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的关系

我是一名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想练习软笔书法。我没有专门练习过硬笔书法,但是通过不断地自学与练习,硬笔书法水平已经非常不错,硬笔行书掌握得比较好。想利用暑假时间学习毛笔字,初步练了一下,发现行书写得还可以。想问一下,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软笔书法是否要比硬笔书法难练习?一般要练多少时间才能入门甚至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是否要从楷体开始练起,还是利用硬笔书法的经验和连笔方法直接写行书?如果从楷体开始练,应该怎么练,应该买哪种书法字帖(柳体还是颜体还是最普通的初学者字帖)?最近看田蕴章的视频,想问一下田蕴章的书法是属于哪种字体?

我的书法老师跟我说过,硬笔和软笔是互通的,只要其中一样掌握了,另一样也会提高的。而学习书法,最先要学的基础就是楷书,就象你要先学会走路,才能尝试跑步是一样道理的。至于楷书中你练那种,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意愿选择,欧体、颜体、柳体...都可以,其实你刚开始学就是不断的临摹,时间长了你就会有感觉的,这样你就差不多达到小乘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19
先有的软笔书法,再有的硬笔书法。
硬笔书法的特点,主要是与毛笔书法相比较而言的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软硬笔书法的辩论:
钢笔书论家首先推出“硬笔”和“软笔”的概念,然后,让钢笔作为硬笔家族中的一员,而将毛笔纳入软笔范畴,于是就有了钢笔书法胜于毛笔书法的理由:
一、古代书法多赖金石以流传,而铸金的范是“硬”的,镌石的凿是“硬笔”,可见历代碑帖都是姓“硬”不姓“软”。碑帖虽然不是钢笔书法,却属于硬笔家族中的遗产。又因为这遗产是当今书法所不可缺少的粮食,于是毛笔书法必须到硬笔家里去吃饭了——毛笔书法依附于钢笔书法,正如儿子离不开老子。
二、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所用的是“硬笔”,六千多年前西安半坡彩陶上原始文字的孑遗所用的也是“硬笔”,因此,原先被认为是毛笔书法的老祖宗,一变而成为钢笔书法的老祖宗了。如果沿“硬”这条线再追溯上去,还会有更大的收获。学者认为文字萌芽于动物的足迹,又认为书法与文字是同时产生的,因此就可以这样说:狼能沿着鹿所提供的鹿蹄“硬笔书法”去追捕,可见硬笔书法远在人类之前就萌芽了。这样一来,软的毛笔书法一向自持历史悠久的优势就进一步被剥夺了。虽然软笔能“奇怪生焉”,但在辈份上却硬不过硬笔了。
然而,“软”的毛笔书法要反驳,也是很容易找到理由的:
一、古代书家一般只写不刻。按照书家的书迹一刀一刀地将每个点画刻成,乃是一种技术性工作。这与“双钩廓填”一样,都不是书法艺术创作。因此碑帖与硬笔书法并不相干。看来碑帖这份遗产还是姓“软”不姓“硬”。
二、鹿固然能留下鹿蹄“硬笔书法”让狼来追捕,而狼无硬蹄,不也可以留下“软笔书法”让鹿远远避开吗!况且地球上的生命是先有软,再有硬的——软的生命在更软的环境中爬行,也能留下“软笔书法”。即使西安半坡彩陶上的文字孑遗算是硬笔书法,但是,谁能保证在此之前我们的祖先没有用手指软笔蘸着水在石头上写过萌芽的文字!(先人生活劳苦,想必手指上属于硬笔部分的指甲都已磨平。)这样看来,称得上历史悠久的,还是软笔书法。
第2个回答  2010-08-10
毛笔字写好了,硬笔书法自然就上手了。硬笔书法写得再好,毛笔字不见得就好。书法入门3个月即可。若要精进就不好说了,有慧根的十年八年,也有的到退休以后方才顿悟,也有的一辈子都是0。关键看你要达到什么程度。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师。柳体还是颜体?自己喜欢哪种就练哪种,自己喜欢的才能提起兴趣,从楷体练起,循序渐进。至于田蕴章的视频我没有看过。不过久写字的人自会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有古人的影子未尝不可,但完全是哪种“体”谈何突破?先选择一本帖来练上几年,再谈其他的吧。。。。。。
第3个回答  2010-08-11
书法艺术无所谓软与硬啦。您自已都觉得不错了,就应该要多学习吧。关键是您对书法领悟了多少?看得出,您应该还算个门外汉。呵呵,多多学习。
第4个回答  2010-08-11
如果毛笔练好了,硬笔自然不在话下,但先练硬笔就不知道了!一般要练一年的,我觉得雁塔圣教序好练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