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是王冕的作品,这是他的一首

如题所述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疑难点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注释: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9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疑难点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注释: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王冕的诗
王冕是个天真质朴的农民,一生都在困境中过活。他的诗里充满了反抗精神,揭露了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祖国命运和对劳动人民灾难的深切关怀。
他的诗,大都收入《竹斋诗集》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说:“冕本狂生,天才纵逸,其体排宕纵横,不可拘以常格。”刘基曾对王冕的诗有过正确的评价。他说:“予在杭时,闻会稽王元章善为诗,士大夫之工诗者多称道之,恨不能识也。至正甲午(1354)盗起瓯括间,予避地之会稽,始得尽观元章所为诗。盖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竹斋诗集·原序》)
当时有些人对王元章的诗,提出异议,认为“为诗旨在自适,不宜好为论刺”。刘伯温对这种人进行了批驳,他说:“诗何为而作邪?上《虞书》曰:‘诗言志’。卜于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果何为而作邪?周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国风,使为诗者俱为清虚浮靡,以吟莺花、咏月露而无关于世事,王者当何所取以观之哉?”(《竹斋诗集·原序》)这里刘基对王冕的能为民喉舌,大胆申诉人民的苦难表示同情与敬佩;同时对“为诗旨在自适”的吟风弄月派进行了指责。
宋濂也评论过王元章的诗,他说:“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宋濂《王冕传》)
清嘉庆三年,钱塘朱彭说:“尝读诗,至元之季,世得二人焉,一曰席帽山人王逢,一日煮石山农王冕。是二人者,其姓氏同;其遭时不偶、邈迹山野、卒至播迁沦落以死,亦无不同。至其为诗,则又各抒性灵,感时纪事,以陶写其磊落抑塞之气,而不为元时习尚所囿,皆豪杰之士也。”(《竹斋诗集·序》)
嘉庆四年,山阴郭毓,得王元章竹斋新刻,为之狂喜,当时虽是秋暑方盛,他“篝灯而疾读之,不自知蚊蠛之刺肤与沾汗之流足”。所以他说:“吾乡杨铁崖、王山农二公,诗文甲于元代。”(《竹斋诗集·序》)
以上这些前人的评价,一般说还是切于实际的。现在的文学史中,对王冕诗的评价也很高,认为元代诗歌到王冕已达到高峰。下面选录几首。
(一)有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如《江南民》:“江南民,诚可怜,疫疠更兼烽火然。军旅屯驻数百万,米粟斗值三十千。去年奔走不种田,今年选丁差戍边。老羸饥饿转沟壑,贫穷徭役穷熬煎。”《悲苦行》:“前年鬻大女,去年卖小儿。皆因官税迫,非以饥所为。布衣磨尽草衣折,一冬幸喜无霜雪。今年老小不成群,赋税未知何所出。”
(二)有揭露元朝统治阶级的暴政的,如《喜雨歌赠姚炼师》:“今年大旱值丙子,赤土不止一万里。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苍生半游鬼。南山北山云不生,白田如纸无人耕。吾生正坐沟壑叹,况有狼虎白日行。”
(三)有的反映民族矛盾,如《冀州道上》揭露了元朝统治者摧残民族文化的劣行:“纵有好儿孙,无异犬与猪,至今成老翁,不识一字书。”当元朝统治将崩溃时,他便写出“胡儿冻死长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的诗句。
(四)有的表现他钦崎磊落、孤傲正直的胸襟,如《孤松叹》:“昨夜飞霜夏南海,山林西施无光彩。起来摩挲屋上松,颜色如常心不改。幽人盘桓重慨慷,此物乃是真栋梁。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诗人有自己的抱负,在诗中往往自比诸葛亮,如“草堂欲作梅花梦,忽忆南阳有卧龙”,“近来草庐无卧龙,世上英雄君莫问”等。他以“孤松”自喻,正是感叹有志未遂的孤苦情怀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9453.htm
第2个回答  2009-06-18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疑难点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王冕《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赏析]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解说]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点评]
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①耐寒、坚韧。首句中“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
②自甘寂寞,高洁脱俗。首句中“林中”及第二句可见梅自甘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
