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仄

《一江春水》中的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指的是一二声,非平即仄,是这样的吧?
在蒋捷写的最后两句中说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离合二字全是第二声,应当为平平,似乎不合词的格式啊。。
哪个大虾能给我这个菜鸟一些解释??

不是的,仄声并不全都是指三四声。

古代汉语有四声,为平上去入,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现代汉语中的四声相比古代有了变化,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通常来说,第一、二声为平声,因为阴平、阳平是从古代汉语中的平声中分化出来的;三、四声为仄声,从上去入三个古声调中分化出来的。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的古入声字,分化到了阴平、阳平中去,这是普通话采用北方语系为基础所造就的。因此,有些现在读起来是平声的字,古代为仄声。

“合”就是属于古入声字,其实,它应该是仄声。

我自己写的可能通俗一点,最好还是去百度知道看一下,更加理论性。

http://baike.baidu.com/view/641.html?wtp=tt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0
不就是蒋捷《虞美人 听雨》的最后两句:——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离”字是平声,但你的词谱上是(仄),就是说可平可仄,先撇开不论。关键在于“合”字,它在《佩文诗韵》里的入声部:——【十五合】合塔答纳榻闼杂腊蜡匝阖蛤衲沓楹鸽踏飒拉邃盍塌咂。
你不会发入声,(光会讲普通话的人,都不会发入声,把一部分入声字归到阳平里去了,你就是其中之一。要搞清平仄,只有死记硬背《入声字表》的笨办法了,因为成年人要去学会入声调,可能性极小。)话说回来,费大力量去学入声,也没有什么必要。除非你对此有特别的爱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7-20
看过红楼梦吧,知道黛玉给香菱讲诗的那一段么?原本是应该讲究这些音律,格式,但是如果遇到新奇的句子,就可以不受这些拘束了。
讲究音律,词牌格式可以使词唱起来琅琅上口,但是宋朝除了周邦彦对音律,词牌格式要求很高,其他的大家对这些也没有要求这么严格。
这些仅是我的一点理解,呵呵
第3个回答  2009-07-20
我们语文老师有时候会把三四声念成一二声
貌似是为了符合规律
其实我也不太懂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