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百泉归太祖是东陵区的由来?

如题所述

..陨石王

十九亿年前,一颗四十五亿年前形成的“星星”撞向地球,在接近地面的时候发生剧烈爆炸,“星星”解体后形成的碎块落在了今天沈阳市的周围地区。而其中最大一块的原始重量大约二百万吨,是如今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陨石。这是1983年在沈阳市东南三十五公里处发现的世界上体积最大、陨落时间最早的古陨石群和“陨石王”。随着世界上最大的“天外来客”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东陵区(李相镇)这个地名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福陵正红门

沈阳的东陵区又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是在2004年,坐落在这里的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陵寝——福陵,与沈阳故宫和永陵、昭陵一道,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福陵隆恩殿浮雕

福陵位于沈阳的东郊,为了区别沈阳的另一座皇陵——昭陵,故又被人们称之为“东陵”,而沈阳的“东陵区”、“东陵乡”,以及“东陵路”、“东陵公园”等众多的名称也正是因为福陵的存在而得以命名。

福陵是清王朝创立者努尔哈赤的陵寝,在沈阳市东北十一公里处。这里能成为帝王的陵寝,是因为真山真水、佳气郁葱的“风水”。

相传努尔哈赤驾崩后,为了使子孙后代永远称帝,皇太极四处派人寻找埋葬“龙体”的“吉壤”。几个月过去了,也未能找到一块称心如意的风水宝地,他心中十分着急。一日,他路过一处山麓,登顶观望,见一条长蛇和一只雉鸡正在嬉戏争斗,看见有人,雉鸡展翅飞上九霄,长蛇则化为一道光柱直冲天际。皇太极问及此地。身边的人告诉他,此处在元明时期称为“东牟山”,民间俗称石嘴山。先王当年在此地与明军作战,曾将此山命名为“天柱山”。皇太极闻之大喜,说龙凤相戏之处必为福地,应是天造吉壤。天柱,乃是古代神话中的擎天之柱,以此作为我父汗的万年吉地可保我大清江山永固,万世不绝。

人们都知道“共工触不周山”的神话,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而东陵区既然有源于神话的“擎天柱”。那么,“天柱”被撞折了,落到地上自然要形成“天外来客”了。这其中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巧合呢?

东陵区的“天柱山”非寻常之山,这里的水也非寻常之水。有另一段传说称,在皇太极发愁找不到风水宝地时,钦天监大臣启奏说:沈阳城东的天柱山乃是长白山的余脉,山不高但平缓而雄伟,山不大方圆却有几十里。它前临浑河,后靠大台山,中间还夹着一道兴隆岭。常言说“两山夹一杠,辈辈出皇上”。它不但依山傍水,林木葱茏,山中还有涌泉百眼。泉水来自长白山天池,清澈甘美,土地滋润,实在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如能找到山上的一百眼清泉,依形按势安葬先王的龙体,大清江山就能一统万年。

皇太极听后颇为高兴,马上派兵将去查找那一百个泉眼的位置,并以百天为限。山上灌木丛生,大树盘根错节,小小的泉眼实在难找。军卒们在山上东寻西找,好不容易到了第九十九天找到了九十九个泉眼,可是最后一个泉眼怎么也找不到。正是在军卒们心急如焚的时候,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出现了。他说,天柱山上的一百眼泉水构成了一条天龙之形,而这第一百眼山泉乃是百泉之首,即龙头所在。这眼山泉冬季热气氤氲,夏日彩虹由此泉升起,自己已守护这条龙脉多年,现在他愿意说出来,以保大家的性命。在他的指点下,人们终于在他住的窝棚里找到了这至关重要的第一百眼山泉。此时已经是第一百天的傍晚时分。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征集人马,大兴土木,把先王的遗骨安葬到这里,修建起了气势雄伟的福陵。

..福陵鸟瞰

根据史书载,天柱山确为风水宝地,古有“龙冈”之称。《盛京通志》载:“福陵,近则浑河其前,辉山、兴隆岭峙其后,远则发源长白,俯临沧海,王气所钟也。”1629年,皇太极把先王的遗骨迁至天柱山入葬。1634年10月,又按帝王礼制在陵地增建寝殿,植松木,立石碑,雕石象、石虎、石马、石骆驼等,使陵寝初具规模。崇德元年(1636年),始定太祖陵为福陵,封陵山为天柱山。福陵的建筑一直到顺治八年(1651年)才完工,后来又经过康熙、乾隆两朝的增修和改建,才最后形成今天这样一组规模宏大、别具一格的陵寝建筑体系。皇太极将父王的陵寝定名为福陵,其寓意是希望大清江山福运长久。

