。与徐荣战数合,刺徐于马下。
第十九条好汉,张合。依据:与张辽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与赵云战三十余合败走。与庞德战数合,合退。与张飞战二十余合,合败;又战三五十合,合败;战十合,合诈败。与黄忠战二十余合,合大败。虽屡战屡败,但能与一流勇将斗上几十合,武艺不会太差。
第二十条好汉,周泰。依据:与沙摩轲战二十余合,斩沙。值得一提的是,濡须坞单骑救主,四番杀入重围,救出孙权、徐盛。可见周泰之勇不减赵云。
第二十一条好汉,曹仁。依据:与周泰斗十余合,仁败走。劫周瑜营寨中计,被吴将韩当、蒋钦、周泰、潘璋、徐盛、丁奉、陈武、吕蒙围住,尚能引十数骑杀出重围,足见曹仁之胆略。
第二十二条好汉,华雄。依据:汜水关一战,与鲍忠战,一刀斩鲍。与祖茂战,一刀砍祖。与俞涉战不三合,斩之。与潘凤战不多时,斩潘。可见华雄十分威风。至于关羽温酒战华雄,实不足信。
第二十三条好汉,曹彰。依据:与刘封战三合,封大败。与吴兰战不数合,一戟刺吴于马下。要知道,吴兰乃蜀中名将,被曹彰几下杀死,足见曹彰勇不可挡。
第二十四条好汉,王双。依据:与谢雄战不三合,一刀斩谢。与龚起交马三合,斩龚。与张嶷战数合,双诈败,嶷赶来,被双一锤打中。后为魏延暗杀,罗氏惯用手法,不可信。
第二十五条好汉,鄂焕。依据:与魏延、王平、张翼斗数合,被擒。与雍恺战,一戟刺雍于马下。与朱褒战,刺朱于马下。如此勇将,奈何孔明不知用。
第二十六条好汉,文鸳。依据:与邓艾战五十合,不分胜败。文鸳单骑退雄兵,于数百员魏将中,几番恶战,杀退敌将。足见文鸳胆气不亚于赵云。
第二十七条好汉,魏延。依据:与文聘战,从巳至未,不分胜负。与冷苞战三十合,不分胜负;又战不数合,捉冷。与庞德战,未言几合,延败。街亭一战,魏延两次困在重围,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最为炫耀的是一刀斩王双,但属偷袭,不足信。与张合一日三次交手,一次斗不十合,延诈败;二次斗十余合,又败;三次战不十合,延大败。人皆言延勇,未曾寻出其勇之处,故武将排名居末,较为合理。
第2个回答  2007-01-09
棋逢对手 将遇良才——天下英雄 谁来单挑
残阳如血,秋风似刀;旌旗猎猎,野火飘摇。江汉平原上正是厮杀的好战场!远方的硝烟弥漫,战鼓震天轰响。一支万人大军在一员老将的带领下摆出中央密集、两翼前突的鹤翼之阵,呐喊着逼近人数比自己少得多的对手。他们的对手只有3000余名骑兵,骑兵们摆出一字长蛇阵,一员豹头环眼的黑面大将横矛立马站在阵前。

黑面大将看着呐喊而来的敌军,轻蔑地说道:“严颜老匹夫,仗着人多就想包你家三爷爷的饺子?”说完仰天哈哈大笑,士卒们也高举刀枪跟着狂喊:“杀!杀!杀!”黑面大将冷眼看着敌军渐渐逼近,便把手中的丈八蛇矛枪举起道:“今日就要取那老匹夫的项上人头!军士们,随我来!”黑面大将一马当先挺矛冲出,3000铁骑呐喊着紧随其后。就在电光火石之间两军交接,黑面大将直奔敌军中军大旗而去,眼看到了敌将马前,他猛地收缰勒马,用蛇矛直指着老将霹雳般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严颜老儿可敢来决一雌雄?”

