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转化为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

如题所述

当代大学生是最优秀的青年群体,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关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同时针对大学生的年龄、思想和行为特点,探讨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作用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自觉行为的动力、原则和规律。
人的思想内化为行为的条件和规律
  思想内化为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思想内化为个体思想;二是个体思想转化为自觉行为。
  社会思想内化为个体思想。一种社会思想内化为个体思想,至少涉及到社会思想本身、内化过程、个体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从社会思想的角度看,社会思想是内化的对象,所以社会必须具备可以被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社会思想,这种思想具有被广泛接受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同时,社会思想必须在较大程度上符合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还必须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个体的心理特征,通过坚持和实践这种思想,个体在荣誉、尊严等心理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从而增加内化的力度。
  个体思想转化为自觉行为。相对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而言,当一种崭新的社会思想内化为个体思想后,个体思想就具有了与社会思想的一致性,它必然会通过个体的自觉行为加以表现。个体思想转化为自觉行为,首先要求这一过程中存在实现思想而形成的需要和动机。一种社会思想的贯彻和落实只有在能够满足个体的需要时,个体才会在自身思想指导下表现为自觉行为,并产生预期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觉行为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同向。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在大学生整体思想和行为积极向上的同时,还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始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素质上全面过硬的合格人才的任务。2005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同时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四个以”的要求与“四方面”的教育内容,深刻阐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一致性,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思想内化为行为自觉的过程中主要承担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的作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超越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适应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又要有所超越,体现社会思想道德要求。
  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讲,当代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是人才成长、事业定向的黄金时期。然而,思想不够成熟,情绪极易波动,价值观不太定型等方面,也是青年学生有待加强的地方。我们要抓住大学生这一思想行为特点,围绕“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通过深入细致、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群体的个体思想,继而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从大学生担当的社会责任来讲,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思想素质如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甚至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败。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自觉行为的动力、规律和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构成了我国社会思想的主流,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需要具备动力机制、遵循的规律和坚持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依据思想支配行为的条件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群体的个体思想,继而使大学生群体的个体思想转化为自觉行为,从而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行为自觉的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大学生个体的需要而形成动机。基于需要而形成的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而人的高层级需要的产生须基于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思想,给大学生带来的直接感觉应属于高级需要,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内化的同时,必须适当满足大学生相应的合理的低级需要。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人思想时,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际操作领域的具体化,建立起引导大学生在不断实现低级需要而行为的基础上向实现高级需要而行为的内化路径,从而形成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进行行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自觉行为遵循的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社会思想的主流支配大学生群体的行为时,必须遵循思想支配行为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思想支配行为的规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内化为大学生行为自觉的一般规律。人的思想一旦产生,就要支配他的行为。同时,人的行为在思想的支配下,积极地进行改造客观世界,这是一个检验思想和理论的过程,经过实践进一步深化正确思想认识,并形成新的思想认识,并促进思想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行为自觉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内化为大学生行为自觉的过程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为“适应超越律”,就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需求,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品德要求的规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自觉行为坚持的原则。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灌输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处于社会中的大学生,面临人际交往、生存发展、学习深造等一系列社会带来的要求和任务,这些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只有在解决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后,他们才能更好地响应社会和国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行为提供指导思想、政治方向、精神风貌、荣辱标准、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从根本上与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极强的契合性,因此,特定主体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活动时,必须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实践升华为理论。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转化知识、检验理论的最佳平台。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教育后,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对自身的需求,感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获得的尊严和成就,促使他们更加心甘情愿地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行自觉行动。
  三是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行为和正确引导鼓励积极行为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状态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既是易于接受引导积极向上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良好时机,又是极易思想堕落腐化背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期。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间既要通过榜样的力量鼓励其形成崇高的精神追求,适当及时地给予表扬和激励,又要通过教育、法律等手段旗帜鲜明的批判错误行为,在反复的试错过程中,促使其不良行为方式得到转化,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17
1、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对该价值观进行定义。最好定义到行为层即:
教学目标分四级,通常我们使用第三级,即行为层,具体阐述是:应该是条件+行为+结果
2、其次引述该行为的正向行为、反向行为、过度行为。分别举例。
3、形成正向行为的分级定义与举例。
4、引导学员结合自己的角色,例举在不同行为层,自身的行为。
5、行为记录,并反思反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