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是谁

朝鲜历史上的大将军。舜臣

  李舜臣(1545-1598)

  朝鲜著名民族英雄,抗倭爱国名将,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在壬辰卫国战争中,他运用出色的军事战略,指挥朝鲜海军多次击败入侵的日本海军,取得了一系列海上作战的胜利,为整个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1591年起,日本就积极着手进行侵朝战争的各项准备。李舜臣在国家危难之时,承命于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这一海军要职。李舜臣到职后,即竭尽全力加强海军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他着重抓了整顿军队和改制武器两件事。在整顿军队方面,他吸收了朝鲜海军的优良传统及外国的先进经验,对所属海军的战斗编队、战略战术、进行了改革;并加强了对部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指战员都成为忠于祖国、英勇善战的勇士。先进的武器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朝鲜海军的战斗力,李舜臣还对“龟船”进行了改造。改进后的“龟船”长10余丈,宽1丈多,船身及上面的“龟壳”用硬木制作,包上铁板,敌人炮火不易伤害它。铁板上还装有密集的铁钉,使敌人在接舷战时无法攀登。船头有一个大龙头,上设两个炮眼,在行进中船内可焚烧硫磺等物,烟从龙口喷出,可以起到隐蔽自己,迷惑敌人的作用。船身四周凿有很多炮眼枪眼,便于士兵在船内敌人发射火力。同时,船的两侧各有10面船桨,战斗时一齐划动,航行飞快,进退自如。加大后的船体可多存淡水、粮食,适合长时间、远距离航行。经李舜臣改造后的龟船马上投入成批生产,在以后的壬辰卫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592年4月,日本侵略者以陆军的优势兵力在朝鲜釜山登陆,同时以强大的舰队配合陆军行动。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师奋起抗击,屡挫日本海军,牢牢地控制着制海权,迟滞了日本陆军的进攻速度。

  5月上旬,李舜臣水师与日本海军在玉浦洋面上展开激战。当时,日军傲气十足,不把朝鲜水师放在眼里,在玉浦港的日本战船上的大部分水兵一登岸,便进村庄抢劫去了。李舜臣乘敌不备,率85艘舰船隐蔽疾驶,直扑玉浦港,当即击沉、烧毁敌舰26艘,当晚又击沉击毁敌舰18艘,朝鲜水师仅一人负伤。

  从5月底到6月上旬,李舜臣又指挥了唐浦战役。5月29日,李舜臣率领备龟船的23艘战舰,与元均指挥的水师会合,准备向泗川洋面的日军阵地发动进攻。到达预定地点时,李舜臣发现敌占据的地形险要,不利攻击,便随机应变,采取以退为进的战术,诱敌出港,准备在洋面上歼灭敌人。日本海军见朝鲜海军不战而退,误以为是胆怯,即全力追击。待敌追至对朝鲜水师有利的海域时,李舜臣出其不意地转退为进,以“龟船”充当先锋,冲入敌阵,左冲右撞,往来穿梭,同时发射各种火炮,将敌舰撞破或击沉。其它战船也不甘示弱,箭炮齐发,日本舰队大乱。经过一番激战,日军参与追击的全部舰船不是被击沉就是被缴获。6月2日,李舜臣率舰队进攻唐浦敌军,令龟船冲向敌旗舰并将其撞破,同时纵火将在唐浦的21艘敌舰全部烧毁。6月5日,李舜臣与李仁祺部,采取诱敌出洋,前后夹攻的战术,又烧毁敌舰26艘。7月,朝鲜水师在闲山岛海战中击毁敌舰近百艘,一举歼灭敌海军主力。

  为挽回败局,日寇巧施反间计得逞,李舜臣被撤职,致使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灭,闲山岛大本营被敌人占领。