看过《三国演义》或是玩过《三国志》的朋友应该对上述的描写不陌生吧?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张飞、李元霸之类猛将的描写动辄便是“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犹如探囊取物一般”,这种战果的取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犹如关公斩颜良诛文丑一般是凭借马快刀利的突袭战;另一种就是像刚才描写的张飞一样向对方武将发出决一生死的挑战。虽然上述两种战法都需要高超的武艺与过人的胆识,但毕竟还是后一种给人以更“光明正大”的感觉。说句题外话,关二哥尤其擅长第一种打法,从汜水关前温酒斩华雄到白马坡下杀颜良均是在对方不防备的情形下一击得手。只有文丑是在与张辽、徐晃混战一场后,气力不足时被及时赶到(拣便宜)的关羽宰掉。再看看人家老张葭萌关前夜战马超、瓦口隘下大战张合阝打得都是惊天动地,一看就是靠卖傻力气吃饭的……

演义文学中的好汉男儿们

浩若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中描述战争的篇幅多得数不胜数,其中最令读者热血沸腾的便是两员虎将生死相搏的单挑决斗。从《三国演义》中的许褚裸衣斗马超到《隋唐演义》里的尉迟敬德单骑(战单雄信)救主,勇敢的武将们或大战三百回合,或三五招就决出胜负,那种热血男儿以身报国血洒疆场的情景,正是写书和读书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旧知识分子所欣赏和仰慕的。究竟谁是古典小说中第一对单挑的武将?现在已不可考。因为目前流传下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乃至于充满神话色彩的《封神演义》等均是元末明初时代创作的。如果按文章中出现年代来决定的话,姜子牙和哪吒这一老一少算是单挑的先行者了,并且他们还辅以“打神鞭”和“风火轮”等高科技武器来作战,一旦开打天上地下、水里火里来去自由,不能不令关二哥和老张他们甘拜下风。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旧中国有大量劳动人民是不读书的。他们的新闻集散地是街头巷尾、村边塘畔的茶楼、酒馆,如果凑巧碰上赶集庙会的好日子,那更是热闹了:四处流浪的说唱艺人们以大鼓、评书、快板、相声的形式把那些印在刻版图书中的形象单薄的黑白文字变成一位位简单易懂、活灵活现的英雄好汉。民俗文化推动了演义小说的发展,民间的要求自然不会与士大夫阶层相同。那些市民村夫要的是夸张与诙谐,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曹操必定是白脸奸臣,关羽则一定是红脸的好汉,至于那黑脸的包公最好还是别去招惹的好。最好的演义小说传播工具是评书,旧中国官方文化中的那种稳重、保守的风格在评书中是看不到一丝痕迹的。评书艺人们以最大限度的夸张和诙谐来演义刘、关、张的忠义和罗成、秦琼的彪悍,其中的那些佼佼者们甚至能改编小说原著来满足观众的欣赏口味。单田芳播讲的《瓦岗英雄》、《说唐》等改编自演义小说评书中的隋唐十八好汉个个性格张扬、本领高强,在民间被民众所熟悉的程度不亚于《三国演义》。演义文学中隋唐英雄的排行榜是这样的:第一条好汉是李元霸,接下来有宇文成都、罗成、秦琼乃至于不算在十八好汉里面的程咬金等。评书中著名的一猛战一绝之说,即两个傻小子李元霸和罗世信之间的单挑较量,堪称是本书中最精彩、最激烈的一场打斗:两人大战了三天三夜,未能分出胜负,后来幸亏姜永年一杆大枪砸在李元霸和罗世信的兵刃之上,一下就把他们两人给分开了。

《说唐演义》和《三国演义》中的武功排名描写不同,三国中的那些英雄们的武艺都差不太多,而在《说唐演义》中则不同,排在前面的就肯定比后面的厉害,而且不是强一点。隋唐十八好汉时代的单挑作战之风气是最盛的,这些好汉们一旦动起手来绝大部分是不屑于杀戮那些没名气的小兵的,他们一般都是要找够档次的对手单挑,一旦动起手来动辄便是数十回合,要杀到大汗淋漓、人困马乏之际,待观众的情绪被撩拨到最高点之时,便让血花四溅——有道是又折了一条好汉!说实在的,这十八好汉几乎没有得到善终的,所以到最后连只会三板斧的程咬金都罕有人敌了。演义小说中曾有过单挑战绩的武将数不胜数,有人说最强的是李世民的四弟李元霸(小说家杜撰的),有人说最强的是“三姓家奴”吕布吕奉先。侯宝林大师的相声《关公战秦琼》大家可能都听过,现在戏说风盛极一时,有一天这样的闹剧真会在荧屏上上演倒也说不定。

