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轻轨

如题所述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轻轨”与“地铁”相对应,城市公交系统中的有轨电车、导轨胶轮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轻轨列车在技术上完全不同,因此不属于轻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轻轨指的是在轨距为1435毫米国际标准双轨上运行的列车,列车运行利用自动化信号系统。

轻轨与地铁的区别不是地上、地下;是选用的车体,选A、B车体为地铁;C车体为轻轨;轻轨与国铁的区别,不是轨道重量,有时轻轨的轨重比正常国铁重。

车辆上轻轨和有轨电车基本没有区别;在英语中提到tram(有轨电车)多数是指传统线路(很多改用现代有轨电车运行以提高效率),与其他交通方式在城市街道混行。而light rail(轻轨)则通常拥有专有路权(信号、站台等等等)的现代有轨电车,必要时当然也可以混行,一般light rail(轻轨)拥有完全封闭的线路和专用的信号,很难和metro(地铁)区别开 。

往昔可以通过钢轨重量区分,今日两种轨道系统均采用相同重量钢轨;只能通过车体类型、系统容量(载重和运量)区分;传统的有轨电车不属于轻轨的范围,它的运量根本不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轻轨的标准(10万人次每天,高峰1万人次每小时),只能归到公交车类;传统的有轨电车虽然也可以增加编组,但是受到很大的限制,运量远达不到轻轨最低的10000人每小时, 5000也达不到。这个运量即使是现代有轨电车也不容易达到。一般车辆的发车间隔在5分钟左右,最密集的也就2~3分钟,有轨电车受混行的影响严重,所以提高峰输送能力限度仅仅只是理论值,实际有轨电车的高峰输送能力是很难过万的,混行也是有轨电车区别于轻轨及地铁的一个因素。[1]

有轨电车(tram)是一 

武汉轻轨站(19张)

种公共交通工具,亦称路面电车或简称电车 泛指与路面交通混行的轨道系统列车,‘混行’是这个定义的关键。这个定义大多出现在日本,香港,如:长春54路有轨电车,香港轻铁,大连201、202路有轨电车。

城市轨道交通中采用中型铁路系统,路面电车每小时可载客约7000人;能适应远期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1.5~3.0万人次的成为轻轨铁路。若采用大载客量车厢,能适应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0~6.0万人次的统称为地铁。(该标准仅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

大连快轨三号线

比重型铁路系统(含国铁、长距离铁路、通勤铁路)运力小的铁路运输系统,也称轻便铁路,如:

1925年到1975年之间的上川轻便铁路(Shanghai Chwansha Light Railway)。

中国大陆的新闻报道和非专业人士常把建在不是‘地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误称为‘轻轨’,但轻轨与地铁的区别与线路处于地上或地下无关。与‘地下铁路’相对的词汇,正确的应该是‘高架铁路’,如:

武汉轻轨1号线,正式的名称是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

重庆轻轨2号线,正式的名称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

上海轻轨明珠线,正式的名称是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

天津的津滨轻轨,正式的名称是天津地铁九号线

目前中国大陆的城市轨道交通中轨距为1435毫米标准轨的系统,即使称为‘轻轨’的线路,使用的铁轨也大多是每米60kg的重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3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轻轨”与“地铁”相对应,城市公交系统中的有轨电车、导轨胶轮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轻轨列车在技术上完全不同,因此不属于轻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轻轨指的是在轨距为1435毫米国际标准双轨上运行的列车,列车运行利用自动化信号系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