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是什么意思?

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漕是指漕运,渠是指大运河。
在现代化陆路交通工具还没出现的情况下,开辟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线,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历史任务是在隋炀帝时代完成的。
隋朝的大运河全长四千多里,以洛阳为中心,共分四段,自沁水入黄河处至涿郡(今北京),名日永济渠;自洛阳至盱眙(Xu yi,今江苏盱眙)入准,日通济渠;自山阳(今江苏淮安)至江都(今江苏扬州),名邗沟;自江都至余杭(杭州),名江南河。运河修成后,隋炀帝为了炫耀自己的威仪,曾先后三次乘龙舟“游江都”。至今,在扬州一带尚有隋炀帝下扬州的许多传说。据说,其中一次是因为扬州盛开着一种罕见的琼花,隋炀帝为看琼花,乘兴泛舟而下。现在,扬州还有一处琼花观,观内有琼花台,据说就是当年隋炀帝看琼花的地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炀帝游江都,十分排场。他所乘坐的龙舟,有四层楼,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最上层盖有大殿,中二层建有一百二十个房间。紧跟炀帝的龙舟,还有皇后、诸王、公主、百官的船。船形各种各样,有似飞龙,有似白虎,有似青鸟,有似龟鳖,舳舻相接,达二百多里长。这些船仅用拉纤工,就有八万余人。船行沿途,更是骚扰百姓,炀帝命令船过五百里内,皆献美食,一州以至百车。吃不完,船行之前,皆令随从弃埋。
唐宋时期,隋开凿的大运河,在经济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唐宋诗人皮日休有一首《汴河铭》,称赞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尤其在南粮北运方面,大运河起着重要作用,以致在宋朝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之说。
唐朝中后期,几乎“全倚之江淮之粟”,来维持帝国的局面。唐玄宗时,在京城长安望春楼下,开了一个广运潭,以容纳各地来往的商船。有一次,水陆转运使韦坚在潭上举办了一次博览会,三百多只游船上大量陈列的,几乎全是江淮各地出产的物品。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进一步残破,唐王朝的供应更是倚仗江南地区。史载有一年,长安闹粮荒,唐德宗狼狈不堪。大臣韩湿从运河运米三万石至关中,德宗喜极欲狂,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可见运河航运,对唐帝国的兴衰,有多么密切的关系。
宋朝时候,首都转到开封,运河的作用更为明显。当时人说:“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他们认为运河废“则大众不可聚”。运河对京城的作用,“乃是建国之本”。有一个统计材料说,北宋时,每年通过运河由江南运到开封的粮食,达到五至八百万石,其他金银布帛、香药、茶叶无数。
元朝时候,政府对大运河进行了多次开发和整治,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河道。元朝的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南行越过黄河、淮河、长江、太湖流域,直达杭州。这条大运河自汴河以南利用了隋朝以来的旧有河道。汴河以北主要是新开的河道。新开的河道有两段:一段是会通河,从山东东平,向西北至临清,接通原有的运河河道。再有一段是通惠河,从大都到通州。从通州顺白河就可到天津,然后接通隋朝修的旧御河河道,到达临清。这条新河道直从山东境内穿过,不再绕道河南洛阳。这就大大缩短了南北运河的距离。元朝的大运河总长三千余里,基本上就是今天的大运河。
明清时代,因为海上运输遭到禁止,南北水运完全以运河为主。据统计,明朝每年行驶在运河上的漕船,达一万艘以上,形成大运河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大运河沿岸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山东的德州、临清、东昌、济宁;江苏的淮安、扬州,都成为一时繁华之区。清朝中叶以后,由于黄河改道和历届政府的反动统治,大运河长年处于淤塞状态,几乎成了一条死河。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运河回到人民手里,才开始获得新生。党和政府提出了整治运河的宏伟规划。从1959年开始动工,首先拓宽苏北一段运河河面,现在这段运河已经全部通航,甚至还能通航到淮阴以北至微山湖。计划京杭大运河还得全部疏浚。将来在这条古老航道上行驶的,将是载重千吨的大型船队,和各种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大运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它和万里长城同样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同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南粮北运方面,大运河起着重要作用,以致在宋朝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之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31
意思是:水上运输全靠大运河。“转漕”就是漕运,即用船水运粮饷。 “一渠”就是大运河。

大运河与万里长城这两项中国古代的人工建筑均堪称举世无双。一般来说,“大运河”所指的是从北京自北而南沟通杭州的这条运河,有时也被称为“京杭运河”。但实际上它还跨过钱塘江,经绍兴、余姚而直达宁波。由于钱塘江以南的河段开凿甚早,被人们称为“浙东运河”,常被排除在大运河之外。
大运河的长度,统计数字出入较大,比较常见的是1780公里。但这只是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的长度,还没有把至今仍然通航的从钱塘江南岸到宁波的200余公里计算在内。所以大运河的实际长度应为2000公里左右。大运河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宝贵遗产。它从战国时代开始分段开凿,直到14世纪才全部完成,至今其大部分还在发挥航运作用,古代中国人在设计建设上所花费的心力,真是难以想象地伟大。
大运河竣工后,元明清三代首都均定于北京,南来北往,樯橹相接,其成为物资运输的唯一捷径。这对于沿运河各省及附近大片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对于这三代朝廷来说,南粮北运,即“漕运”尤为重要,是建都北京的必要条件,所以朝廷对大运河的保护维修极为重视。明朝曾因此颁布了针对“大运河”的“行河八因”:“因河未泛而北运,因河未冻而南还,因风南北为运期,因风顺流为运道,因河安则修堤,因河危则决塞,因冬春则沿堤修治,因夏秋则据堤防守。”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大运河的重要价值。
参考:求是理论网http://www.qstheory.cn/zl/bkjx/201404/t20140405_337646.htm
第2个回答  2014-03-04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解释: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9-04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全靠大运河。漕:漕运。即在河道中用船运输,渠就是大运河。
解释: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靠人力、畜力进行,虽然速度较水运快一些,但是运量小,费用大。而水运比起陆运,慢是慢一点但胜在运量大,费用小。
第4个回答  2017-08-12
天下的粮食运输,全靠这一个水渠。转漕:转运粮饷,这句话意在说明大运河在水路运输上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