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观归罪

什么是主观归罪

所谓“主观归罪”是从犯罪构成主观方面要件解释犯罪成立根据的。
在犯罪、行为两个方面要件的地位和关系中,主观心理是支配、决定因素,身体动作、危害结果等事实,则处于被支配的从属地位,是主观罪过的外化,行为危害的客观事实根源于主观的犯罪意图。所以,外在的行为事实只有与同时存在的认识、意志因素相一致,即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支配下才有意义,才能被认定为犯罪。主观归罪的特点是,缺乏故意、过失的行为及结果事实不构成犯罪,如果有犯罪意图,即使行为及结果事实无现实的危害或危险,仍具有可罚性,刑事责任承担与否取决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及结果的认识与控制。至于是否造成现实的危害且并不重要。
主观归罪在实践中的表现,是将错误思想或犯意表示当作犯罪处理,或者将事前的犯意当作事中的犯意,从而导致主观归罪。(注:参见赵秉志等主编:《刑法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3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6
指仅以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作为定罪的依据,而不管行为人在客观上是否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是否造成了危害社会的后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主观归罪,亦称思想犯罪,是犯罪构成理论中的一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
指只以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作为定罪的依据,而不管该人在客观上是否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是否造成了危害后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主观归罪”是从犯罪构成主观方面要件解释犯罪成立根据的,他们看到了犯罪、行为两个方面要件的地位和关系,主观心理是支配、决定因素,身体动作、危害结果等事实,则处于被支配的从属地位,是主观罪过的外化,行为危害的客观事实根源于主观的犯罪意图。所以,外在的行为事实只有与同时存在的认识、意志因素相一致,即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支配下才有意义,才能被认定为犯罪。主观归罪的特点是,缺乏故意、过失的行为及结果事实不构成犯罪,如果有犯罪意图,即使行为及结果事实无现实的危害或危险,仍具有可罚性。刑事责任承担与否取决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及结果的认识与控制。至于是否造成现实的危害且并不重要。主观归罪在实践中的表现,是将错误思想或犯意表示当作犯罪处理,或者将事前的犯意当作事中的犯意,从而导致主观归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