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几个著名战役分析

如题所述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

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攻许(今河南许昌东),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兵少将寡,率主力2万北上迎敌。

第二年,袁、曹两军相峙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决战迫山眉睫。当时,袁绍的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奇袭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南)袁军,斩袁绍的大将颜良。然后,曹操又诱敌深入,斩袁绍的大将文丑。

两战皆败,损失两员大将,袁军士气非常低落,但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定要同曹操决一死战。监军沮授劝袁绍说,曹操兵少粮缺,只求速战,难于持久,不如跟曹军长久相持,等曹军兵疲粮绝,再进行攻击。

袁绍不听,决意急速进攻,谋士许攸献计说:曹兵固守官渡,后方必然空虚,可分兵偷袭许,一定会成功。袁绍又不听,坐失了良机。许攸献计不被采纳,又遭到袁绍的排斥,就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献计,建义偷袭袁绍屯集军粮的乌巢(今河南延津县东南),说如果此举成功,不出三天,袁绍就会大败。

同年农历十月,曹操率5000人马,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把袁绍的军粮全部烧毁。袁军听说军粮被烧,顿时大乱,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歼灭袁军7万多人,袁绍仅带800奇拴逃脱。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重,孙权于是加紧时机向荆州进攻;投靠刘表、驻扎新野的刘备也借口抵御曹操和孙权,把所属军队扩充到几万人,并命令关羽于樊口大力训练水军,准备抢夺荆州;刘表长子刘倚为后母蔡氏家族所逼,进驻夏口。

8月,刘表病死,次子刘宗在实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张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荆州牧。曹操于是率领大军迅速从叶、宛的小路南下,击败刘备守军,占领新野;刘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议下投降曹操。

刘备企图占领南郡(江陵),依靠那里大量的物资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刘备意图后,自己亲自率领5000精锐骑兵星夜追击刘备,由于大量百姓跟随刘备南下,曹军于当阳长坂为追上刘军,而关羽、诸葛亮已经事先撤退到夏口,刘军大败,刘备、赵云等“仅以身免”。

刘备无奈只好改变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后,又攻取、招降了荆州8郡,受降刘宗水、陆军达10万人;刘备于是派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在听取了周瑜、鲁肃、诸葛亮的分析后,决定抗曹,并命令周瑜、鲁肃、程普带3万多水军与刘备回合。

曹操10余万大军,败给了只有5——6万的孙刘联军,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而曹操过于骄傲轻敌是主要的主观原因;而联军充分的利用了各个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对后世的影响相当大。

3、夷陵猇亭之战

三国时期决定蜀国命运的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兵败猇亭,这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后汉末年,三国鼎立。吴、罗两国,实力不相上下、魏国最强。刘备为报东吴袭取荆州、杀死关羽的仇恨,不听诸葛亮、赵云的劝告,起兵七十多万,亲征东吴。

孙权先派年轻的孙桓、 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 都被刘备打败。 孙权急得没有办法, 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 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刘备不答应, 非要灭了东吴不可。之后,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

刘备的部队从春天出征直到夏天,也没打败东吴主力,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异常炎热,蜀军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气,叫苦连天。

刘备只得让水军离船上岸,和陆军一起,靠着溪沟山涧、树林茂密的地方,扎下互相连接的四十多座军营,以便躲避暑热,休整军队,等到秋凉后再向吴军大举进攻。

马良感到不妥,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4、汉巴之战

公元215年,曹操以张郃、朱灵为先锋,带5000兵马在前面开路,自己带领带领10万大军从陈仓出发。张鲁提议投降曹操,其弟弟张卫与大将杨昂等实力派坚决反对,张卫、杨昂率数万人坚守阳平关;曹军多次强攻不下。

于是决定假装退兵迷惑张卫,张卫遂减少守军。曹操马上命令乘夜强攻,由于守军兵力薄弱并戒备松懈,阳平关于是失守,杨昂战死;曹军继续攻击其他的营寨,惊动了山上的几千只夜糜,夜糜冲进张卫大营,引起人喊马嘶,曹操以为张卫反击。

于是命令夏侯惇、许褚等将领主力大举进攻,张卫不敌,遂投降,夺取阳平关集中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指挥艺术才华。张鲁再次提议投降,遭到阎圃的反对,张鲁于是封藏而前往巴郡。