福陵神奇动人的传说不止是它的“风水”,还有许多。

..一百单八磴

“一百单八磴”的传说“欲知福陵绝佳处,石阶送尔上天登”,福陵的“一百单八磴”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坐北朝南的福陵,地势由南向北渐次升高,从神道与隆恩门之间,一百零八级砖阶自然过渡,隔断两者,“一眼望不断”,寓意着大清江山万事一系。为什么要修一百零八级石阶?一种说法与星宿有关,相传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就是这些星宿“下凡”“一百单八磴”寓意将天罡地煞星踩于脚下,以保福陵平安无事。也以此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一种说法与天地宇宙有关,寓意帝王为天上最大的星宿,一百零八个天罡地煞星只能伏在脚下,借此显示皇权的威严。民问的传说则认为,“一百单八磴”是受福陵总监工磕头的启发修成的。当年福陵修建之时曾遇到神仙显灵。寒冬腊月的一天,民工们在工地上劳作着,忽然一声巨响,山石下窜出一条碗口粗、十米左右的黑蛇,一片红光闪过,黑蛇不见了,上边的山石还完好如初。总监工吓得连忙跪在地上给诸神灵磕头,头磕到陵墓设计的图样上,正好一百零八个。头印是一印挨一印,像楼梯磴。修皇陵的师傅便从中悟出了门道,就在陵园中修成了这“一百单八磴”,解决了坡斜路陡问题。

“隆恩门楼”的传说福陵的主体是一座城堡式方城。方城上,隆恩门楼耸立正中,券楣上红边青地嵌铜鎏金的汉、满、蒙文的“隆恩门”,奇丽壮观。关于隆恩门楼,还有一个传说。当年,皇太极下诏在天柱山给先皇修陵,让擅长雕刻的“那飞刀”做掌堂,工程一直进展得很顺利。

可到修隆恩门楼时,“那飞刀”犯愁了。为了使隆恩门楼显示出皇上要求“恩德普天”的意境,他画了很多图样,都不满意。一天夜里,来了一个自称“一日鱼”有病的老人要住在这,他好心收留了他。一天,“那飞刀”为老人采药归来,见图样被涂抹得乱七八糟,老人却在酣睡。正生气时,总监工闯了进来,赶老人走,又挥宝剑砍老人,“那飞刀”用胳膊遮挡,右手被砍掉,落在了那张图样上。等总监工要砍第二剑时,老人一下子变得童颜鹤发、二目有神了,他霍地站起来,拿起被砍掉的手一粘,“那飞刀”的胳膊竟完好如初了。老人又拿起那张图对“那飞刀”说:“看你有一颗菩萨心肠,我已经帮你把图改好了。这断手的三滴血,让门楼变成了三滴水式,可聚日、月、星三光,喻昼夜光明。旁边再加了一道瀑布,叫天桥挂瀑。天桥挂瀑内藏一百零八座星位,正合太祖恩德神圣普天。”说完,老人一转身就不见了。这样,“那飞刀”照着老人改的图样施工,建成了现在看到的这座隆恩门楼。后来,人们都说:“一日鱼”是个鲁字,是鲁班爷显圣修建了隆恩门楼。

..隆恩殿匾额

福陵所在之地确实是个好地方,当人们在福陵四周漫游的时候,可以看到陵前的浑河水宛如一条白练轻轻起舞,陵后的天柱山恰似一条卧龙雄踞俯伏,陵区的古松像一顶顶华盖遮天蔽日。整个陵园青山似拱,碧水萦绕,万松耸翠,明月清风。陵寝巧妙地利用山势,修筑在山峦之巅,由前往后,地势渐高,青石台阶盘绕至顶,红墙绿瓦的殿堂坐落于石阶之上,使人有步步登高之感,从而构成了一处独具风格的帝王山陵。“回瞻苍霭台,俯瞩曲流通。地是排云上,天因列柱崇。”这是清初著名诗人高士奇对福陵秀美风光的欣赏礼赞,而“天柱排青”曾为“盛京八景”之一。

东陵区是1964年4月建立的,2014年8月更名为浑南区。最初是沈阳市的郊区,它呈半环状环绕着中心城区,全区总面积为九百一十三点四平方公里,浑河由区中部自东向西斜穿流过,河北岸近城一带有二十六点四平方公里的地域属城区,余为市郊农村。2010年,全区行政区划分为九个镇、两个乡、十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人口四十五万,农业人口二十七万。

..福陵牌楼

东陵区地名因福陵而来,但其实东陵区早就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地域。考古挖掘发现,早在四千至六千年前,这里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从事渔猎和农耕活动。汪家乡上伯官村的汉代玄菟古城,城内有东西、南北十字街道,有东西二门。城址内出土刻有“二十六年”字样的陶帛制量残片,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兼并天下诸侯、统一度量衡时颁行全国的标准量具。而满堂乡石子村的高句丽古城,城墙依稀可见。北门有山道直通北长砬子山,南门依山势凹入,门外筑有三道关马墙。城内有用山石垒筑的瞭望台,俗称点将台。当地传说,盖苏文曾在此台指挥将士与唐将薛礼的兵马相抗衡。其他像莫子山的辽代文物、白塔堡的明代白塔、朝阳山上的闻名古刹朝阳寺、清代皇家建筑天坛、南塔等等,都增加了东陵区历史文化的深厚程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