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好句并写理解

如题所述

《有的人》 臧克家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臧克家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1949年10月19日)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而是通过反动派势力与鲁迅先生截然相反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从本诗可以体现出鲁迅为人民服务的无私、伟大的精神。对黑暗社会主义者进行全面的打击。


作者曾说:"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先生而叫做'有的人'。"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先生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6
好句: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无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