曹操知道张鲁有心投降,于是用高官收买了巴族七姓首领,张鲁无奈投降。曹操又命夏侯渊、徐晃、张郃攻下三巴,同时关中的程银、侯选等叛将也投降曹操,曹操于是占据了汉中、巴郡。

5、合肥之战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

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208年十一月,曹操 于赤壁之战 大败,但大军仍驻扎于荆州北部。十二月,孙军将领周瑜 正攻打江陵的曹仁 ,而孙权 则亲自进攻合肥,想开拓西、北两边战线。当时合肥太守为扬州(与今日之扬州市无关)刺史刘馥,孙权队围住合肥,另派张昭 进攻九江的当涂 ,但不成功。

曹操接到消息后,派张喜 带兵解围。至209年,合肥城久攻不下。孙权想率轻骑亲自突击敌人,不过张纮 进谏道:“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

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用兵是一件凶器的事,战争是一件危险的事。现今我军麾下恃着盛壮的气势,忽然以强暴般的战斗,三军的士兵,莫不心寒。

虽然可能斩杀敌将、夺取敌旗,威震敌场,但这是偏将的任务,不是主将宜做的事。希望你能抑止贲、育之勇,怀有霸王的计谋。”孙权 便不再想突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一)赤壁之战

  (1)势力军队位置。刘琦军队驻扎在江夏,刘备军队驻扎在夏口,周瑜军队驻扎在鄱阳湖,后来主力移到柴桑,孙权在柴桑(武昌),曹操主力军队驻扎在三江口以及赤壁以北,这里曹操军队的位置特别说明一下:曹操军队南眺南屏山,东视柴桑(武昌)之境,西面是夏口,西北是乌林。
  夏口的刘备军队与刘琦为倚角之势,两刘军队与周瑜军队成首尾响应之势。
  (2)双方第一次接触是三江口之战。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日:“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蔡瑁令弟蔡口前进。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口射来,应弦而倒。宁驱船大进,万弩齐发。曹军不能抵挡。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周瑜又催船助战。曹军中箭着跑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此战已经可以看出来曹操的军队水战能力远远不如周瑜军队,甚至是两刘军队。
  (3)两个决定胜利的地点――南屏山、三江口。七星坛诸葛祭风的地点就在南屏山;赤壁之战的第一把火就在三江口点燃的。
  (4)周瑜军队大破曹操军队,而刘备军队已经埋伏好了。曹操原来指望合淝的军队救援,谁知道孙权和陆逊已经率领军队在合淝路口堵住了去路,曹操没有办法。只好逃往彝陵了,在乌林又遭到甘兴霸、吕蒙的追击和埋伏,曹军被分割成几十部分,十几名大将保护着曹操突围。
  这个时候曹操的逃走路线应该是:合淝方向被陆逊卡住了,只能走襄阳了,由乌林、华容、南郡、彝陵、襄阳而回许昌。而在华容,关公放走了曹操,由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初具雏形了。

  (二)水淹七军以及走麦城

  (1)关公攻占了襄阳,曹仁死守樊城,于禁军队驻扎在樊城北十里的一座山,地点叫罾口川。于禁军队驻扎地点的错误选择是于禁军队失利的关键因素。罾口川的旁边就有两条河流,如此一来,也给水淹七军提供了方便。

  (2)于禁军队没有决战的心态是导致失败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这个于禁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庞德搦战十余日,无人出迎,乃与于禁商议日:“眼见关公箭疮举发,不能动止;不若乘此机会,统七军一拥杀人寨中,可救樊城之围。”于禁恐庞德成功,只把魏王戒旨相推,不肯动兵。庞德累欲动兵,于禁只不允,乃移七军转过山口,离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禁自领兵截断大路,令庞德屯兵于谷后,使德不能进兵成功。
  (3)于禁的固执导致了严重的结果。却说魏军屯于罾口川,连日大雨不止,督将成何来见于禁日:“大军屯于川口,地势甚低;虽有土山,离营稍远。即今秋雨连绵,军士艰辛。近有人报说荆州兵移于高阜处,又于汉水口预备战筏;倘江水泛涨,我军危矣,宜早为计。”于禁叱日:“匹夫惑吾军心耶!再有多言者斩之!”成何羞惭而退,却来见庞德,说此事。德日:“汝所见甚当。于将军不肯移兵,吾明日自移军屯于他处。”
  如果于禁听从督将成何的建议,那也就不会发生悲剧了。
  (4)关公的妙计以及大雨天气致使水淹七军的结果。最终结果,督将成何、庞德牺牲,于禁投降。
  (5)此时关公水淹七军之后,继续围攻樊城,徐公明率军队救援樊城。与关公军队对峙。
  (6)吕蒙军队驻扎在陆口,此时趁机占领了荆州,而公安博士仁、南郡糜芳也随即投降。至此公安、南郡皆被吕蒙军队接管,关公失去后方的粮食供应,离败不久矣。

