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资料

如题所述

  叶圣陶
  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生平简历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新闻出版思想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教是为了不教

  文学为人生

  易读性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稻草人》:早年童话集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叶圣陶纪念馆

  角直镇的叶圣陶公园叶圣陶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角直保圣寺西园,这里是他1917年到1922年任教过的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原址。叶圣陶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生平简历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教育和新闻编辑思想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新闻出版思想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教是为了不教

  文学为人生

  易读性

  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稻草人》:早年童话集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报章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叶圣陶纪念馆

  角直镇的叶圣陶公园叶圣陶纪念馆位于苏州吴中区角直保圣寺西园,这里是他1917年到1922年任教过的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原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26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1894年10月28日生。1907年进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学习,1911年开始担任了10年乡镇小学教员。1914年起,在《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穷愁》、《终南捷径》等十余篇文言小说。
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他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到1925年,已出版了《隔膜》(1922)、《火灾》(1923)、《线下》(1925)等短篇小说集。

五卅运动中,叶绍钧与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此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并同一些共产党员和革命者交往,参加了一些革命的活动。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集《城中》(1926)、《未厌集》(1928)、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等都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九·一八”事变之后,叶绍钧与鲁迅、茅盾等左翼作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积极投身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并不断扩大着反映现实的题材。《多收了三五斗》、《一篇宣言》、《英文教授》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叶绍钧从1923年起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起改任开明书店编辑,抗战胜利后成为开明书店负责人之一。其间曾兼任中学、大学教员。在长期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其中不少人(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后来都成为知名作家。

叶绍钧1939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出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长。1949年以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四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他还先后出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第六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等职。

作品介绍:

叶绍钧的小说创作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冷静真切的人生观察中摄取平凡具体的生活题材,运用严肃客观的笔触,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很少直接抒发自己的主观见解,而是向读者呈现客观生活的本身,在冷峭里隐含着热情和倾向。他的小说结构浑凝而匀称,紧密而舒畅,讲究谋篇布局,注意章法,尤重结尾。语言朴实凝炼,明晰纯净,生动流畅,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形成了冷峻而朴实、严谨而自然、淡泊而隽永的艺术风格。

叶绍钧的主要散文集有《剑鞘》 (与俞平伯合著,1924)、《脚步集》(1931)、《未厌居习作》(1935)、《西川集》(1945)、《小记十篇》(1958)等数种。这些作品不论是抒情写世、状物记人、议事说理,一般都有着较为厚实的社会人生内容和脚踏实地的精神。艺术上则显示出清淡隽永的情趣和平朴纯净的语言风格。

叶绍钧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画眉鸟》、《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皇帝的新衣》、《鸟言兽语》和《火车头的经历》,都是他的著名作品。
第2个回答  2006-12-26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 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

叶圣陶原名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倪焕之》:长篇小说

《稻草人》:早年童话集

《隔膜》:小说集

《火灾》:小说集
第3个回答  2023-06-15
叶圣陶(1897年-1986年),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著有《闲情偶寄》、《红楼梦三十回评点》、《天路历程》等众多作品,被誉为“中国散文大师”。曾任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坛上的“散文帝”。他的作品多以散文为主,既叙情达意,又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散文的鼻祖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