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属出具谅解书能少判多少年

如题所述

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属出具谅解书少判多少年视具体案情来定。
刑事案件取得被害人或家属的谅解书不必然等于减刑,但通常法院会酌情从轻处罚,这样的酌情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杀人案,可以判处死刑的,则法院可能不判处死刑。或者本来判无期的,可能判15年,可以判15年的,可能14甚至13年,不能一概而论。
司法实践中,无受害人的谅解书,缺少酌定减轻、从轻的因素,判缓刑的可能性就小。刑事谅解书,通常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亲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到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
谅解书通常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关节完成,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上有着酌定减轻,从轻的效力。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冒犯刑律,经法定流程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做法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组织在肯定的考验时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7

这个需要分情况而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一个大概的参考逻辑。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此是有明确规定的。

其规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但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因此,在具体案件中,以此为逻辑起点,需要综合分析案件情况来判断最终的量刑减少的情况。

如果是过失类犯罪,并且主观恶性小、社会危害性也不大的案件,比如某些交通肇事罪,被害人家属出具的谅解书将会案件的最终量刑产生很大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

而如果虽然是故意犯罪,但是主观恶性并不大,社会危害性也不是很大的案件,被害人家属出具谅解书的也能让被告人被从轻判处。

但如果是故意犯罪,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性都很大的案件,即使被害人家属出具了谅解书,但是谅解书最终对判罚能起的作用可能也是比较有限的。

第2个回答  2017-04-01
刑事案件取得被害人或家属的谅解书不必然等于减刑,但通常法院会酌情从轻处罚,这样的酌情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杀人案,可以判处死刑的,则法院可能不判处死刑。或者本来判无期的,可能判一5年,可以判一5年的,可能一四甚至一三年,不能一概而论。但取得谅解总是好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4-01
看案情了 没有一定的说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