  (7)关平屯兵在偃城与围攻樊城的关公成响应之势。晃即差副将徐商、吕建假着徐晃旗号,前赴偃城与关平交战。晃却自引精兵五百,循沔水去袭偃城之后。且说关平闻徐晃自引兵至,遂提本部兵迎敌。两阵对圆,关平出马,与徐商交锋,只三合,商大败而走;吕建出战,五六合亦败走。平乘胜追杀二十余里,忽报城中火起。平知中计,急勒兵回救偃城。正遇一彪军摆开,徐晃立马在门旗下,高叫曰:“关平贤侄,好不知死!汝荆州已被东吴夺了,犹然在此狂为!”平大怒,纵马轮刀,直取徐晃;不三四合,三军喊叫,偃城中火光大起。平不敢恋战。
  徐公明攻占了偃城之后,与樊城的曹仁军队前后夹击,大败关公军队,关公军队退军襄阳,半路听闻公安、南郡已经被吕蒙接管,大惊。在攻打荆洲失利后,被迫撤到麦城。
  (8)关公死守麦城,又等不到上庸军队的救援,只好冒险突围,被马忠所擒。

  (三)火烧连营

  (1)刘备军队驻扎在彝陵,老将黄忠中埋伏阵亡,好像是不祥之兆。
  (2)刘备领陆军、黄权领水军总共8路大军进攻獍亭,吴军败,甘宁被杀。刘备军队占领琥亭。
  从地图可以看出来,犹亭与彝陵被长江所隔离,刘备的军队虽然占领了犹亭,但是实际上也等于被长江断了退路了。
  (3)潘章、糜芳、傅士仁、马忠被杀,从根本上断绝了两家和议的可能性。
  (14)陆逊、徐盛、丁奉奉命到虢亭战场与韩当、周泰合作,陆逊为统帅。此时彝陵被孙恒所占领。
  (5)陆逊不派军队救援被围攻的孙恒,也不出战。刘备把军队移于林木阴密之处,终于上了陆逊的当了,刘备轻敌。
  (6)吴人善于火攻。赤壁一把火烧出了三国鼎立;犹亭一把火却烧尽了蜀国的气数。
  (7)得赵云搭救,刘备退到白帝城。孙权不得于降魏。
  (8)曹仁趁机进攻濡须口。濡须口守将朱桓死守成功;曹真、夏侯尚进攻南郡,被陆逊伏兵于内,诸葛瑾伏兵于外,内外夹攻,曹军大败。魏、蜀、吴三家均停止交战。
  (9)刘备托孤,一代枭雄归西。
  (四)官渡之战
  (1)两军未战先损将。田丰、沮授这样优秀的人才袁绍都不稀罕,竟然把这两个人下到监牢里,可见袁绍是极其傲慢。
  (2)交战初期,河北军队占了上风。河北大军七十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络九十余里。如此壮观的场面,只有后来的赤壁曹军可以相媲。
  河北名将张邰、高览与曹军许褚、张辽对对碰,四将打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曹军冲阵未遂,被审配指挥的弓弩手射杀而败走。
  (3)袁绍移军逼近官渡下寨,曹操军队死守官渡军寨。如果官渡失守,那么许昌也将失守,那么袁绍可能就会得到汉献帝,那么袁绍将成为诸侯之首,执天下之牛耳。所以官渡之战成了天下大局的关键战役。

  (4)精彩的防守战。袁绍于各寨内选精壮军人,用铁锹土担,齐来曹操寨边,垒土成山。曹营内见袁军堆筑土山,欲待出去冲突,被审配弓弩手当住咽喉要路,不能前进。十日之内,筑成土山五十余座,上立高橹,分拨弓弩手于其上射箭。曹军大惧,皆顶着遮牌守御。土山上一声梆子响处,箭下如雨。曹军皆蒙口伏地,袁军呐喊而笑。曹操见军慌乱,集众谋士问计。刘晔进曰:“可作发石车以破之。”操令晔进车式,连夜造发石车数百乘,分布营墙内,
[ 2 ]
正对着土山上云梯。候弓箭手射箭时,营内一齐拽动石车,炮石飞空,往上乱打。人无躲处,弓箭手死者无数。袁军皆号其车为“霹雳车”。由是袁军不敢登高。