  这时朝廷迫于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重新任命李舜臣为三道水师统制使,委以挽救国家危亡的重任。但同时,朝廷认为水师已垮,难以御敌,令李舜臣率部登陆作战。临危受命,再次复出的李舜臣以军事谋略家的眼光洞察形势,认为水师绝不可废。李舜臣以残存的12只战船和120名水兵为基础,首先补充了一部分兵员,抓紧训练,其次重新选择了新的水师基地,李舜臣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及其它因素。很明显,敌人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我方要取胜,必须借助地利,即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8月底,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师击退前来偷袭的8艘敌舰后,主动撤到地势险要的珍岛碧波亭隐蔽起来。这一带的地势李舜臣是了如指掌的:前有小岛阻拦,港内可以隐藏数十艘战船;更为有利的是这个海域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即鸣梁海峡。这里每天海潮涨落4次。李舜臣认为这个“阻难狭路”是杀敌好战场。他派人在鸣梁海峡东西两个出口暗设铁索和木桩,目的是要涨潮时驶入的敌舰,退潮时不能驶出,给朝鲜水师提供一个理想的瓮中捉鳖的场所。

  9月16日,日军以330艘战船和2万多人的兵力向朝鲜水师发起进攻,在敌我双方兵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李舜臣胸有成竹,沉着应战。他先派出几艘战船进攻敌舰,将大批敌舰引入鸣梁海峡。不久,潮水退落,敌舰被暗设的铁索;木桩所阻,无法驶出。李舜臣即派水师反攻,以12艘战船击沉敌船30多艘,歼敌4000余人。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鸣梁大捷”也是世界海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参考资料:http://bbs.tiexue.net/XinTieXue/5526163/article.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1-20
400年前的中日交锋

一、倭寇来袭
  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中叶,日本处于封建割据的“战国时代”。各大名(即诸侯)之间不断发动内战,岛国的经济、文化也停滞不前。1542年,葡萄牙人平托首次在日本登陆,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也接踵而来。他们的文化和技术对日本内战中的武士阶层发生了影响。十六世纪后期,本州中部封建主织田信长崛起。他在部将丰臣秀吉 (中国史书中称“平秀吉”)和德川家康的辅佐下,用西洋枪炮武装了一只精锐部队,历时30年,扫平诸侯,统一了大半日本领土。

  1582年,织田被刺身死。丰臣秀吉继承他的统一政策,征服了日本西南部地区。日本统一后,丰臣秀吉侵略野心更加膨胀,他部下的武士们叫嚣:把琉球、吕宋、台湾、朝鲜都变成日本属国,然后利用朝鲜做跳板,侵略富庶的中国大陆。其后三个半世纪,这一口号成为日本统治阶级的传统国策。

  中国明朝自成祖以来,沿海一带和日本贸易通商频繁。明英宗后,中国国力渐衰,海防空虚。日本浪人、武士、走私贩不断掠夺袭扰中国沿海,东南沿海人民痛恨地斥之"倭寇"。日本经济落后,掠夺走私利润丰厚,"倭寇"越来越猖獗。明朝政府和日本海盗进行了长期斗争,给他们以多次歼灭性打击,涌现了戚继光、俞大遒、谭纶等优秀民族将领。明世宗断绝对日贸易,然而始终不曾剿绝海盗,他们利用轻帆船出没我国东南沿海,对沿海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这帮海盗正是丰臣秀吉侵略的急先锋。

  1591年,丰臣秀吉命令沿海诸藩国打造兵舰数百艘,储备三年军粮,委任其侄丰臣秀次为关白(相当我国丞相),镇守国内。丰臣自封“太阁”,总揽军政。1592年 (明万历二十年,即壬辰年),秀吉组成九路远征大军,封宇喜多秀家为元帅,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官,命九鬼嘉隆指挥水军, 率陆军20万人、水军9000人、战舰700余艘,于1592年4 月杀气腾腾地渡过朝鲜海峡,在朝鲜半岛釜山、庆州一线登陆 。

  当时朝鲜的李氏王朝非常虚弱。宫廷政变迭起,朋党冲突不断。王朝以征税代替服兵役,朝鲜军队只有纸面上的数字,边防要塞和海防设施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丰臣秀吉威胁李氏王朝:借道朝鲜,攻打中国。遭到朝鲜政府断然拒绝:“中朝待我,同内朝。赴告必先,患难相救,……夫党偏颇反侧之谓,岂舍君父而投邻国乎,日本武士见威胁失效,挥动军队大举进犯。壬辰年 (朝鲜历宣祖二十五年)朝鲜卫国战争爆发了。

