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真实的五件事是什么?

如题所述

  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树(在今青海省)时,看到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且长途跋涉,需要休息,两人便在一条山谷里住了一个月。文成公主闲暇时,拿出父皇送给她的谷物种子和菜籽与工匠一起向玉树人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玉树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当公主要离开继续向拉萨出发时,他们都依依不舍。当地的藏民还保留了她的账房遗址,把她的足为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时,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远嫁藏王,路过这里时,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庙,赐名为「文成公主庙」。
  2\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无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只是他们脸上因布施献金的人太多,而绽开了金皮疙瘩。
  后来,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拉萨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传佛教,为藏民祈福消灾,同时,还拿出五谷种子及菜籽,教人们种植。玉米、土豆、蚕豆、油菜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生长良好。而小麦却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车舆、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为技术和医学著作,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8
文成公主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西藏有一个藏王叫松赞干布。藏王松赞干布那时侯,西藏还没有家种的五谷,吃的是一种野生的燕麦,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苦。藏王松赞干布听人说,内地汉区的光景很好,吃的,穿的啥也不用愁;还听说内地有个文成公主,人年轻,又长的漂亮。他心里就这样想:内地的汉人真能干呀!要是把这个文成公主娶来,内地一定会派很多人来帮助西藏。这样,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藏王松赞干布要派人到内地去求婚。他手下有个大臣叫嘎娃,聪明能干办法多,又到内地去学习过木匠和铁匠,藏王就把他派去了。大臣嘎娃动身的时候,藏王让他带了许许多多的礼物,又是金银,又是珠宝,又是大象,又是骏马,尽是些贵重的东西。
当时,不光是西藏派人去了,就在大臣嘎娃到内地的时候,印度、波斯等好些国家也派了使臣到内地求婚。
使臣们到了内地以后,朝见了皇帝。皇帝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国家都要求娶公主,我只有这一个公主,我不能让她远远离开爹娘,嫁到你们那里去啊!”
后来,皇帝派人牵来一百匹马驹,一百匹母马,叫使臣们找出马驹的妈妈,看那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别个使臣都抢先跑去,他们把毛色相同的分到一块,只当是黄色的马驹就是黄色的母马生的,结果都分错了。西藏使臣嘎娃是最后去分的。他先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匹地放到马驹当中去,马驹一看到自己的妈妈来了,忙去吃奶。就这么一匹匹地放,一匹匹地找,不一会全分出来了。
嘎娃成功了,可皇帝说:光是这一次不行。又派人找来了一百只小鸡,一百只母鸡,叫使臣们把那只小鸡是哪只母鸡孵出来都给认出来。别的使臣也是都觉的很头痛,有说:“这件事情很难办,小鸡又不是我孵出来的,我怎么认得出来啊!”
另一个使臣也是叹气。他们硬着头皮到鸡群里面胡乱认了一阵,没有一个人对头的。嘎娃喂过鸡,他晓得吃食物时,小鸡老爱跟着母鸡在一起。于是先把小鸡,母鸡分开,到喂食物的时,把母鸡一只只叫到鸡群中,小鸡一见母鸡,就跟着啄食去了。不到半天功夫,全认出来来了。
皇帝又出了个难题,要各个大臣在一天内把一只羊的肉全吃光,皮子鞣出来,还要喝一坛酒,自个儿走回住处去。到时候,别的使臣连半个羊也没吃完,连半坛酒也没喝完,就胀的胀倒,醉的醉倒,一个个都不行了。嘎瓦去的时候拿一团线,把一头拴在住处的门闩上,边走边松放着线团到皇宫去。他边喝酒边吃肉,边鞣羊皮,不知不觉就把羊肉吃完了,羊皮鞣出来了,酒也喝光了。他们有些醉了,可是他边走边缠线团,还是走回去了。这还不算,嘎瓦回去以后,又故意打了一壶酒来慢慢喝。皇帝派人来看嘎娃,瞧见他还在喝酒,十分惊讶,赶忙跑去对皇帝讲:
“了不得,了不得!别人都醉得不醒人事,我去看那西藏的使臣呀,走回去了还在喝咧!”
