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黄叶,俗称姜瘟,应怎么办?

如题所述

生姜姜瘟病是由青枯假单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生姜最为严重的疾病,造成生姜严重减产,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60%~80%,甚至失收。

防治办法:

  l.选留无病姜种并进行种姜消毒

从无病姜地选择无病害、无虫害、无伤口,形状整齐、色泽光亮、肥大、芽口好的姜块做种;消毒前晾晒姜种1-2天,剔除肉质变褐色变软的姜块;消毒方法可选用20%龙克菌500倍液浸种15-30分钟,或用姜瘟宁300倍蔽浸种30分钟,然后及时用草木灰粘封姜块分瓣后形成的伤口,平地堆放,并用麻袋等物覆盖焖种6~12小时,再催芽播种。
   2.实行轮作   
生姜姜瘟病连作地发病重,必须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实地与水稻、豆科、百合科作物轮作较好,忌与茄科作物如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等套种或轮作换茬。
  3.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种姜。种姜的地块年前深翻。种姜前平整田地,开好四周、行间排水沟,做好窄厢畦。种姜时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忌多施氮素化肥。播种时结合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方法可按下列顺序进行:开沟——排种姜——喷淋药液。药液可选用20%龙克菌500倍液或姜瘟宁300倍液或绿亨三号1000倍液粗水喷淋于姜种及周围土壤,直到喷湿为宜。在姜苗生长期间,轻施、巧施追肥,可多次撒施草木灰,每次亩撒施50公斤,忌用灶灰和人粪尿。在生姜生长期间严禁姜田串灌、漫灌,干旱时最好实行人工浇灌。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连根拔除,连同病穴中的土壤一起清理出田外处理,并用石灰对病株穴周围土壤进行消毒。
   4.药剂防治    
预防时,用姜瘟净500ml兑水250—300kg,在初夏病菌活跃初期,一般为揭膜后,对往年发病区及病区外延2米以上的区域进行隔离,漫灌2遍,间隔时间为7天。以后在预期病害发生时,早预防,可用姜瘟净按500—600倍液稀释,采取重点区域(往年发病区、低洼区)漫灌,其余穴灌的用药方式。在个别植株发病时,即发病初期,用姜瘟净500ml兑水200—250kg,对发病区及病区外延2—3米以上的区域进行隔离,漫灌2遍,间隔时间为7—10天,病情得到控制后,可采取500倍液,进行穴灌预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06
对于已经腐烂的建议拔出,同时用生石灰处理病穴。
叶子开始变黄的,叶面喷施硫酸链霉素或氯霉素或氯溴异氰尿酸+天达有机硅3000倍液,3天一遍。连续3遍,药到病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8-06
.农业防治 与其他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选择土壤通透性、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生姜(从无病姜田严格挑选无病姜块留种;播种前将掰好的姜块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浸种20min、或用草木灰逐个蘸封受伤面.可收到—定的杀菌防病效果;栽种时多施些草木灰或其他钾肥作底肥.提高抗病能力;生长过程中及时培土.清沟沥��俳��ソ∽成�ぁ?br> 2.物理机械防治 田间发现病株及早拔除或连根挖除并带出田外、病穴内撒生石灰消毒。再用无菌生土填满踏实.周围筑矮埂防止灌水时流水携菌扩散;发病重时不要大水串灌;收获前不宜掏母姜、以减少伤口,收获后采取有效措施、加速伤口愈 合。
3.搭棚遮阳降温 姜瘟多在6、7月高温多湿季节发生。生姜是既喜温又怕高温的植物。在生姜畦埂边上套种丝爪、苦瓜、葫芦等攀缘作物,用竹竿、树枝等播成棚架引蔓上架、待高温季节,可为生姜遮阳降温,创造生姜生长的适宽环境。从而控制或减轻姜瘟的发生,同时还可增加姜农的经济收入。一举两得。
4.生物防治 用 16 x10-6—20 x 10-6中生菌素于姜瘟初发时喷施、间隔7—lO天连喷2—3次.每667m2喷菌液60—75kg,效果良好。
5.化学防治 可用农用链霉素200 x10-6--300x 10-6溶液、氯霉索20O*10-6—4O0 x10-6液、抗菌剂401水剂5OO—6O0倍液、50%代森铵600—800倍液、敌克松原粉5O0—1O00倍液交替喷2—3次,间隔7—10天,每次667m2喷药液6O—75kg。喷药应于发病初期开始,以轻病株及其周围植株为重点。着重将药液喷于近地表叶柄及根茎部,也可在喷施基础上每株用 O.25kg药液对病株灌根。此外、由于姜瘟病主要从伤口侵入生姜根茎,
所以积极防治地下害虫也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第3个回答  2010-08-06
没办法,只能防止传染别的大姜被传染。搞好制止工作。农药店会告诉最佳方法防止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