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律的人有多可怕什么梗

如题所述

真正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自律,就是严于律己,用理性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说到做到,说一不二。

自律,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日复一日坚持的习惯。

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假期,也不会因为任何突如其来的意外而丢掉自我,永远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旦做到高度自律,你的人生就像开了挂,让你的敌人胆怯,让你的对手望而生畏,没有做不成的事,没有成就不了的事业。

一般成大事者,都有过人的自律能力,你自律的程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打开自律的正确方式

1、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自律

我们不能看到别人自律,觉得很佩服就开始为了自律而自律,要弄明白自己自律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把囤积的书看完,是为了熟练掌握英语,还是为了什么。

只有非常清楚自己的目的,才有非常强烈的欲望,才能有即使风雨兼程也要完成目标的动力。

2、设定合理目标

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设定合理的目标才是能自律的正确方法,有时候不是我们不自律,而是定的目标太可怕,再自律也完不成,自然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自律程度了。

就像我,后来改成了一周看一本书,一天背10个单词,一天运动30分钟,看起来没做什么,但是这样我都能完成,长期坚持下来引发的质变却是惊人的。

3、关注目标,而非过程

我们有时候就是太死磕了,中断一两天就觉得自己自律又失败了,于是开始浑水摸鱼直到放弃。中断几天没关系,我们继续执行行动就好了。从长远来看,你还是在成长的这条轨道上。

4、反馈,鼓励自己

在工作中,我们要及时给领导反馈,做到事事有回应。在自律完成目标这件事上,也要学会给自己反馈,告诉自己坚持就有变化,比如对比自己运动前和运动2个月后的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你可能觉得这样的自律太可怕了,我不敢想象我能这么早起来。

可当我接触他们以后才发现,原来自律在他们眼里真的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这篇文章不想说那些自律的人有多么可怕,因为本来就没什么可怕的。

不过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罢了,在你看来很痛苦,人家觉得很享受而已。

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说说,为什么在你看来自律得让人感到可怕的人其实不可怕?

他们真的不是意志力比你强多少,多有毅力,而是融入了自己生活的一个习惯罢了。

/1 好的习惯不需要刻意坚持
这个时代人人都叫嚣着自律的好,苦口婆心地告诉你:

你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你不自律。
成功没啥秘诀,那些自律的人坚持得好。
自律才能自由,你只是懒了一些而已。
他们告诉你做到自律,你要每天坚持早起,读书,打卡,只有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养成习惯,你就能够走在别人前面。

于是,各种随处可见的【早起打卡社群】、【21天习惯养成训练营】,无时无刻都在提醒你:快加入吧!再不加入,你就要被别人甩开好几条街了。

我不能说这些没用,至少你参加了这些打卡群,比起那些整天刷剧、瘫在床上的人确实好了不少,但也仅仅如此,而且很有可能让你沉浸在一种【自我陶醉式努力】的幻想里。

这些活动都很有价值,我曾经也参加过,当时觉得:哇,真有意义!可经常等你参加完发现,没有了这些社群,你马上打回原形,该熬夜熬夜,该赖床赖床,没什么区别。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件事情,你必须逼着自己才能去做或者被别人逼着才能去做,那你为什么要做呢?

一个好的习惯永远不需要你去刻意坚持,更不要那些虚无缥缈的【自律】。

他们告诉你,自律不可能一蹴而就,实际上只是换了个说法,来逼迫你一点点自律而已。

他们告诉你,自律第一步要早起,是因为他们从早起这件事情上获得了乐趣和成就感,而不是逼迫自己一定要早起。

/2 自律的人不会觉得他们这是努力

我发现身边的自律达人往往不会逼迫自己去养成一个习惯。

其实为什么需要我们去适应那些好的习惯,而不让它们来适应我们呢?

或者换一种方式说,你是【被迫自律】,还是【主动自律】?

先举两个栗子: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也经常有被ddl支配的恐惧,假如老师告诉你:
1.今天之内把这份报告交给我,我在你的期末成绩上给你多加5分。 你肯定干吧?
2.今天之内把这份报告交给我,否则你这次的实验成绩就为0分。 你肯定干吧?

