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的资料

中华鲟生活在哪里,要去哪里生产自己的后代?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此外在辽河,黄河,淮河,钱塘江,珠江等水域也有发现,真可谓“活化石”。并且中华鲟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国家的财富。
中华鲟又称鳇鱼,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特产鱼类,体纺锤形,体表披五行硬鳞,尾长,口腹位,歪尾。这是一种海栖性的洄游鱼类,每年9~11 月间,由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带进行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到长江口育肥。每年秋季,当中华鲟溯江生殖洄游时,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较大数量的中华鲟,故被称为“长江鱼王”。成体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千克,汶川县漩口镇发现一貌似中华鲟雌的130~250千克,据称最高记录的重量达500千克。中华鲟产卵量也很大,一条母鲟一次可产百万粒鱼籽,但是成活率不高,最后成鱼的为少数。长江水流较急,在动荡的水浪中进行交配不能完全受精,因此淘汰了一批鱼卵。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或遇上食肉鱼类和其它敌害,或“惊涛拍岸”,又要损失一大批。即便孵成了小鱼,“大鱼吃小鱼”,还会有一定的损失。如此“三下五除二”,下的鱼籽虽多,能“长大成鱼”而传宗接代的鱼却不多。实际上,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生殖适应的结果。凡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幼子损失大的种类,下子则多;反之,则少。这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那些下子少、损失又大的种类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淘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2
长江黄河澜沧江
第2个回答  2013-12-29
不知道,不过要问这个干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