  朝鲜政府的国防大厦早已被蝼蚁蛀空,日寇一击之下,顿时倾覆。不出三个月,京都汉城、开城、平壤相继沦陷。朝鲜国王李松逃到鸭绿江边的义州,接连派遣使者向中国政府告急。

二、中国第一次派兵援朝
1592年8月,明朝神宗朱翊钧任命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赴朝增援。祖承训率3000士兵东渡鸭绿江。他轻敌冒进,远程奔袭平壤。中日军队大战平壤城门外,祖承训兵力太少, 寡不敌众,全军战败。这次失败使明政府分裂成主战与主和两派。主战派认为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必须发重兵逐退日寇;主和派畏敌如虎,主张放弃朝鲜,退守鸭绿江边。最后神宗在两家间折衷:按主战派建议,命宋应昌经略防倭军务,命大将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任防海御倭总兵官,驰援朝鲜;另一方面又派沈惟敬以游击将军名义,和丰臣秀吉暗中往来议和。

  1593年1月,明朝大将李如松和其弟副将李如柏、李如梅,点起46,000大军,誓师渡过鸭绿江,进击日寇。1月6日,李如松大军抵平壤。日将小西行长率部于当夜袭击明军,被李如松击退。次日,明军大举围攻平壤城。李如松攻平壤七星门、普通门,朝鲜将领金应瑞攻南门,故意放东门不打。明朝副将祖承训在东门外设伏。李如松身先士卒,亲自督战,激战中他的坐骑被炮火击毙。他毫无畏惧,大声疾呼,和将士们一起冲击。中朝军队奋勇杀敌,以一当百,胜利攻克平壤,歼敌1200余人。

  日酋小西行长连夜败走大同江,又遭到明朝参将查大受部队1200人的沿路伏击,360名日寇被斩杀。李如柏部队在追击战中收复开城。中朝部队军威大振,乘胜连克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近逼王京汉城。日军败走龙山。

  由于明朝军队连战皆捷,李如松产生了轻敌思想。他率领少数骑兵部队冒险长驱疾进,在碧蹄馆地区遭到优势日军伏击。全军战败,退至开城。李如松虽遭挫折,毫不气馁。 他探听到日将丰臣秀嘉在龙山囤积几十万担粮食,准备和明 军长期对抗。于是他命令猛将查大受组织敢死队奔袭龙山。查大受袭击成功,将全部日军粮草焚为一炬。日寇三军震骇,被迫放弃汉城。4月18日,朝中军队收复了王京。

在中国军队节节胜利的同时,朝鲜海军在其杰出将领李舜臣的率领下,也屡屡重创日军,并夺取了朝鲜海域的制海权。在中朝军队和义军游击队声势浩大的打击下,日寇退缩沿海釜山一线,进行背水顽抗。

  在大好形势面前,朝、中统治集团的主和派又开始钻出来活动。朝鲜国王害怕人民武装强大,威胁自己统治。明朝廷中以兵部尚书石星和侯庆远等人为首的主和派也四处活动。丰臣秀吉派遣小西飞特使随沈惟敬到北京谈判。李如松留下副将刘挺和5,000兵马防卫朝鲜要地,自率大军于12月班师。他被明朝加封为太子大保。李舜臣由于闲山岛海战等大功,被朝鲜国王封为二品正宪大大,全罗、庆尚、忠清道水军统制使。朝鲜专为他第一次设立三道水军统制使的头衔。李舜臣受任后着手整顿水军。他在闲山岛设立大本营,赶制枪炮龟船,准备在未来的战争中克敌制胜。交战双方进入了一段历时四年的和谈交涉时期。

  丰臣秀吉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要想从釜山的滩头阵地上重新反攻,必须确保朝鲜海峡的制海权,这样才能把兵员粮食运到前线,而李舜臣的朝鲜水师控制了海峡,不除掉他战争便大不赢。狡诈的丰臣秀吉施用反间计,利用封建国王对大功臣固有的不信任来除掉李舜臣。