这种情况下,你肯定不觉得自己是自律,只是被最后的结果所驱动而已。

第一种,你完成了会有收获,叫做正反馈。

第二种,你不完成会有损失,叫做负反馈。

这本质上就是你去做一件事情的【动力】,而阻止你去完成一件事情的其他因素,我姑且称之为【阻力】。

因此,我们习惯的养成,本质上不就【动力】超过了【阻力】的结果吗?

我身边就有个坚持每天四点多钟早起的自律狂人,当时我觉得真牛逼,意志力比我强多了,可现在看来并不是因为他意志力比我强多少,而是他真的从早起这件事上找到了自我价值。

他早起能够让自己做喜欢的事情,在知乎上分享【如何不痛苦早起】的方法让他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因此建立了好多个监督早起打卡的社群。

/3 从一件事中找到乐趣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做一件事的内在驱动力?

本质其实很简单:从这一件事情上找到乐趣。

可实际上做起来却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绝对不是那些所谓“看完这篇文章你就能像我一样自律”的文章鼓吹得如此容易。

在告诉大家一些小技巧之前,我想先谈谈关于【快乐】二字的含义。

你觉得快乐有等级之分吗?
我觉得快乐是有三六九等的。
(1)最低级的快乐是能够短时间给你愉悦的快感,让你觉得【爽】,并不会考虑你会不会沉溺于此,会不会更喜欢短期反馈。

游戏、短视频、各种爽文等等都属于这种消费性娱乐,它们只会不断提高你感知快乐的阈值,让你沉溺于即时反馈的快感里。(想想你不停往下划抖音视频的内心感觉)

(2)高一级的快乐会让你感觉到长期稳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你会觉得我每一天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学习一门新的技能、读书、拥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这些都属于这一层次的快乐,但比第一层次的快乐更难获得,因为这是一个【延迟满足】的精进过程,而非唾手可得的【即时反馈】。

(3)最高级的快乐会让你感到【成就感】【意义感】【自我价值】。

我所认识的所有自律到极致的人或者知乎上的那些自律达人无一不是到达了这个层次。

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联系更多的个体,影响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方法论,给予他人知道,帮助他人成长,认识各个层次厉害的人。

创造,给予,帮助,连接,这样的层次属于最高级的快乐。

我不是贬低最低级的快乐,它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剂,不可或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1
所谓自律,就是针对自身的状况,以必须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

伟大的诗人歌德,他以前告诫人们:不论做任何事情,自律都至关重要。自我节制,自我约束,是一种控制潜力,尤其控制人们的性格和欲望,一旦失控,变得随心所欲,结局必将一败涂地,不可收拾。中国近代哲学在对人性进行探讨时,曾用趋利避害这四个字来概括人的本性。追求利益和逃避苦难出自人的本能,是天性,关键看你后天如何驾驭。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一切法律条文、道德规范都是他律,是追求礼貌的下下策。只有出自每个人内心的、主动的自律,才是建设精神礼貌的根本途径。

一个自律的人,就应是一个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自律,它能使人明于自知,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学会战胜自我,使人身心健康,使人高尚起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它是一个修养的起点和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行动自由所务必的条件。一个人能够自律,说明他修养已到达了较高的境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错误。一个自律的人就应经常检查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省,纠正错误,改正缺点,这是严于律已的表现,是不断进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有错误和缺点不怕,可怕的是无视它,不去改正它。

人世间,最顽强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人民公仆,一名人民的勤务员,不论你有多高的职务,负多大的职责,你的言行举止,都务必对人民负责,对群众和党纪国法要心怀敬畏。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务必坚持正义,严格自律。把党的政策看成是生命线,把国家法律看成是高压线,把组织纪律看成是警戒线。要经常以生命线自持,以高压线自危,以警戒线自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人不能自律,如何能服众?



