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好看吗?

看到最新的电影票房,似乎是《哈利波特6》刚刚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我很好奇,《哈里波特》真的很好看吗?为什么老外写的魔幻小说就能风靡世界而我们国产的玄幻小说就不能呢?咱们的网络作家写的小说要比哈里波特好看多了,无论是从情节还是文笔上面都要精彩得多。但是为什么就没见到我们的玄幻小说能来个全球发行?不是我抵制洋文化,只是我想知道为什么。
首先声明,我是想和大家讨论为什么咱们中国的网络写手为什么不能走向全世界,其次我认为并不是我们的网络写手写的内容都是其所谓的YY类型,你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写手也能写出完美的作品。再说了,难道《哈利波特》不是YY吗?难道人家外国就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巫师世界吗?我们中国几千年的神话底蕴难道不比外国的YY神话更加迷人吗?我不是想说如果你喜欢《哈里波特》就是崇洋媚外,但是我想说,当你欣赏过国外的YY作品之后,是不是也应该为我们自己的文化作品创作想想出路。我们就此发起讨论,我不想因为某些人的抨击就此乱了大家的想法,所以请你注意你的言语,谢谢。

首先说明一点,电影所取得的成功不代表书的辉煌。《哈利波特6》之所以这么火,与该书系列在众多哈密中积攒的超高人气是分不开的。

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哈利波特》真的很好看,这种好看,不仅是来源于JK罗琳天马行空的想象及细腻如丝的细节描写,马爱新、马爱农的高水准的翻译也为这部系列在中国的推广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 《哈利波特》的好看是以一个完整而神奇的魔法世界为基石的,这里面作者的想象力自然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在 《哈利波特》一书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名词或念头,当我们对某种不合理现象或人物产生怀疑时,作者也会适时地对之进行解释;常常会沉醉于书中的“特写”和场景;简言之,看这部书时,你几乎就是以一个紧随哈利的旁观者的身份,经历和体验他的冒险和危险,浑然不觉自己是局外人。而故事叙述的语调,并不会令你有冗长拖沓之感;人物的塑造,只会使你觉得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真实和亲切。这是从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手法上分析,它的好看。
我承认我国有许多网络写手在写文字和讲故事方面有着高人一等的天赋。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华丽而充实,为什么我们的作品难以达到 《哈利波特》的高度?我觉得有这几点,《哈利波特》的优势是十分突出的:

首先它的主题是一个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请允许我这么说,虽然爱与希望是一个被用烂的题材,但你不能否认这是一部优秀小说的永恒的主题。世界上阐述爱与希望的小说多如牛毛,但能写出彩的并不多,把故事讲得丝丝入扣的也不多、能广为流传的就更少了。难能可贵的是,《哈利波特》算是其中之一。

其次,虽然这部书更加面向孩子和青少年,但确实是一部成人都会爱上的童话。JK罗琳的魔力不在于她创造了哈利,而在于她能俘获各年龄段人群的心。反观我们的网络写手,又有什么作品能做到所谓的“老少皆宜”呢?如果有,我不知道《天行健》算不算。

再次,《哈利波特》红遍全世界,我认为其宣传攻势是值得仔细揣摩的。我本人从小学四年级开时看《哈利波特》直到2007年看完整个系列,这部书整整陪伴了我七年!如果从作者出书进度来看,1997-2007年,十年一巨作,足够成为一代人成长的缩影和心中的特殊情结,实在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就好比,仙剑系列在国内的影响力,受过熏陶的,恐怕不仅仅是一代人。有意思的是,在每本书问世之前,JK罗琳不断以各种形式引发外界对新书的关注和猜测,吊足了媒体和读者的胃口。殊不知,这种等待的乐趣和望眼欲穿的渴望,亦成为哈利情愫的一部分。而随着新书和电影的交替面世,《哈利波特》在近十年的每一年中,几乎都会掀起热潮,试问我们的网络作品的影响力,有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和广度吗?(《诛仙》?算了,前几部相当热,后来就不行了)

我们的神话传说,其内涵自然不比西方的差,尽管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存在不少差异。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作品,不会有风靡全球的那一天。一种形式的文化或是文化作品,从被接受认可到广为流传或者深入人心,总是需要时间的。这还不包括各种机缘巧合的因素。这好比许多朝代以前,武侠小说似乎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但是现在,几乎在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金庸、古龙、梁羽生。按照你的认为,这同样是一种“YY”。而这种“YY”,如今已经走向全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华人,就会有“中国功夫”和侠义精神。