1597年初,潜入朝鲜朝廷内部的一名日本间谍接到命令,要他离间国王和李舜臣。这名对马岛出身的双重间谍大肆活动,在朝野上下散布:日本将领家藤清正在李舜臣防区的岛屿上呆了七天,李舜臣竟不予逮捕;李舜臣阴谋要夺王位了……谣言传到朝鲜国王耳中,他本来就担心李舜臣功劳太大威胁自己。海军将领元均一伙也妒忌李舜臣。乘机大进谗言,对李舜臣横加诬蔑。于是,朝鲜国王下令逮捕李舜臣,以“放走敌将”罪名将他投入大牢,并且准备判处他死刑。只是许多大臣死保李舜臣,才免除了他的死刑。最后,朝廷免除了李舜臣一切职务,贬为普通士兵,下放到爱国将领权栗的部队里白衣从军。李舜臣虽然被罢官当兵,依然保持气节。他继续读兵书,习武艺,深深忧虑着祖国命运。他过去的部下和老百姓经常来看他,每每为李舜臣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动。

三、倭寇卷土重来,中国二次援朝
  丰臣秀吉的阴谋实现了,他一听到李舜臣去职下野的消息,就中断了谈判,表示拒绝接受明朝所封“日本王”职位。1597年3月,丰臣秀吉派遣小西行长、家藤清正统帅14万日军、万余水军、兵船数百艘,再次大举进犯朝鲜.

  李舜臣去职后,海将元均被重用,受封全罗道左水使兼三道水军统制使。元均是个昏庸无能的小人,只顾寻乐,将李舜臣苦心经营的朝鲜海军败坏到无法作战的地步。

  1597年8月,在那个间谍密谋配合下,日本海军突然袭击七川岛锚地的朝鲜舰队。朝鲜水师猝不及防,遭到惨败。9月,日本水师乘虚袭占闲山岛。曾经使日军闻风而逃的朝鲜水师一败再败,大部分舰船损失了,全军濒临崩溃。日本陆军前锋逼近王京,李氏朝廷再次岌岌可危。

  国家存亡危在旦夕,朝鲜朝野人士大声疾呼:“重新启用李舜臣!”国王迫于危局,在1597年8月再度任命李舜臣为三道水军统制使。当时,他己经五十二岁了,全军全国都欢呼他重担大任。李舜臣受命于民族危亡之际,仍然雄心不已,可借当年他手中的威武舰队只剩12艘军舰了。

  朝鲜国王见海军已不复存在,竟然下令让李舜臣登陆作战。针对国王的愚见,他上奏道,“自壬辰至今五、六年间,贼不敢直突于两湖者,以舟师桅其路也。今臣尚有战船十二,出死力拒战,则犹可为也……战船虽寡,微臣不死,则不敢侮我矣。"他驳斥了让海军上陆的观点,不顾高龄毅然率这小舰队出征。

  李舜臣的战斗作风和许多著名海军将领一样,一贯主张果敢地攻击。1597年8月28日,他的12艘军舰投入了兰浦海战和鸣梁海战,重创了骄奢的日本水师。仅在鸣梁海战中,李舜臣就以寡制众,杀敌4,000余人,击沉敌船30多艘。大振了朝鲜军威,重新夺回全罗南道制海权。1598年2月,李舜臣移师古今岛,在那里建立了坚固的海军基地。曾经打过败仗的朝鲜舰队,一旦由李舜臣指挥,有如出海蛟龙,日军难以抵挡。同时,中国陆海军作为朝鲜的盟军,再次出现在朝鲜战场上。

  早在1597年春,应朝鲜政府请求,明朝政府就着手准备抗倭军务。明神宗任命前都督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南北诸军;命兵部待郎邢芥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事宜。1597年底,麻贵、刘铤、董一元、陈嶙率领中国水路大军,分四路入朝作战。

  麻贵是山西名将,勇智过人,在对日作战中连接取得胜利,麻贵部将解生在稷山战斗中杀死很多日寇;麻贵的参将彭友德一举攻克青山要塞。朝鲜将领李元翼指挥的部队转战忠清道,给日寇沉重打击。日军连连败退,小西行长被击退到朝鲜南部井邑,日将加藤清正败守庆州。在朝中军队的联合攻势面前,日军土崩瓦解。北犯行动被彻底粉碎,日本侵略者只能据守在南朝鲜沿海孤立据点里顽抗。他们还幻想象五年前一样,能站稳脚跟,卷土重来。

