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题目《圆圈的启示》

如题所述

圆圈的启示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如果老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意思即老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学识,才能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话虽不错,但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再如何努力的“倾倒”知识,学生所得仍然有限。许老师在上课时提到了“教师应当做学生学习的助学者”这个理念。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她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小圆圈在大圆圈内)并说:“大圈代表老师的知识面,小圈代表学生的知识面。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小圈将永远被局限在大圈内。如果老师改变教学方式,在大圈和小圈之间架起一座座桥,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去探索无边的知识海洋,大圈和小圈一起向外无限延伸,将会是师生共赢,事半功倍的局面。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许老师举的例子是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圆圈的启示
有则故事:说在爱因斯坦的晚年,他的学生问他:“老师,您已经是物理学领域的泰斗了,为什么还要如此劳累地不停努力呢?”爱因斯坦随手拿起一张纸一支笔,在纸上画了两个圆圈,告诉他的学生说:“在目前情况下,物理学的领域也许是我比你多懂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而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可是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多么生动的两个圆圈,多么形象的比喻啊。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无尽的难题与挑战,可每个人的回答又会是如何呢?

年轻时代的我,人较聪明,学习模具略有悟性,也有些小的成绩,工厂增加工资的时候,我常榜上有名。可那时的我有点飘飘然的,似乎有很大的自信,别人不行的我行,年少志狂啊。有次在与天元钟厂老总聚会时,他也喝了些酒,酒兴上来,为了感谢我曾对他的工作支持,随口说了句:你价值一百万。这句话,我记了好多年,那时心里得意啊,我虽没有钱,可人家老板称我值一百万,我不是很体现价值了吗?在这样的张狂控制下,我有点变了,脾气变大了,动不动要骂人了,对员工的失误会不耐烦了,为什么?我感觉自己比谁都高明了呀。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事业的深入, 我发现自己错了。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到当年的一百万也是言过其实,也不值得兴奋的。如今社会上成功人士上亿的多得很,人家也谦虚得很,默默无闻地在做着社会的慈善事业,奉献着爱心。再说,人生的价值也不能用简单的价值数字来衡量的。苏州以前的一个副市长姜××,贪了上亿,判了死刑,他是有钱吧, 可如今成了阶下囚,为什么,社会唾弃这样的所谓“有钱有势”的人。反过来,前天电视新闻上报道了一位新苏州人,拾金不昧,把捡到的钱包完璧归赵,他的行为举止,精神境界其实是非常富有的。

当然,在现今竞争的社会,年轻人为了生存注重包装自己,本也属正常,可把这包装形成了风气,这就不好了。在我面试的好多年轻人,年龄二十几岁,都在那儿夸夸其谈,说自己有多少工作经历,懂得多少知识, 有非常的自信心,能胜任工作的挑战。其实,你不就工作了几年么,而且又换了几个单位,学了些皮毛,不可能有很高的造诣的,你就说自己对某个技术或知识有了认识,解决过什么问题,有点悟性就行,何必把自己过分包装呢?要知道“谦受益,满招损”,你讲得太多,就意味着你的无知,你的幼稚。万丈高楼平地起,大道理你也懂,可为什么就那么难“谦虚”呢?是否以为谦虚了,别人会轻视自己呢?不会的,谦虚是一种美德,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会过时的。至少这是我的看法。
还有一种现象,工作中常会听到同事或朋友讲起,遇到难题或某个目标,都说没问题。日本人常和我说:中国人的没问题,就是有问题。你工作还没有做,许多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未知,怎么就轻下结论:没问题了呢?也许是习惯,也许是怕别人对自己没信心,也许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把握,也许……可是,工作中,生活中你会发现,正是这没问题后面,隐藏着很多很多的问题。就如我们平时常遇到的产品质量,就常会遇到材料、环境、机器、人员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你敢轻易枉下“没问题”的结论吗?

那年轻人们会说了,这让人不没自信了吗?没自信的人客户放心吗?领导放心吗?这倒也是,可我觉得,自信心是没错,要不怎说“自信人生一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呢?可真正的自信取决于你扎实的工作,当你对每道工序的合格率与纠正措施了如指掌,你对改善品质有信心;当你对客户经营状况及市场订单及时了解,你对营销业务有信心;当你对自己部下员工的技能水平,心理状态都掌握,你对纳期保证有信心;当你对自己所学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历在目,你对胜任职务有信心。总之你打好基础了,心中有底了,那才有自信,要不,你的自信就是空的,不着边际的,脱离实际的。再说,世界每天有变化,市场也在变,各种因素都得考虑其中。

初学三年,无法无天;精学三年,寸步难行。你别说,当年的我已很难出现,少了张狂,多了谨慎,甚至有点过于小心了,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征途处处有风险;学海无涯,知识无边,更有英雄在前面。心中记住两个圆圈,人生会多多益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6
圆圈的启示

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是一个圆圈,但往往圈大的人谦虚谨慎,圈小的人则狂妄自大。

“老弟你来,看这是什么?”“不过是一个圈吗!”“是呀,但你知道关于圈的故事吗?”

