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余华的《兄弟》

如题所述

评价一位作家的作品以前,首先要了解作家其人,余华这两个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作家,在严肃文学(纪实文学)领域可谓是宗师级人物。就算没有看过他小说的人,也应该看过根据他作品改编的影视。

张艺谋导演的《活着》,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至今仍是豆瓣高分电影TOP250的第33位,评分高达9.1分,评价人数超过二十九万人次。

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被感动得落泪,并且为电影中人物的悲惨命运扼腕叹息,但你们知道吗?其实小说远比电影呈现的更残酷。

这就是余华,先锋派作家,以冷酷淡漠闻名,他自己说,他常在书中杀人。

而除了《活着》,他的其他作品如《在细雨中呼喊》(23岁所作)《许三观卖血记》(韩国知名导演河正宇自导自演),包括本题说问的《兄弟》,都是8.5分以上的精品。

但让人意外的是,《兄弟》这本据余华自己说“是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的小说,却遭到专业读者的一致批评,有人说余华江郎才尽,有人说这本书是圈钱之作。

让评论出现两极化的原因,在于《兄弟》这本分为上下两部的作品中的《兄弟(下)》。

《兄弟(上)》一贯的余华冷血作风,虽然他已说过尽量在书中少“杀人”,可依然避免不开残酷,并且比以前的作品更多了让人毛骨悚然的细节。到了《兄弟(下)》却风格突变,变得荒诞不经,充满魔幻。

余华说,这是他第一次描写当今时代的故事,他认为很满意。

我想,每个作家疼惜自己的作品,就像每个父母疼惜自己的孩子一般,而余华绝对不是熊家长,论文学眼界,国内鲜有人敌。

如何评价《兄弟》这本书呢?我认为,他是一部革新之作,一部与时俱进的作品,不能因为余华不再是“余华”,而对这部作品抵触,应该从作品本身出发,体会作品中的哲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1
余华的小说,除了《在细雨中呼喊》,每一本都是开篇就把我吸引住了。他从来没有大段的铺叙,没有景色的描写、气氛的渲染也没有故作深沉的发问,从头到尾就是一直抓住你的注意力,为你讲一个故事,让你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思考了。

《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都是那种看一眼就放不下了的书,但最重要的,吸引我在看完平装本之后还毫不犹豫地买下精装本小说全集套装的,是他的《兄弟》。

看《兄弟(上)》时我足足哭了三个小时,痛彻心扉,不可断绝。

看《兄弟(下)》时我先是笑了几下,之后就傻眼了,懵了。

这本书原本是上下册分开卖的,后来也许是因为对上下两册的评价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泥里,再版时就搞成合订本了。

我对推荐我看这本书的檀宁先生说,为了上半部,我感激你。为了下半部,我恨你。

由于几年前的不幸遭遇,我渡过了一段极为压抑的岁月,看完《兄弟(上)》,我被治愈了。

千万别手贱去翻下册。下册是余华无意中挖的一个陷阱,也许他本来是想借着上册在读者心中积聚起来的情感搞一搞黑色幽默,但是黑过头儿了。

在阅读方面我的耐受力那可是出了名的。

帕德里克·聚斯金德的《香水》够阴暗了吧?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先生》够残忍了吧?在我看来,都是洒洒水,洒洒水啦。

福克纳的《圣殿》,麦克尤恩的《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书名的神圣掩盖不了内容的黑暗狂暴。我也就是目瞪口呆了几下没好意思推荐给小伙伴儿罢了。

帕拉尼克的书朗读起来能让一大批读者昏过去,我看了微微一笑绝对不抽。

最锻炼人耐受力的按说应该是日本作家。道尾秀介的《向日葵不开的夏天》比江户川乱步的《蜘蛛男》、我孙子武丸的《杀戮之病》、殊能将之的《剪刀男》、京极夏彦的《魍魉之匣》重口味十倍都不止,那是灵魂深处的恶心和变态,我也不过少吃了一顿饭而已。

没想到,或者说早该想到,最让人突破下限的还得说是咱们天朝的作家。

《兄弟(下)》中展现的世界,已经秒杀了很黄很暴力,俾睨了人性的阴暗和心理的变态……

它展现的是集体无意识的狂欢。

别看下册了,就当那个时代所发生过的一切,都没发生过吧。与其从理想出发去审视现实,不如从实际出发去追我们的梦直到天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