  朝中大军汲取了壬辰战争中“穷寇勿追“的深痛教训,决心把侵略者全部消灭。日军设在沿海的要塞经营多年,坚固异常,战况殊为惨烈。中朝部队强攻占领庆州后,明将李如松之弟李如梅攻克了战略要地蔚山。明将董一元连拔晋川、望晋、永春、昆明诸镇。加藤清正率残余日军死守岛山要塞,遭到明将茅国器敢死队的强攻,日军伤亡很大。日军残余部队所以能不顾死活地赖在朝鲜领土上,是因为他们还对中朝政府内的主和派存有希望,随着战斗深入,这种幻梦也破灭了。明臣邢芥揭发出沈惟敬是日本间谍,将他逮捕。投降派石星因通敌罪下狱。丰臣秀吉希望破灭后,感到前景一片暗淡。他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于1598年8月忧伤而死。

四、决战露梁
  反击日寇的陆战进行时,伟大的海战也开始了。明朝水军将领陈嶙指挥一支由13,000士兵数百艘战船组成的强大舰队进入朝鲜海域,配合李舜臣封锁了庆尚、全罗、忠清三道出海口。困守在顺天等据点内的残余日军丧失海上补给后,已成瓮中之鳖。

  1598年11月,朝中水师和日本海军之间的露梁海战爆发了。露梁海战是整个朝鲜六年壬辰卫国战争中最大最壮烈的海战,在世界海战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大海战。

  1598年11月17日,泗川港里布满了船帆。日本水兵紧张地搬运武器,上万名陆军也陆续登船。日将岛津义弘在旗舰上升起将旗,指挥500多艘兵舰出港,从海路援救小西行长。小西行长被朝中联军困在全罗南道顺天倭桥。日本舰队急急赶路,走到庆尚南道南海郡露梁(今朝鲜忠武以南)海面时,日本观测兵惊叫起来:“强大的朝中联合舰队把我们包围啦!”

  陈嶙部队是广东水师,极精熟水战。他的副将邓子龙、陈蚕也是明朝屈指可数的海军将领。李舜臣的精锐舰队早就准备好了,要全歼日寇舰队以报国民血恨。11月18日夜,日本舰队进入了朝中联合舰队伏击圈。联合舰队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占了压倒优势.

朝中水师逼近日舰后,以猛烈炮火轰击敌舰。李舜臣亲乘旗舰插入岛津舰队中,往来冲杀,日军看到李舜臣旗号,吓得纷纷躲避。中国海军将领邓子龙指挥千余水兵,分乘3艘巨型战舰,也杀入敌阵。中国巨舰坚固、千舷高,官兵们利用优势,大量施射火箭。日舰中了火箭后起火燃烧,不断焚毁沉没。大火映红了夜海。

  邓子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将军,在海战中如猛虎一样勇敢,他嫌远程射箭不过瘾,命令士兵搭靠日舰,他亲领300名壮士跳上敌舰进行肉搏战,杀得敌寇鬼哭狼嚎。许多日军被他砍入水中。大海上飞窜着流星般的火箭,大炮的火光象绚丽的节日焰火,朝中水师的喊杀声完全压倒了日本强盗的凶焰。经过一夜激战,岛津义弘损失了40多艘战船。他的水兵被联合舰队的勇敢和火力吓破了胆,无心再打下去。岛津下令突围撤退。

  11月19日,东方发亮。日本舰队勉强突出包围逃走。朝中舰队紧紧跟随,不久就追上日军舰队。日军困兽犹斗,更加激烈的海战重新展开。邓子龙舰冲入敌舰群里混战,晨雾很大,双方敌友难辨。一艘友军战船误将火箭射入邓子龙船上,另一些引火物也点燃了他的座舰。一刹那,海战中最无畏的一艘中国军舰燃烧起来了。日舰认出了邓子龙的旗帜,马上用多艘船将他包围起来攻打。在激战中,老将邓子龙壮烈牺牲。