自律是一种信仰,自律是一种素质,自律是一种觉悟,自律是一种自爱,自律是一种自省,自律是一种自警。卡皮耶夫说:思想和格言能够美化灵魂,正如鲜花能够美化房间一样。所以,要想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就要针对自己的实际,选取相关的名言、警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勉励自己,提醒自己,警示自己。



看着别人发在群里的计划梦想清单,每年要做100件有趣的事,精细到每周每天,他说赚钱只是为他的梦想继续买单。看着他,感觉自己是不是过得太安逸。



许多人周末一觉睡到半上午,跑步更是难以坚持,浑浑噩噩,懒懒散散。终于相信了一句话,人和人的区别是如何利用时间的区别!大多数人,一份工作,已觉得精疲力竭,打游戏,逛街,睡觉总闲不够多,依然是哈欠连天,怨声载道……这样的人太多了,即便对当下有很多不甘,却没有了改变的勇气,更不想让自己去吃苦,下班时间都是用来放纵抱怨,只会愈加茫然失措,道路只会越走越窄。



我们就从每天坚持读书、坚持跑步、坚持写作开始吧!要断舍离、反思、平静、节制、谦逊、清洁等等,找志同道合的人互相监督,珍惜每一份每一秒,希望我们都可以走得更远,至少要超越昨天的自己!

人和人的区别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区别,自律才能自由!愿你我共勉,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17
一个人自律到极致,到底有多可怕?
2 年前
现在的你是否也像这样:生活习惯凌乱,整日浑浑噩噩,为未来焦虑,但依旧毫无方向和意义地虚度时光。曾经以为做人就要及时行乐,享受当下,可当懒散成了习惯,不自律成了生活的常态,我却越来越痛苦,越来越讨厌这样的自己。

成年后有两种人

一种是成熟,一种是老。

然而现在大多数人俨然已经成为后者。

年纪轻轻,却总是怨天尤人,唉声叹气;为现状焦虑,却没有勇气和毅力去改变自己;做任何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整日抱着手机,微博刷到不能再刷,朋友圈里的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周末只想宅在家里吃垃圾食品看无聊的电视……当懒惰慢慢吞噬内心,最后只会变得空虚、麻木、自卑和敏感。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自律,遇见最好的自己!

不论坚持健身、读书还是早起,说到底都是自律的体现。

一直自律的人一定会越来越棒。自律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本领,自律的人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真正自律的人不会刻意的展现给别人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坚持要求自己,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奋力地去追逐,为了能遇见那个最好的自己,他们全力以赴。

能够自律的人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显得苍老,而是随着岁月的雕刻慢慢的绽放出最美的光芒,梦想和事业也会因此光芒万丈,定会在未来的路上遇到那个最美的自己。

自律,本身就是个值得被尊重的词汇!

能够自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也是让人敬佩的人,没有自律的人生会充满黑暗,他们总能为自己的不成功找到很多借口。

如果你有太多的闲暇时间,那么你一定要坚持健身和读书,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在修炼的路上,如果你能再早起,那简直太棒了,如此努力的你一定不会被上天辜负。

早起能让自己更棒

这世上有一类人一晚夜行八百里,醒来后竟然还在床上,他们虽然每天想做很多事,但却无法早起,他们总能为自己的懒惰找到N个理由。

一位叫小松的男孩,他虽然很想创业,但一直停留在思考阶段,当大家都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当中时,他还赖在床上,时间久了,跟他一起创业的朋友都小有成绩了,而他还是老样子。

小松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他整个人就等于废了,因此他非常迫切的想改变,当务之急就是要坚持早起,为了创业他努力的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完美绽放。

一日之计在清晨

南怀瑾说:“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一个人如果连早起都做不到,那么他肯定什么也做不了,我一直觉得人生的改变是伴随着清晨6点钟的闹铃开始。

小松天天早起后才知道有多赚,早起的他头脑更灵活,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和学习中,也不容易疲劳,精力更旺盛,工作效率更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任何年龄段的人,早起的情绪非常棒,自我感觉更好,健康意识也更加强烈。

