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如题所述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虽然孔融是一个这样的人,但他还是在其他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文学造诣很高,是“建安七子”之一,诗作也很受人追捧。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去查贪官污吏,查到什么,就一板一眼地说,毫不避讳。

之后就经常给曹操提意见,提的多了,曹操就很烦,想要暗搓搓地杀了他,正好想到孔融之前的那番不孝理论,正是一个好借口,于是就把孔融给杀了,还株连了全家。

扩展资料:

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

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2
汉末大名士——孔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旧时为学童开蒙的基础教材《三字经》中的一段话,如今的青年人对它大约是陌生的。这里所说的四岁让梨的孩童就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孔融。 孔融生值汉室之乱,历经桓、灵、少、献四朝,一生“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终因书生气太足、锋芒太露而不见容于当权者。然而孔融生性耿介,扬善嫉恶,不仅名重当时,“海内英俊皆信服之”,而且很受后人称誉:“懔懔焉,皜皜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那么,这位汉末大名士的性格和为人究竟如何呢? 从神童到名士 《后汉书·本传》称孔融“幼有异才”。
又据《融家传》记载,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岁时,每次兄弟们一起食梨,哥哥们都拿大的,他却总是拣小的。家中大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夸赞。十岁那一年,孔融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极大,“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汉书·李膺传》)。
但是他“不妄接宾客”,不是当世名人和通家都不获接见。而孔融还是个孩子,却偏要见见李膺,他对李府守门者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请通报。”李膺请他进来后问他道:“高明(称对方的敬词)祖、父与仆有恩旧乎?”孔融答道:“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叹他小小年纪如此聪慧,是个“异童”(《世说新语·言语》注引《融别传》)。李膺也称赞他将来“必为伟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