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300字以化苦为乐为题的作文大全

如题所述

1.读书苦与乐

我读了近十年的书,知道读书的确是件苦差事,不然怎么有头悬梁、锥刺骨的典故,但读书也的确是件快乐的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生活的旅途本就是苦乐交加,虽然人人希望快乐,都想远离忧伤,但苦与乐就像孪生姐妹,随时伴在我们的左右,在茫茫书海的旅途中也是如此,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但那里不是风平浪静的,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扬起风帆,努力拼搏。正所谓先苦后甜,就是在这种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体味到读书的快乐,才能领略到知识的芬芳,迎来“梅花扑鼻来”的丰硕成果。苦与乐是相互衬托的,如果没有在冬天里进行力量的积聚,没有在冬天里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万事怎么会在第一声春雷中陡然暴发出那动人的冲击波呢?我们渴望知识,付出点代价有算什么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书是艰苦的,但书中的快乐不正是在这分艰苦中更显珍贵的吗?当我们辛勤耕耘自己知识的土地时,不正是因为渴望知识的硕果在心中生根发芽吗?
古有多少仁人志士愿在读书苦中体味到其中的乐趣呢?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七岁进私塾启蒙,每天能识几十个字。从十一岁起,他就跟着祖父读《资治通鉴》。每年春秋两季,顾炎武照预定的计划温习半年来读过的书籍,每天温习二百页书,温书不完,决不休息。顾炎武勤奋地读了几十年的书,到四十五岁的时候,已读完各洲、各府、各县的地方志和朝廷大臣的秦书文集等天文、地理、诗赋、词章共好几万卷。但他还不满足,决定游历天下,读遍天下所有的书籍。由于他有“人之为学,不进则退”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勤奋苦读,所以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知识,并为后人留下了《日知录》等许多富有思想和学术价值的著作。这不正诠释了书中有乐,苦中作乐的意义吗?匡衡夜读,鲁迅惜书的故事我们也早就耳熟能详,英国也有“宁可节食,也不辍书。”的美谈,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
读书苦,但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种粟、有车如族,读书苦,但 只要为了理想,为了希望,苦一点又有什么呢?读书苦,但当我们在把用心血得来的知识用在为国家的富强,为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时,不是快乐的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