坚持读书改变自己

你永远不知道书有多么重要!!杨绛先生说:“一个女人如果不停抱怨,那绝对是因为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读书是对一个人深层次的美容,它能重塑一个人的气质,喜欢读书和思考的人即平凡也会让人敬畏。

”英国作家毛姆说:“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一些不懂得如何使自己看起来美丽的女人。”一个人真正的魅力不是时髦,而是内在修养,通过读书绝对能培养一种区别于他人的品位。

年轻的生命需要早些绽放

怎样的自己才是最好的,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段让自己绽放,那该是怎样的酣畅淋漓,可是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事是无法掌控,年岁越大越知道生命的有限性。

聪明的人会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有限的努力,尽可能的让自己变好,不去羡慕别人,做那个最棒的自己。

自律的人,可以逐渐控制自己的人生。

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本身就是“可怕”的设定。让自己变好不是一种想法,而是一场全力以赴的行动。

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找不到让自己变好的法宝,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学会让自己蜕变,如果你能坚持跑步、读书和早期,那么你也可以拥有别人看来“可怕”的设定,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而不受他人摆布。
第4个回答  2020-12-08
能够做到自律的人是世界上最历害的人,他的主观观点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他有自己的主见,他能做到说睡觉就睡觉,说起床就起床,说做事就做事,说去玩就去玩,说不爱就不爱。前段时间,央视男主播何岩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80后的他,在央视众多男主播中,颜值领先,被网友评为“央视最帅男主播”。

许多网友甚至调侃:何岩柯的颜值如果当演员,妥妥的偶像剧男主。

其实,作为央视主播,何岩柯拥有的绝不仅仅只有颜值。

如今38岁的他,专业素养也不容忽视。

从他的履历可以看出,剑桥大学毕业后,他曾任出境记者3年多,大量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让他从事新闻主播时更加沉着、稳重。

此外,他能用流利的英语采访报道,业务能力十分突出。

“央视最帅男主播”刷屏引热议:一个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许多人羡慕有才有颜的他,却不知这背后是你所忽视的一个人的自律。

身为央视新闻主播,工作繁忙无需质疑,但何岩柯却依旧坚持健身。

约上几个朋友,去健身房来场酣畅淋漓的运动,既锻炼了身体,也塑造了身材。

“央视最帅男主播”刷屏引热议:一个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从事一份文化输出的职业,他对自身的输入也不敢懈怠。

阅读就是增加自我输入最好的方式。闲暇时,让自己沉浸在浩瀚的书海中,既能有精神世界的享受,又能提升自我。

“央视最帅男主播”刷屏引热议:一个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世上从来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个自律的瞬间,都在慢慢引导你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如果你也想不负光阴,养成自律,活出精彩的人生,看完下面的概念,或许你会有所收获。

01

目标

养成自律的第一步,在于拥有清晰的目标。

洛伦丝·查德威克,是世界著名的游泳女将。她1950年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因此而闻名于世。

两年后,她从美国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梦想再创造一项前无古人的纪录。

那一天,海面浓雾弥漫,海水冰冷刺骨。在游了漫长的16个小时之后,她的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筋疲力尽,而且一阵阵战栗。

她抬头眺望远方,只见眼前雾霭茫茫,仿佛陆地离她还十分遥远。

“央视最帅男主播”刷屏引热议:一个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现在还看不到海岸,看来这次无法游完全程了。”她这样想着,身体立刻就瘫软下来,甚至连再划一下的力气,都没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她对陪伴着她的小艇上的人说。

“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只剩一英里远了。”艇上的人鼓励她。

“别骗我。如果只剩一英里,我应该能看到海岸。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

于是,浑身瑟瑟发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上了小艇。

小艇开足马力向前驶去。就在她裹紧毛毯喝了一杯热汤的工夫,褪色的海岸线就从浓雾中显现出来,她甚至都能隐隐约约地看到,海滩上欢呼着等待她的人群。

到此时她才知道,艇上的人并没有骗她,她距终点确确实实只有一英里!

