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思》的意思

急用!!!!!!!!!!!!!!!!!!!!!!

古诗《秋思》的意思是: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惹人相思。想写一封家信,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住。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28
  《秋思》
  诗人:张籍 朝代: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赏析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第2个回答  2015-04-22

    《秋思》前两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 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原文: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第3个回答  2015-04-11
  秋思 作者:张籍(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注释】
  ①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④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我又打开信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