  李舜臣看到邓子龙旗舰起火被围,立刻赶来增援。不幸,一颗流弹击中他的左胸,血如泉涌,他倒在甲板上。部将围拢来救护他,他挣扎着说:“战斗正紧,不要管我,你们要继续奋战。”不久,李舜臣就合上了双眼。中朝将士的鲜血在反侵略战争中流到了一起。

  朝鲜海军怒火燃烧,全军誓为李舜臣报仇。他们勇猛地投入战斗,把日军杀得尸相枕藉。正当日军垂死挣扎时,明副将陈蚕、游击将军季金率领支援舰队赶到战场。这批中国生力军气势如虹,将日本军舰团团包围。倭寇丧失斗志,一艘接一艘的兵舰被联军焚毁。到19日中午时,枪炮声渐渐稀少了。据统计,共有450艘日寇兵舰被焚毁和击沉。侥幸登岸的日军残兵败将也全部被中朝陆军歼灭。数以万计的日本士兵在伟大的露梁海战中丧命。日寇赖以发动侵略战争的全部海军力量在露梁海战中几乎被全歼。

  小西行长让露梁失败吓昏了头,他没有后援,困守孤城,战战竞竞。明将刘挺率敢死队攻入顺天城,陈嶙督水师从顺天湾进击,焚烧小西行长百余艘战船。日本海军将领石子曼派出增援舰队,也遇到陈嶙截击,大半被歼。

  残存的日寇撤退到海边的乙山要塞,妄图凭借乙山天险负隅顽抗。陈嶙率部队夜袭乙山,他们在危崖和岩洞间架设起大炮,猛轰日本守军,明军将士翻山越涧,斩关夺险,攻取乙山,消灭了日军残部。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输光了全部侵略战争的血本,狼狈滚回日本岛。

  历时六年的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结束了。无论在陆地上,还是海洋上,日本侵略军都遭到彻底的失败。壬辰战争的胜利,使日本统治集团数百年不敢入侵朝鲜。那一系列威武雄壮的海战,在朝、中海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历史证明谁妄想奴役一个民族,就必然遭到应有的惩罚。
第2个回答  2014-09-27
简单的说,李舜臣在朝鲜历史上属于英雄级别的!因为他率领的水军,以少赢多,打败了日军精锐的第五军。在露梁海大捷中,李舜臣不幸中弹牺牲,史说是因为他救援邓子龙旗舰,以外中弹,左胸受伤而亡。至此,成为抗倭援朝战争中的朝鲜方的第一英雄。
当然在露梁海大捷中,陈麟 是战役指挥官 邓子龙 和李舜臣分别两翼作战。
同时李舜臣也是著名的军事工程家,他设计建造并且运用的龟船,被誉为当时最先进的战船。而且在露梁海大捷中,也第一次使用了水雷和所谓的舰队舰导弹——火龙水水。
自此以后,朝鲜再也没有出现过战绩与李舜臣相提并论的名将,所以李舜臣被誉为朝鲜第一英雄也不为过。
另外,两方面的历史学说也不同,在明代的历史中,记载着大多是因为明朝的出兵相助,才有了胜利,朝鲜当是民族复兴的胜利。当然,,,你懂得,明代不以为援朝战争,只是万历三大征的一部分而已,史料记载也不是多详细,,,地大物博的华夏,这点小事,何足挂齿啊,,,也就朝鲜人民铭记在心。这个战役,明军总人数也就是4万左右,在7年的战争中,最后勉强增兵到8万,,,
在中国历史上,几万人的战争,你说能算多大的战争么,,,,,
第3个回答  2018-10-13
真好笑,李舜臣是韩国人捧起来的所谓英雄吧,整个鸣梁海战明军是主力,李只不过是个被指挥的将军,因为当时朝鲜没有其它将军和他相提并论,所以也只能死命吹嘘他了。那场战争大明以绝对优势歼灭日军,自此一直到甲午战争日本未敢再染指东亚大陆!
第4个回答  2005-11-08
楼主是看了《天兵》吗。
那里的李舜臣好搞笑,不过结局好感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