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结合史实,谈一谈乐府诗歌的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今人普遍已经认同秦首先抢注了“乐府”这个“商标”,然后灭国之后,汉武帝即位之后,觉得这个机构还不错,于是就又搞出了一个名为“乐府”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史书所称的汉承秦制;所以这样看来汉朝这里的乐府,应该说是为乐府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完整的保留了乐府之名,同时还在秦朝的基础上对其规模进行扩大。这里又不得不提起现代的一门科学——考古学,正是由于考古学的不断发展,我们才能在现在如此确切的说着是秦朝就有的乐府,之前提到秦立派的大家们用古籍为证,那么在1976年以后,当我们从始皇陵区拿出错金铭文雕刻:“乐府”二字的古钟的那一天,汉立派的大家显然是要哭晕在厕所。进一步肯定秦代乐府这一史实的又一考古文物是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仿佛是要把这个谜题在旧的世纪早点解决一般,位于西安的秦代遗址里,我们再次发掘出了关于乐府创立的文物证据封泥一枚,于是在新的世纪中,关于乐府始于秦朝而非汉武帝时期显然是被人盖棺定论了,除非将来我们的考古发现中能出现什么更加令人信服的证据,否则这个论点将持续很长一段时期。
在当代流传的“乐府诗”中由于年代久远而且当时收录之时很多人还没有著作权这种意识,我们往往发现了许多很好的诗句,但是却无缘得知其真正的作者,又因之收集在乐府这个庞大的机构之中,后世人就把他们制谱收藏的诗歌统一叫作乐府诗,又称之为乐府。而且由于我们的祖辈都喜欢对先辈的优秀文化进行传播,等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到了唐代,这个诗歌高度繁荣,政治经济也极度发达的朝代,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玩法。将这些被历史遗忘掉“曲调”的诗歌,选出经典作为文人骚客之间进行文学创作的模板,而且“好玩好学”的唐人还玩出了新花样,各个大文豪大诗人都竞相“开发”,用以抒发情感如《塞上曲》《关山月》等,还有的诗人,约着三两好友出游,用乐府题材记事,用来反映自身生活的现实。这些诗歌由于并没有其他格律诗歌严谨的韵律要求反而受到了追捧,到现今唐代仿写的乐府题材的古体诗也是唐代诗歌里璀璨的一颗明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