我在网上作调查时,有人曾把单挑说成是“吹牛文学的产物”。不可否认那些在演义小说和快板评书中厮杀得难解难分的好汉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但别忘了这是小说并不是史书。千百年来的平民阶层喜欢的就是这些,读史书不是他们的业余爱好。金庸大侠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里面又何尝不是武功盖世、飞檐走壁的江湖客的世界。曾有好事者专门问过金庸那些专门练武不事生产的江湖门派哪里来的银子花?金大侠笑而不答。对于“吹牛文学的产物”这样的评价,九泉下的古代作者们也会如此吧?

“光荣”的单挑作战

在日本人的历史小说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两军对垒,一方武将出马大喊:“我是野野猴家的小犬纯八郎,哪位愿意来同我一战?”看起来似乎很勇敢,但奇怪的是日本制作的游戏中很少表现出武将单挑的环节。光荣公司的名作《信长之野望》系列中没有,《太阁立志传》系列中也没有(它只有私下里比武似的武将斗剑)。其实日本历史中人为修饰的比例很大,诸如“风林火山”和“第六天魔王”之类常常并不是文学影视作品中所表现的那样。举个例子,抗战时期我们所说的东洋大洋马其实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引进的阿拉伯种马,而战国时期日本原产马的大小大致上相当于中国北方的驴子。想想看:1.55米高(日本历史记载)的战神上杉谦信骑着毛驴一样大的名马“放生毛月”,指挥着一帮临时武装起来的日本农民,嘴里高喊着“风林火山”……

不过说到光荣的《三国志》系列游戏,单挑就绝不仅仅是个单纯名词了。从《三国志Ⅳ》开始,单挑便成为这个系列的主要文化内涵之一。我记得《三国志Ⅳ》刚问世时,有评论描述“它的单挑作战画面漂亮得超过了绝大多数16位电视格斗游戏”,的确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光荣确实将游戏美工做到美轮美奂。不过单挑在这款游戏中并不仅仅作为画面美丽的格斗游戏存在,而是决定游戏进程的重大因素之一:武将单挑作战获胜的一方可俘获敌军武将和士兵。这就成了弱小势力打败强大对手的翻身法宝,将赵云级别的人物的体力值保持在60以下,就能吸引大群的敌军低武力值武将来飞蛾扑火。我就曾用张飞单挑完夏侯忄享后再去单挑刘璋,这个武力值不满40的家伙面对只有25体力但武力104的老张叫嚣:“我不怕你这个卖猪肉的!”结果一瞬间两马相交,屏幕一闪,刘璋挂了……《三国志Ⅳ》的单挑设定配合高智力武将计谋完美地再现出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新野、孙刘联合赤壁大战以弱胜强的情节。资深的玩家们大多认为这一代的《三国志》游戏是最成功的,就是因为这款游戏的单挑等设定在创新的同时保持了平衡性。另外,在这款游戏中攻破城池之后还可选择用单挑和敌人进行轮番大战,简直让喜欢这个调调的玩家大过其瘾。自四代之后的《三国志》游戏中的单挑作用开始下降,直到最近的《三国志Ⅸ》中,单挑的作用仅限于略微降低敌军士气,因为士气很容易被支援计策提升,所以单挑近乎成为一个华丽而无用的噱头。

另一款不朽的三国题材作品是南梦宫出品的《三国志——霸王的大陆》。这款红白机时代的SLG游戏到目前为止在各任天堂模拟器网站上还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款游戏的单挑是条不归路,失败方会死亡,所率领的军队也消失。在武将单挑杀掉敌方君主的同时还能得到七星宝剑、龙牙刀等神兵利器。虽然游戏中有在单挑时投降的选项,可是电脑从来不会选择投降。它还有一个奇怪的设定就是武力值低的武将在攻击武力值高的武将时选择舍命一击常常成功,反之则常常失败。后来推出的PS复刻版游戏取消了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并且在单挑时增加了捕获选项。这下可让张飞拿下郭嘉之流了,当然前提是人家得愿意和张飞单挑才行。