记得很久以前,有一个高僧,他的门生很多,一个个都聪明绝顶。其中高僧的二徒弟,为人们做了不少好事,所以人们很喜欢他。因此他开始骄傲起来,竟在他住的镇上举行里一个比聪明的比赛。想让所有平民来出题,看比试者谁对的多。这位高僧的二徒弟所向披靡,赢了无数英才,就在他得意时,他的师傅来了。两三下就赢了他。他很羞愧,对师傅说:“师傅你懂得这么多,这世上没人能赢过你,你为什么不去把你的知识展示给大家呢?”高僧没说什么,从树上折下一条树枝,在地上画了两个圈。一个小一些,一个大一些。说:“这小圈是你的知识,这大圈是我的知识。而我们的圈外呢?是我们不知道的知识。这么一点知识为什么还要拿给人看呢?”

听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牛顿的一句话:“我不知道别人怎样看我,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的比寻常更光滑的一块石子或比寻常更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感到高兴,而对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完全是个谜。”

牛顿是个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如果说牛顿面对的是一片海,那我们未知领域又是一个什么呢?知识丰富的人往往谦虚,因为他们知道:他不明白的远远多于他所明白的。

然而,我们生活中是不是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学习知识浅尝辄止,获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喜欢夸大其词甚至目中无人。

许多有成就的人,透过他们的成就,我们看到更多的,其实是他们那颗谦逊之心,在他们面前始终有一片海,使他们胸怀宽广、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地向一个个未知的领域迈进。而那些狂妄自大的人则很难把属于自己的圆圈画得更大。

亲爱的朋友,你也有你的圈吗?它大吗?

o(∩_∩)o 希望能帮助到你,
o(∩_∩)o ★★★★★请及时给予好评或采纳,万分感谢! (*^__^*)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03
圆圈的启示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如果老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意思即老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学识,才能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话虽不错,但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再如何努力的“倾倒”知识,学生所得仍然有限。许老师在上课时提到了“教师应当做学生学习的助学者”这个理念。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她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小圆圈在大圆圈内)并说:“大圈代表老师的知识面,小圈代表学生的知识面。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小圈将永远被局限在大圈内。如果老师改变教学方式,在大圈和小圈之间架起一座座桥,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去探索无边的知识海洋,大圈和小圈一起向外无限延伸,将会是师生共赢,事半功倍的局面。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许老师举的例子是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圆圈的启示
有则故事:说在爱因斯坦的晚年,他的学生问他:“老师,您已经是物理学领域的泰斗了,为什么还要如此劳累地不停努力呢?”爱因斯坦随手拿起一张纸一支笔,在纸上画了两个圆圈,告诉他的学生说:“在目前情况下,物理学的领域也许是我比你多懂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而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可是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多么生动的两个圆圈,多么形象的比喻啊。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无尽的难题与挑战,可每个人的回答又会是如何呢?
年轻时代的我,人较聪明,学习模具略有悟性,也有些小的成绩,工厂增加工资的时候,我常榜上有名。可那时的我有点飘飘然的,似乎有很大的自信,别人不行的我行,年少志狂啊。有次在与天元钟厂老总聚会时,他也喝了些酒,酒兴上来,为了感谢我曾对他的工作支持,随口说了句:你价值一百万。这句话,我记了好多年,那时心里得意啊,我虽没有钱,可人家老板称我值一百万,我不是很体现价值了吗?在这样的张狂控制下,我有点变了,脾气变大了,动不动要骂人了,对员工的失误会不耐烦了,为什么?我感觉自己比谁都高明了呀。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事业的深入,
我发现自己错了。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到当年的一百万也是言过其实,也不值得兴奋的。如今社会上成功人士上亿的多得很,人家也谦虚得很,默默无闻地在做着社会的慈善事业,奉献着爱心。再说,人生的价值也不能用简单的价值数字来衡量的。苏州以前的一个副市长姜××,贪了上亿,判了死刑,他是有钱吧,
可如今成了阶下囚,为什么,社会唾弃这样的所谓“有钱有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