  审配又献一计:令军人用铁锹暗打地道,直透曹营内,号为“掘子军”。曹兵望见袁军于山后掘土坑,报知曹操。操又问计于刘晔。晔日:“此袁军不能攻明而攻暗,发掘伏道,欲从地下透营而入耳。”操日:“何以御之?”晔日:“可绕营掘长堑,则彼伏道无用也。”操连夜差军掘堑。袁军掘伏道到堑边,果不能人,空费军力。
  双方各有死伤,处于对峙阶段。
  (5)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终,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意欲弃官渡退回许昌,这个时候苟或寄了一封信给曹操,建议曹操死守,曹操在战局这么被动的情况下竟然也采纳了苟或的意见。单是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曹操与袁绍在用人方面的区别,曹操能容人,袁绍不能容人,所以袁绍后来失败了也怪不了别人。袁绍战败后竟然把田丰杀了,真不知道他脑子是否有问题?
  (6)袁绍曹操均在官渡,官渡后面就是黄河。过了黄河就是乌巢,即是河北军队的粮草存放地。这个时候袁绍竟然做出了两个错误的调动,第一个,把淳于琼,部领督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引二万人马,派去守乌巢。淳于琼与袁绍其实是老朋友关系了,当年都是八校尉,难道袁绍认识淳于琼这么久了,也不知道淳于琼的个性么?派这么一个喜欢喝酒误事的淳于琼去守乌巢,可见袁绍在用人上的确有很大的问题。
  第二个才是最致命的错误,就是把审配派回邺城督促粮草。把这么一个善于谋略的人派回去,也直接造成了后来的失败。
  审配回邺城了,只有郭图在袁绍身旁出主意了,而恰恰就是这个郭图所出的馊主意导致了袁绍军的失利。

  却说袁绍在帐中,闻报正北上火光满天,知是乌巢有失,急出帐召文武各官,商议遣兵往救。张邰曰:“某与高览同往救之。”郭图曰:“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张邰日:“非也。曹操多谋,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今若攻操营而不拔,琼等见获,吾属皆被擒矣。”郭图日:“曹操只顾劫粮,岂留兵在寨耶!”再三请劫曹营。绍乃遣张邰、高览引军五千,往官渡击曹营。
  却说张邰、高览攻打曹营,左边夏侯悖、右边曹仁,中路曹洪,一齐冲出:三下攻击,袁军大败。比及接应军到,曹操又从背后杀来,四下围住掩杀。张邰、高览夺路走脱。
  郭图恐张邰、高览回寨证对是非,先于袁绍前谮曰:“张邰、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绍曰:“何出此言?”图曰:“二人素有降曹之意,今遣击寨,故意不肯用力,以致损折士卒。”绍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归寨问罪。
  看看这个狗头军师郭图,太自私了,为了一己私利,竟然如此陷害张、高二人。如果审配在的话,就不会有这种事情了。

  (7)曹操佯攻邺城、黎阳。袁绍急遣袁谭分兵五万救邺郡,辛明分兵五万救黎阳,这个时候在官渡的河北军被调派得已经剩下不多了,偶估计可能就是接近原来的一半数量,曹操探知袁绍兵动,便分大队军马,八路齐出,直冲绍营。袁军俱无斗志,四散奔走,遂大溃。所杀八万余人,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河北军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8)袁绍退到黎阳,与蒋义渠会合。从此袁绍元气大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12
1. 赤壁之战:直接导致曹操北伐失败并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前往南方征战,但因为被孙权和刘备联盟击败而失败。赤壁之战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经常描述的战役。2. 长坂坡之战:长坂坡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刘备率领5000人的救援队击败了曹操的30万大军。刘备这次胜利是由于诸葛亮智谋的支持,刘备将诸葛亮弄懂曹操的攻击策略后执行了成功的计划。3.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发生于公元200年至公元202年,最终由曹操胜利。该战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为以曹操为首的魏汉王朝奠定了基础。4. 五丈原之战:五丈原之战发生于公元234年,结束了刘备与蜀汉的平衡状态,并奠定了魏汉王朝长达十年的相对稳定。在该战役中,魏军使用火攻攻击蜀汉的军队,使得蜀汉失去了百万大军中的绝大部分,这场战役被认为是三国演义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