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的友谊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曹丕典论论文曾说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句话道出了古今一般文人的通病,尤其以同时代的文人为然。而身处同时代的李白和杜甫为何友谊会这么好呢?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一、第一次会面
  
   李白和杜甫是天宝三年四月在东都洛阳认识的,当时李白已经四十四岁,完成了许多杰出的诗歌作品,享有极高的声誉;而杜甫只有三十三岁,在诗坛上还只能算是初露头角。但由於他们两人同生活在盛唐时代,同受当时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时尚的薰陶,有许多相同的经验,再加上他们都热爱诗歌,潜心创作,因而在短短的时间内缔结了兄弟般亲密的情谊。
  
   两人在相见之前都有一段四处漫游的经历,并且对自己的才能也都相当的自负,希望能将之贡献於国家社会。譬如:李白曾谓:「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杜甫也说:「自谓颇挺拔,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李白这次在洛阳逗留的时间不长,不久就到梁州(今河南开封)去了。临行前杜甫做了一首名为<赠李白>的五言古诗送李白:
  
   二年客东乡,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羶,疏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买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诗中说到他这两年在洛阳,所看到的种种黑暗腐败之处,使他早就想离开此处,而到山林中去修仙炼丹。现在看到李白毅然抛弃世所羡慕的帝京生活,而到山林中优游,使他非常羡慕。并与李白相约在梁、宋再见,一道去寻仙访道。
  
   洛阳是首都长安以外的第一大城市,号称东都,人文荟萃,官商云集;而彼此之间却虚伪狡诈、勾心斗角,这令杜甫感到异常厌恶。所以,本来深受悲天悯人,关心家国的儒家思想薰陶的杜甫,遇到李白这位潇洒出尘的人物,一时受其影响,产生了寻仙访道之意。
  
  二、第二次会面:
  
   当年秋天,杜甫来到梁、宋,和李白再度相见,和善写边塞诗的著名诗人高适一道寻访古迹。
  
   这三人此时都不甚得意:李白刚被排挤出长安,杜甫第一次考试也失败了,而高适则还是一个浪迹天涯的布衣,政治上尚未发迹。三人在一起纵论时事、品评诗文,好不快活。
  
   在梁园,他们看到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的坟墓已经犁为耕地,种上了庄稼。登上了梁孝王增筑的吹台,缅怀春秋时代晋国的乐工,相传能听音乐而知吉凶的师旷。游单父(今山东省单县),游览了春秋时曾在这里做过县宰的宓子贱的琴台,怀念这位「鸣琴而治」的良吏。又同渡黄河,登王屋山寻访道士华盖君,没想到那时华盖君已经死了。杜甫昔游诗云:
  
   昔谒华盖君,深求洞宫脚。  
   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
  
   这一段快意的生活,成为他们一生中值得怀念的经历之一。尤其是杜甫,直到晚年还一直写诗追忆这时的生活情景。如:<忆惜>诗中有说: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桑拓叶如雨,飞藿去徘徊。   
   清霜大泽冻,禽兽有余哀。
  
  这是回忆他们登上单父琴台所看到的景色。又如<遣怀>这一诗: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炉。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观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这是在回忆在梁园的畅游。  三、第三次会面: 
   後来,李白和杜甫道别,去访问陈留采访使李彦允,并经过李彦允的介绍,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如贵受道籙。李白在紫极宫受完道籙之後就回到任城的家里,在天宝四年秋天,和杜甫第三次会面。杜甫的另一首<赠李白>即描写此时情形: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第一句说,秋天又见面了,彼此依然过著漂泊浪游的生活。第二句是针对李白在齐州受道籙而发,以葛洪比李白,为自己未能像李白一样从师受道而感到有愧。最後两句的意思是,我们两人在「痛饮狂歌」、「飞扬跋扈」中蹉跎岁月,因为他们两人都有满腹的雄心壮志,却因为不遇明主而有志难伸。表现出杜甫对现实环境有很深的感触。
  
   这次两人更加亲密,就像兄弟一样,「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一道寻访幽人,遍登山水。一起去拜访北海太守李邕,李白并做了一首<上李邕>以为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在这里再一次以高飞九万里的大鹏自比,虽然遭受不少的挫折,但对於自己的才能仍充满著信心,保持著刚出蜀时的豪迈气概。同时在诗中表达了要这位名重当时的前辈不要那样的看轻自己。
  
   後来两人在东鲁的石门山分手。为此李白写了一首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偏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名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可惜「重开金樽」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从此一别,他们再也没有重新见面的机会。不过他们在这短暂日子里建立起来的友谊则则随著岁月的增长而越加深挚。他们常透过诗歌唱和以互相表达对对方的思念。
  
  四、鲁东分手後:
  
   李白<沙丘下寄杜甫>写道: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和杜甫分手以後,李白觉得鲁酒也没有什么味道,齐歌也没有兴趣,思念之情就像浩荡南征的汶水一样永无休止,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挚。
  
   杜甫<冬日有怀李白>也有写道:「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春日忆李白>又说:「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等都表达了怀念之意。
  
  五、结语:
  
   一开始,杜甫是怀著崇拜仰慕的心情和李白相遇,而李白刚开始似乎只是将他当成一般朋友而已。经过前後三次的交游,虽然两人诗风不同,但李白和杜甫却成了莫逆之交,直到晚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5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能有这样两位惊天动地的诗词大家一见如故,上演过一场知己之间的真情,就已经足矣。
他们留下来的那些诗篇,那些至今都在传诵着的千古名作,那个曾经相遇过的故事,仍然让人们相信了缘分二字,相信着那个时代的伟大。
第2个回答  2013-12-13
很深厚!!
第3个回答  2013-12-13
以诗会友,也算是知己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