光荣公司在《三国志Ⅳ》的同时还出品了另一款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大航海时代Ⅱ》。在这款游戏中单挑也成为作战的重要一环,在海战中只要玩家的水手数量超过敌旗舰,敌旗舰船长就会同意单挑。单挑设定对于《大航海时代Ⅱ》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志Ⅳ》,喜欢一艘船孤身闯天涯的玩家的最有效战斗方式就是单挑。当然,在游戏初期玩家扮演的角色是经不起单挑的,毕竟约翰·法雷尔不是子龙般的人物。可随着等级的提升和财富的积累,在购买了圣骑士剑和圣骑士甲之后就可同那些剑术高强的海盗们展开船舷决斗了!游戏中有许多星级武器和铠甲,如果航行到东亚,可在日本找到村正妖刀,在中国则可找到青龙偃月刀!也不知道1000多年前的武器到了这帮跑船人的手中时还颇锋利否?总之关二哥宝刀的攻击力还是比不上圣骑士剑。

总的来说,在SLG类游戏设计中单挑作为一种增加游戏趣味和游戏难度以及平衡性的手段是十分有效的,从《三国志》系列的兴衰中,我们也可看出单挑设定变迁的缩影。可以说单挑是一种SLG中的RPG因素,它的胜负取决于武将的武力值、装备情况和一定的运气。对于追求大战略模式的《三国志》系列而言,单挑的被削弱和舍弃也是必然的趋势。在日本人的眼中,战争毕竟是由军队进行的,而不是武将个人的表演赛吧?

犹忆白马啸西风

曾写过《银河英雄传说》等作品的日本作家田中芳树先生曾在他的小说《奔流》中描写了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大将陈庆之的传奇事迹。陈庆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指挥能力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率领不擅长骑术的南方骑兵渡江北伐,面对着由北方游牧民族组成的北魏王朝完成了北伐大业。《梁史》的作者给于他的评价是“所向无前”4个字。而毛主席在批阅二十四史时,看到这一段便写下这么一行字“读来令人神往”。

陈庆之决不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史书上说他是“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也就是说他没有臂力,箭术糟糕,还几乎不会骑马。尽管史书上评价他是“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即是能和廉颇、李牧等相提并论的名将,但他无疑是位文弱书生型的统帅。陈庆之的事迹说明即使是在冷兵器时代,将领的指挥统驭才能也绝对是作战胜利的前提条件。

既然如此,是否前面提到过的武将单挑都是小说家的幻想呢?其实不然,在冷兵器时代交战双方军队士气高低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兵力与兵器的差异。所以在大规模交战前派出勇士进行单挑决斗也是一种兵法,如果获胜的话,己方士气大振,即使失败,也只不过损失一员下级将领而已。不过如《三国演义》里面西凉兵变时马超与许褚以及樊城之战时关羽和徐晃间的主帅对主帅的单挑是很难发生的,毕竟不能因为主帅一人的冒险而导致全军覆没的危险。

当然,这样的先例不能说没有。《史记》中记载在项羽和刘邦这对拜把子兄弟间就差点发生过一次。楚汉争霸时,项羽想和刘邦来个英雄式的决战。他向刘邦下战书说:“天下喧嚷多年,只因为我们两人相持不下。我愿和你单挑来一决胜负,不要再让天下百姓忍受煎熬。”项羽的武艺高强,刘邦哪有能耐和他比武?幸而老流氓出身的刘邦脸皮足够厚,他坏笑着回答:“我宁可斗智,不要斗力。”

