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征文(400~600字) 急

急需一篇地理征文 关于重庆常见自然灾害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重庆曾遭受的自然灾害 抵御灾害的做事以及实施效果 对重庆抵御自然灾害的建议和设想

重庆灾害分布 气象灾害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也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重庆市由于受特定自然环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天气复杂多变,气象灾害发生频繁。旱、涝、风、雹、高温、冷害、雾害、雪灾、泥石流和雷电灾害常有发生。尤以旱、涝、风、雹为甚。 干旱是重庆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不仅频繁,而且危害严重。民间有三年一大旱,年年有小旱之说。干旱按季节划分有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冬旱。 重庆各地累年发生春旱的频率一般在10%~30%之间,潼南、荣昌、大足、璧山和中东部的云阳、万州、开县、梁平、忠县,春旱频率较高,为40%~50%。东南部的酉阳和秀山县,由于地处四川盆地外侧,是全市春雨最早的地区,所以春旱频率最低,一般不足10%。影响最大的是伏旱,伏旱发生的频率为70﹪~80﹪,严重伏旱频率30%左右。主要发生在东部和长江沿岸各县。伏旱常伴有高温酷暑,不仅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瘟疫流行。发生于9月中旬至11月的干旱称为秋旱。主要影响小春作物的播种。但对晚秋作物的生长有利。危害最大的是秋旱和伏旱连在一起,常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发生于12月到次年2月的干旱,称为冬旱。 暴雨洪涝也是重庆市的多发灾害,暴雨一般发生在4~10月,最早在3月中旬,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最集中的时段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重庆市东北部的万州、开县、梁平、云阳一带,由于长江河谷穿谷流的作用,暴雨洪涝发生频率最高,年均次数在7次以上。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高原低涡、西南低涡(含盆地低涡)、江淮切变线等,以西南低涡产生的暴雨最强,危害最大。洪涝灾害按其成因可分为过境洪水(上游暴雨产生的洪水)、本地洪水(本地暴雨产生的洪水)以及两种情况混合产生的洪水。大暴雨引发的洪水、泥石流造成的危害特别严重,常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次暴雨洪涝损失可达10亿元以上。 冰雹大风是重庆市又一严重气象灾害,为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最常见的天气形势是冷锋前部由重力波激发生成的雹线和锋前冷涌。其分布山地多于平原,西部少于东部。据统计,綦江、奉节降雹次数较多,年平均3次,奉节最多年降雹可达9次。万州、巫溪、江津、开县等地年平均次数在2~3次,秀山、合川、永川1~2次,其余县年平均数在1次以内。全市冰雹大多出现在2~10月,以4月中旬到5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最多,占全年60﹪以上。冰雹最大直径可达15厘米,降雹持续时间最长可达60分钟。大风可分为寒潮大风和雷雨大风。寒潮大风多出现在春秋季,其中以4月最多,占寒潮大风总数的66%,雷雨大风以夏季为主,约占大风日数的61%,是大风的主要出现形式,多出现在夏季的午后到上半夜,持续时间较短,但风力很大,破坏力强。全市年平均大风日在4天以内,以山口河谷地带为多。 寒潮、冻害是强冷空气大规模暴发南下的天气过程。全市大多数区县寒潮年平均次数在2~3次之间,东北部的巫山、城口、奉节有3~4次,而沿长江一线的云阳、万州、石柱、丰都、涪陵及开县、梁平等县年平均不到2次,强寒潮次数更少。这与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冷空气不易入侵的地理位置有关。冻害以地势较高的城口、黔江、酉阳、秀山等县出现频率较高。降雪与冻害分布情况大体相似,黔江、秀山等县年平均降雪日在10天以上,城口、酉阳在20天以上,但因雪成灾的不多。 低温冷害和连阴雨,主要影响和危害农业生产。重庆市低温冷害一是春季低温,气温多在12℃以下,发生频率在30%~40%,时段以惊蛰前后、春分前后、清明前后居多。特别是春分、清明前后的“倒春寒”危害最严重,往往造成大范围烂种、烂秧和其他危害。二是秋季低温,发生频率低于春季冷害。发生时间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影响双季晚稻产量的主要灾害。早霜往往造成作物冻害。夏季低温也有,只是强度较弱。 雷电灾害是大气雷电直接造成的灾害。重庆是全国多雷地区之一,每年都有雷击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社会的发展,损失越来越严重。所以雷电防御也越来越被人们高度重视。重庆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雷击,但主要是4~10月。冬雷甚少,且强度和危害较轻。 除此之外,还有因气象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作物病虫害,重庆地区也多有发生。其中因暴雨、洪涝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较为多见,也曾造成过严重后果。森林火灾多在久晴不雨、高温干燥季节发生,多是在适宜气象条件下人为因素引发,或雷击造成。林木自燃情况极少。作物病虫害多在暖冬之后 的湿热天气下造成,主要是小麦和水稻。

求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