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佛家 儒家 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佛道儒三家的区别: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 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 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 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五、价值观

儒家文化—— 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 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扩展资料:

一、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家哲学)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

二、佛教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三、儒家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

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百家之一,与其它诸子百家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参考资料:道家-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佛教-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儒家-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8

区别如下:

1、主旨。儒家——进取。道家——规律。佛家——奉献。

2、做人标准。儒家——仁、义、礼、智、信。 道家——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佛家——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3、 人生观。儒家——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顺其自然、自我完善。佛家——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4、世界观。儒家——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道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佛家——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极乐。

5、价值观。儒家——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道家——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佛家——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6、哲学倾向。儒家——入世哲学。道家——出世哲学。佛家——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7、精神食粮。儒家——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道家——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佛家——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扩展资料:

儒家重视人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立千古不朽的功勋;佛家倾心般若,主张在自觉的基础上觉他,自度的基础上度他,普度众生,同臻西方极乐世界;道家则崇尚自然,主张通过这种修炼,达到长生久世,羽化登仙。儒家的着眼点在于入世,佛家的着眼点在于出世,道家的着眼点在于加强自身修炼以求长生不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佛、道、医、儒、武等诸家中,道教被公认为最擅长于养生。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被许多封建帝王奉为教条。

参考资料:诸子百家-百度百科  中国宗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23
  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是以儒、道、佛为三大支柱的。三家由其关注社会问题的切入点的不同,故形成了它们在关于社会文化意识上的认知差异。

  儒家思想以“人”为本,侧重从“人”的角度来关照人生、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宣扬以道德为人生的最高价值。道家则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从“自然”出发来关照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正是“人”本位和“自然”本位两种核心思想,为中国文化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后来引入的佛教以“解脱”为本位,通过修持以求从迷惑、烦恼、痛苦和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进入大自由大自在的“涅盘”理想境界。佛教最初作为外来的、异质的文化,在与儒道的冲突中不断相互融合;约在公元四、五世纪的东晋时代,佛教基本完成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

  普遍的共识是:儒家关切社会的治理,道家关怀生命自然状态的保持,佛家关心人生痛苦的解除。故此,历史上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和儒家入世,道家隐世,佛家出世之说。

  儒、道、佛三家虽各有所重而相径庭,然仍能融合会通,相济相补,和而不同,构成彼此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国文化形成儒、道、佛三大脉络,三家(传统说法称为三教)共同撑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空。
第3个回答  2013-12-05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佛家思想用一个非常简洁的概念来概括就是——“自觉”。这个“自觉”是“自我觉悟”的意思。佛教整个的思想精髓就是觉悟。怎么才叫觉悟?为什么要觉悟?觉悟是达到解脱的道路,人通过自我觉悟最终要达到这个解脱。这个时候“解脱”这个词就成为整个佛教展开的最为核心的概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2-05
儒家不属于宗教信仰 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 道教起源中国 佛教起源印度 不大不同点就是对死亡的态度 道教是成仙不死 佛教是一种过渡达西方极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