所以,我们的网络作品,也会有最为灿烂的绽放。我们需要的是不懈的努力和耐心的等待。

然后,时间就会微笑地告诉你一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4
非常好看,中国的网络小说不一定不好,可能还在文笔情节(情节..不大可能,文笔,哈利波特是翻译的)上胜哈一筹,但内涵可能真的不如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看似是虚构的,但书中的爱,忠诚,和勇气却是在我们身边的。罗琳的情节的设置也十分严谨,没有有意的煽情但一个看似平凡的情节在特殊的场景下都会让你潸然泪下。我想问问您有没有看过哈利波特,如果您看过请您在好好的读一遍,不要像读网络小说一样敷衍了事。再回答您对中国文学的疑问,艺术是相通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本国的玄幻小说可能因为不够成熟没有成功,不是因为它是中国的书而不受欢迎,而是它确实在很多人眼里并不是十分成熟,罗琳也是付出了很多很多幕后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同样,外国也有很多像中国的玄幻小说,网络文学的作品,它们可能并没有取得成功但也有很多的读者,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能给读者带来快乐,哪怕没有被拍成电影,没有风靡世界就是一个作者最大的成功。另外,如果你觉得一部作品真的很好的话,那为什么要提出质疑呢?毕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兼容并包,融会贯通才是我们对待文学作品的正确态度。再说了我们的文学作品也很好啊,我们有《红楼梦》《西游记》,我们有千千万万的文艺工作者在为大家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希望你能参考一下我的意见
---------------------------------------
再说几句废话,我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看哈利波特的,哈利波特带给了我很多,也教会了我很多用一个美丽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爱,让我成长。
骨灰级哈迷上
第2个回答  2009-07-23
我非常喜欢《哈利波特》,注意是哈利波特,不是哈里波特,这部书真的非常好看,而电影的成功我想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这部书,电影只是用影视画面,电脑特效讲书中的世界更为真实的展现,而其思想内容是不会有也不应有太大变化的。
书的辉煌源于其翔实、充满幻想的内容和善与勇的精神。书中构造了一个完备的魔法世界,作者的描写详尽到霍格沃茨每一层有什么教室,教室里的陈设,墙壁上的壁画的内容,甚至对壁画中人物的外貌性格刻画,这就让读者感受到这个或许并不存在的魔法世界竟是那样真实,有充分空间进行想象。而罗琳的幻想并没有与现实脱节,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猫头鹰的信,又让年少的读者也期待能踏上去霍格沃茨的旅程。而这个故事也是前后呼应,每一部都有高潮,七部在一起,前后细节也都处理得基本一致,是一个情节流畅的完整的故事。在另一方面,作者在书中的描写,又涉及许多情感,歌颂了友情、亲情和爱情等多种感情的美好,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多种美好感情的联手,最终使得善战胜恶。这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吧,再有作者细腻的文笔,使这部书风靡全球,它使读它的生活在凡俗中的人们,能有一个美好而又不失真切的幻想,它伴随着许多孩子的成长,给他们一个榜样与精神幻想的乐土。
与哈利波特相比,国产的玄幻小说,谁更好看只是一家之言,各有所爱啦,它们还谈不上完美吧。而现在中国的许多这类作品发表于网上,楼主称这些作者为写手,就带有一定目的性去写作了,有一些是不是失去其本身写作的快乐与自然。而且它们或许单独成篇,可以满足快速阅读的快感,但故事体系无法媲美哈书的细致完整。而其中的感情也有些单一,穿越文等貌似大多主要是讲爱情的。中国这类文学要寻出路,它有丰厚的神话底蕴,但网络文学有一部分像快餐,读过而已,而那些大家之作思想深刻,但又难受年轻读者青睐,也许两者的结合会是一种出路吧。
^_^ 哈利永恒!!!!
第3个回答  2020-08-20

作为一部超级大IP系列的其中一部,当然好看,这一集主要讲述了哈利波特在魔法学院的成长故事

第4个回答  2019-09-10
  于成人来说,套用一句英国书评家的话,《哈利波特》就是一部超长的犯罪推理小说。
  但是对于青少年,特别是中国青少年(缺乏合适的读物和消遣媒介),这不仅仅是一部畅销书,而是另外一个世界。我记得我最痴迷这套书的时候,经常幻想自己也是一名巫师,呵呵。读了很多遍,甚至发现了罗琳女士构筑的这个世界的许多前后矛盾处和书中的纰漏(顺带着学了好多英语单词啊),我开始更加理性的分析这部书。我的结论是这是一部好书。
  1,它引人入胜,能让孩子们从平庸乏味的真实世界中脱离出来,开个小差,放松身心;
  2,它讲的是同龄人的故事,书里的都是正面形象,书中人物往往勇敢聪明、正直而不呆板、充满创新精神且不屈服于任何形式上的“强权”,这些特质我相信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比之于价值观扭曲的其它书籍或者《烂猫淘气三千问》,这实在是一本教会孩子如何去爱的书;
  3,它促进人的成长。书里每过一年,我们都能清楚的看见主人公们的成长;
  4,它构筑了一个十分美妙的世界。
  至于是否耽误学习,我想说……呃……小学中学学的东西,排除升学的因素,真的对于以后的成长、生活不是很重要。如果您的孩子实在太过于痴迷,我觉得你可以适当引导,比如,与其说花500块买套巫师袍去参加网友粉丝集会,不如鼓励她写一篇哈利波特同人小说等等。
  我感谢这部书给我带来的益处,我相信如果您仔细读过这部书,就能发现它的好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