事后,查德威克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这就是目标的价值,目标就是看得见的标靶,从而引导我们行动。

没有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

相反的,有了目标,才有自律的勇气和动力。

02

延迟满足

养成自律的核心,在于培养延迟满足。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歇尔,曾召集了数百名4岁大的幼童,把他们留在一个房间里,并告诉他们:

“我给你一颗棉花糖,然后给你15分钟。如果我回来的时候,这颗棉花糖还在这儿,你会再得到一颗,这样你就会有两颗。”

结果发现,关门期间,三分之二的孩子把棉花糖吃了。

14年后,米歇尔对这群已然18岁的孩子,展开了后续研究,结果发现:

那些几乎不能等待的孩子,都比较自大,在他人眼里是顽固、爱嫉妒、容易受挫的人。

而那些能够管住自己,直到实验人员回来才吃棉花糖的孩子,则具有更好的社交技巧、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和可靠性,他们更坚定、更守信、学术成绩也更好。

“央视最帅男主播”刷屏引热议:一个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这就是延迟满足,即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丹尼尔·戈尔曼说:“目标导向的自我延迟满足,也许是情绪自控的实质:为实现目标而控制冲动的能力,不管这个目标是成就事业,解决代数方程式,或者是赢得史坦利杯。”

自律的核心,就在于延迟满足。

一般而言,提高延迟满足能力,有3个方面的考虑。

①做一个乐观主义者。

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有这样一段话:

“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像这样的悲观主义者,很难忍受延迟满足,他们必须即刻体验满足和快乐,即便这样会透支未来。

②运用“元认知”。

即刻满足是一种生物本能,我们需要理性延迟满足。

回到“棉花糖实验”,那些能管住自己的嘴,直到管理人员回来的小孩子,都用了什么策略。

有的采用“隔离法”,闭上眼睛或是头枕双臂做睡觉状,避免看到糖果;有的采用“转移法”,自言自语或唱歌,转移注意力。

这些方法,不单在这个情境可以用,其它需要延迟满足的情境,也可以使用。

只要强化元认知的力量,灵活思考,你也会找到“对你管用”的办法。

③分解目标和痛苦。

如果你能将延迟满足、达成目标所带来的“痛苦”,进行分解,将“痛苦”转成一个个可以接受的“小不适”,你会更容易实现“延迟满足”。

03

微习惯

养成自律,你可以尝试从培养微习惯开始。

斯蒂芬·盖斯,曾是一个普通的宅肥男,喜欢舒服,逃避改变。

2012年12月28日,新年将近,斯蒂芬·盖斯回顾了他的2012年,结果不太满意,希望能在2013年活得精彩一些。

一个最强烈的想法就是健身,他说:“我总觉得,我在拉斯维加斯赢钱的可能性,都比我在生活中获得的成功大。

从高中开始,我就一直想把锻炼变成习惯。我付出了不少努力,但10年里一直没有坚持下来。这样下去我还能有什么自信呢?

偶尔斗志大爆发,我也只能坚持两周,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放弃,有时连原因都没有,就直接放弃了。”

可1月1日毕竟是一个表决心的日子,于是他打算原地锻炼30分钟。

但他站在那里,毫无动力。他甚至给自己“打鸡血”。他还试着听快节奏的音乐,试着幻想自己,拥有能在沙滩上炫的完美身材。

各种方法都试过了,一点儿作用都没有。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身材走形,无精打采,十分沮丧。于是,他想,不要30分钟了,就做一个俯卧撑吧。

于是,他趴在地上做了1个俯卧撑,可是,既然都已经摆好姿势了,索性多做了几个吧。紧接着,他又打算再挑战1个引体向上……

从那天起,他开始继续使用相同的策略:每次设立的目标都尽可能小,这样容易坚持。设立微型目标:完成了,再来1个……

每次用超简单的挑战来引诱自己后,每次能完成甚至超额完成。而那种久违的、能够完成目标的新感觉,太棒了。

逐渐的,他把一个俯卧撑,变成了看似不可能的30分钟锻炼,写下了《挑战1个俯卧撑》。这篇文章,也成了盖斯博客上迄今为止,人气最高的文章之一。

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