③报春。三四句写梅的报春,梅是有奉献精神,公而无私的。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及公而无私的精神,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儒道一体的思想体系以及出世和入世的生活艺术

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侮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
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
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
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诗先在一、二句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句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
第3个回答  2009-06-07
墨梅》是( 元 )代诗人( 王冕)写的一首画诗。诗中后两句突出墨梅的“(淡雅、傲霜斗雪的清高气质)”,抒发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和情怀.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句,作者有意将焦点的事物远远地放在无尽的长江中,使其显得帆小江长,碧空无际,这是一种夸张手法,它不限于将某一物有意的夸张,而是将景物的对比极力的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角>效果。
山歌向着高山唱,高山低头把路让 的修辞很明显:拟人,夸张
第4个回答  2009-06-07
  4.王冕的诗
  王冕是个天真质朴的农民,一生都在困境中过活。他的诗里充满了反抗精神,揭露了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祖国命运和对劳动人民灾难的深切关怀。
  他的诗,大都收入《竹斋诗集》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说:“冕本狂生,天才纵逸,其体排宕纵横,不可拘以常格。”刘基曾对王冕的诗有过正确的评价。他说:“予在杭时,闻会稽王元章善为诗,士大夫之工诗者多称道之,恨不能识也。至正甲午(1354)盗起瓯括间,予避地之会稽,始得尽观元章所为诗。盖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竹斋诗集·原序》)
  当时有些人对王元章的诗,提出异议,认为“为诗旨在自适,不宜好为论刺”。刘伯温对这种人进行了批驳,他说:“诗何为而作邪?上《虞书》曰:‘诗言志’。卜于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果何为而作邪?周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国风,使为诗者俱为清虚浮靡,以吟莺花、咏月露而无关于世事,王者当何所取以观之哉?”(《竹斋诗集·原序》)这里刘基对王冕的能为民喉舌,大胆申诉人民的苦难表示同情与敬佩;同时对“为诗旨在自适”的吟风弄月派进行了指责。
  宋濂也评论过王元章的诗,他说:“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宋濂《王冕传》)
  清嘉庆三年,钱塘朱彭说:“尝读诗,至元之季,世得二人焉,一曰席帽山人王逢,一日煮石山农王冕。是二人者,其姓氏同;其遭时不偶、邈迹山野、卒至播迁沦落以死,亦无不同。至其为诗,则又各抒性灵,感时纪事,以陶写其磊落抑塞之气,而不为元时习尚所囿,皆豪杰之士也。”(《竹斋诗集·序》)
  嘉庆四年,山阴郭毓,得王元章竹斋新刻,为之狂喜,当时虽是秋暑方盛,他“篝灯而疾读之,不自知蚊蠛之刺肤与沾汗之流足”。所以他说:“吾乡杨铁崖、王山农二公,诗文甲于元代。”(《竹斋诗集·序》)
  以上这些前人的评价,一般说还是切于实际的。现在的文学史中,对王冕诗的评价也很高,认为元代诗歌到王冕已达到高峰。下面选录几首。
  (一)有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如《江南民》:“江南民,诚可怜,疫疠更兼烽火然。军旅屯驻数百万,米粟斗值三十千。去年奔走不种田,今年选丁差戍边。老羸饥饿转沟壑,贫穷徭役穷熬煎。”《悲苦行》:“前年鬻大女,去年卖小儿。皆因官税迫,非以饥所为。布衣磨尽草衣折,一冬幸喜无霜雪。今年老小不成群,赋税未知何所出。”
  (二)有揭露元朝统治阶级的暴政的,如《喜雨歌赠姚炼师》:“今年大旱值丙子,赤土不止一万里。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苍生半游鬼。南山北山云不生,白田如纸无人耕。吾生正坐沟壑叹,况有狼虎白日行。”
  (三)有的反映民族矛盾,如《冀州道上》揭露了元朝统治者摧残民族文化的劣行:“纵有好儿孙,无异犬与猪,至今成老翁,不识一字书。”当元朝统治将崩溃时,他便写出“胡儿冻死长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的诗句。
  (四)有的表现他钦崎磊落、孤傲正直的胸襟,如《孤松叹》:“昨夜飞霜夏南海,山林西施无光彩。起来摩挲屋上松,颜色如常心不改。幽人盘桓重慨慷,此物乃是真栋梁。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诗人有自己的抱负,在诗中往往自比诸葛亮,如“草堂欲作梅花梦,忽忆南阳有卧龙”,“近来草庐无卧龙,世上英雄君莫问”等。他以“孤松”自喻,正是感叹有志未遂的孤苦情怀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9453.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