在后来的《三国志》正史中,根本没有关二哥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的记录,因为当时刘备还不算诸侯,他投靠的是公孙瓒,而白马将军公孙瓒并没有会盟孟津去参加袁绍组织的讨董联合军。不过在后来董卓死后的长安混战中倒是发生了单挑,当时的主角吕布有勇无谋,李、郭汜也只是盗贼出身的老兵。于是千载难逢的主将级别单挑在他们这些大老粗身上发生了:吕布指名要和郭汜单挑,老郭脑袋一热忘了自己的武力值和小吕差了好几十便出战了。结果自不必多说,没几回合小吕用长矛刺中老郭,老郭的土匪手下们见势不妙一哄而上救下了主子,小吕只好恨恨而退。从三国时代开始,单挑的记录逐渐多起来。尤其以混战中的单挑居多,因为混战中的情况难以预料,若一方主帅率队偷袭另一方主帅,被偷袭的总不能不还手,这也勉强形成了单挑。不过作为主帅自然有亲兵誓死保护,否则以战事激烈,动不动就战死主帅谁也受不了。所以尽管吕布刺中了郭汜,最后也没能突破郭汜亲兵的阻拦结果他的性命。其实日本人一直吹捧的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间的单挑也是如此:上杉骑着毛驴一样大的战马偷袭正在休息的武田,武田匆忙中用扇子去挡砍来的刀,手负了伤。最后武田亲兵赶来救驾,上杉撤退。日本战国时代留下单挑记录的还有前田庆次和直柄真隆,也都是在类似混战中发生的格斗。

前面提到过的隋唐十八好汉中,最后幸存的人物秦琼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当时秦琼已投唐,而尉迟敬德则投了叫刘武周的军阀。之后刘武周就与唐军交战,在两军队冲突之际,发生了秦琼和尉迟敬德之间的单挑。这是势均力敌的一战,他们两个忽而换马再战,忽而稍事休息之后再战,战斗持续了数日夜,胜负一直无法分出。最后两位好汉都幸存下来,而尉迟敬德也归唐。传统京剧有一出《秦尉大战》,就是描述这一青史留名的单挑战。

最可悲的单挑战发生在明末清初,在后金兴起的萨尔浒之战中,担任明军主攻任务的总兵杜松看多了《三国演义》,学习许褚裸衣斗马超的精神,脱了盔甲到前线找女真主将单挑。没想到努尔哈赤的手下们虽喜欢看《三国演义》却无心复古,于是乱箭之下总兵变成了刺猬,他手下的3万大军顿时溃散从而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彻底失败。

其实在和宋朝同时代的欧洲,骑士间的单挑作战曾极为兴盛。这是由骑士精神的作用,以及欧洲贫瘠的土地不足以维持规模庞大的常备军的现实决定的。欧洲骑士把单挑发展到了接近愚昧的极致:圣女贞德就是因为在奥尔良之战中从马上掉下来,而遵守骑士精神把剑交给对手被俘的。不过随着人口的繁衍和火器的发展,在英法百年战争末期骑士单挑作战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单挑作为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种表现,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一直作为战争的插曲而存在着。随着战争技术发展到大兵团作战和重视火器射击,那些刘、关、张和秦琼、罗成的传奇便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在演义小说乃至于文学影视和游戏作品中,我们才能见到他们那依然活跃的身影……
第3个回答  2007-01-06
答:吕布
解:当日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三英战吕布.只是让奉先虚晃一枪撤回阵中,而关云长乃是刘备坐下五虎将之首,又被后人尊为武圣,其武力不言而喻.那张飞是在长板坡前吓退曹军的燕人张飞.试问当时除了吕布还有谁有如此武力.这个三国武功最高者非吕奉先莫数.
另还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盖九姜维为证
第4个回答  2007-01-09
武功最高者乃吕布吕奉先,

--------------------------------------------------------------------------------------------------------
关于央视重拍《三国演义》
央视重新拍摄的这个版本,演员阵容极为豪华,超过了电影版《赤壁》阵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姜文、成龙和陈宝国三位大腕同时出演剧中角色,而他们都有可能接演曹操一角。

8月底,已经传闻了许久的《赤壁》,最终由吴宇森在北京揭开面纱。片中除梁朝伟饰诸葛亮、周润发饰周瑜、林志玲饰小乔外,曹操、孙权、刘备、张飞、关羽等角色的扮演者则一定会在一两个月内敲定。

而这个传说投资6亿元人民币的影片,其阵容却没能超过电视版。

央视重拍版《三国演义》将同时聚集两位影帝姜文和成龙,两位影后归亚蕾和张柏芝,而电视剧一线男星陈宝国也名列其中。

参考资料:http://www.nnwb.com/news/2006/0905/wt/231550.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