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错误的思想

弟子规中错误的思想

弟子规是“是清代前期山西新绛秀才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后改名为《弟子规》。但是孔子也是人,他也有错误的言论,李毓秀是一个读书人,完全按照孔子的言论宣传儒家学说这是不可取的,更何况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人,与李毓秀相处的时代相差1000多年,这本书大部分思想还是可取的,但是有的行为却是不可取典型的例子就是父母责,须顺承”是说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王立华认为,难道父母不会犯错吗?难道孩子就不可以为自己辩护吗?“号泣随,挞无怨”是说(父母不听劝告)孩子难过得痛哭流涕,即使被父母责打,也不要有怨言。王立华又说“现代教育反对体罚孩子”。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儒家宣传的思想。“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 有 过 ,谏 使 更 ;怡 吾 色 ,柔 吾声。”“谏 不 入 ,悦 复 谏; 号 泣 随, 挞 无怨。”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到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父亲有过错,子女挨打也毫无怨言。我们提倡孝顺父母。但是这些言论把子女培养成完全没有个性的“顺民”这是不可取的。
“丧 尽 礼 ,祭 尽 诚; 事 死 者 ,如 事生。”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意思是大搞厚葬,这个与现代的殡葬制度完全背离,这是必须要批判的!
《弟子规》也许能教出老实听话的孩子,但却很难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这本书打着儒家旗号,但是讲的东西并不是真的儒家思想,贩卖的是自己的私货而已。 第二、从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来讲,《弟子规》中多处内容体现了封建奴化思想,不利于幼儿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弟子规》的内容很容易禁锢儿童的思想、限制儿童的行动,很容易扼杀儿童活泼、自由、烂漫的天性,它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培养奴才和顺民的教科书,不适合现当代社会。所以不应该提倡中小学校把弟子规引进课堂,当今的中国更需要民主意识、独立思考精神、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