皇帝一听,也非常诧异。
第二天,皇帝又把各个使臣叫去,给了一块很大的玉石,要他们把上边的一个洞眼用线穿起来。这个洞眼呀,很小很小,从这面到那面,要经过一条曲曲弯弯的孔道,很长很长。那些使臣以为好穿,都争着去要,可是任他们怎么穿也穿不好,时间长了,有的把老闭着的一只眼睛都眯的睁不开了,有的把脖子也给弄歪了。嘎娃可有些为难了,他没有同他们抢,悄悄坐在一棵大树底下想办法。他忽然看见一只蚂蚁从小洞里爬出来,灵机一动,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轮到西藏使臣穿玉石时,嘎娃把丝线栓在一只蚂蚁腰上,然后把他 放在洞眼上去慢慢吹气,蚂蚁一步步地往里爬,整整四天功夫才从那个洞眼里爬出来。现在,蚂蚁的腰为何那么细呀,就是那个时候穿洞眼给勒细的。蚂蚁替嘎娃把玉石穿通了,功劳很大。后来嘎娃回西藏的时候就从内地带来了好些蚂蚁回来。从那时起,西藏就有蚂蚁了。
嘎娃把穿好的玉石送去交给皇上看了。皇帝说,还不行。没有等几天,皇上又把各个使臣叫到一起,对大家说:
“过两天,我叫五百个姑娘来,文成公主也在里面,大家都去挑选好了,哪个认得出来,就一定把公主嫁到那国去。”
嘎娃回去以后,心理很着急,觉得这件事真的很难办。你想吧,他从前虽然到过内地,可从来没有见国文成公主,怎么有把握认得出来呢!后来,他找到一个邻居汉族老妈妈。嘎娃对老妈妈说:
“过两天,皇帝爷就要叫我们去认文成公主拉!那里工有五百个穿戴一样的姑娘在一起,我从来没有见过文成公主,怎么认得出来呢!阿妈,请您帮帮忙吧。”
老阿妈很乐意帮助嘎娃。她的女儿在宫中当侍女,他也知道这件事情,就悄悄的告诉嘎娃:
“一半姑娘在前面,一半姑娘在后面,文成公主在中间。公主的脸色不太白,牙齿非常整齐,公主的头上有两只蜜蜂在环绕,一只金蜂,一只玉蜂。”
临挑选的头一天晚上,别的使臣到处打听文成公主是什么样子,忙的连觉也没有睡,结果半点风声也没打听到。
第二天,挑选的时候到了。宫殿上站着五百个姑娘。五百个姑娘穿戴都是一模一样。每个使臣都拿着一杆小旗,要选中哪个姑娘,就把小旗插在她的背上。别的使臣都抢先挑选,每个人都找了一个姑娘,后来一看都不是文成公主。嘎娃拿着小旗在姑娘们的身边走来走去,装着决定不了的样子,可是他早就看到有两只蜜蜂在一个姑娘的头上环绕,他认出是文成公主。就走到公主身边把小旗插上。
所有的难题都一个个被西藏使臣解开了,皇帝暗暗称赞嘎娃。
他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藏王就更聪明能干了。想来想去都觉的很不错,就答应把公主嫁到西藏去。
文成公主就要动身了,内地有个大臣对皇帝说:
“让公主先走吧,最好把西藏的使臣留下来,他聪明能干,办法多,有什么事情办不了就找他。”
皇帝觉得很有道理,就把嘎娃留下了。
文成公主先出发到西藏来了。她从内地带来青稞、豌豆、油菜籽、小麦、荞麦等五种粮食种子,带了耕牛和奶牛,带了白的、黑的、蓝的、黄的、绿的五种颜色的羊,还有许多内地的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就从这时候起,西藏才有了五谷,老百姓才学会了耕种工艺。
半路上,文成公主过一条大河时,正好碰上涨大水,把羊给冲跑了。公主很着急,直叫“白羊、黑羊快回来!”把那三种羊给忘记了。结果那三种羊被冲跑了,一直没有回来,所以现在西藏只有黑白两种羊。
进西藏境内以后,文成公主到了工布。在工布一个“路纳”的地方,遇见一条小河过不去。文成公主找了一根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过去了。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自搭的这座桥叫做“加纳桑巴”(“汉桥”)
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公主,公主,这儿过不去!”
文成公主听了,马上拔一把羊毛撒在大地上,就走了过去。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的又肥又壮。
文成公主又过了一座大山。后来,老百姓就把这座山叫做“甲惹”(“公主山”)。
文成公主到了“答尤龙真”地方的时候,可恶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它问“ 公主,公主,你要到那儿去呀!”
文成公主说:“我要去找藏王松赞干布”。
“哎呀,藏王已经死了,你还去干什么?”
公主一听藏王已经死了,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就在答尤龙真这儿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下来,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藏王。文成公主心里难过及了,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没管他,因此,这快地方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木密,两边长的不一样。
过了好些日子,文成公主心里想:“就是藏王真死了,我也要去看看呀!”碰巧这个时候,神鸟天鹅飞来说:“公主,公主,不要难过,快到拉萨去吧,藏王的身体很健康!公主,公主,不要住在这里,请快到拉萨去吧,一切都会吉祥如意!”
文成公主听了,十分感激神鸟天鹅,马上就动身往拉萨赶去。走着走着,乃巴山把路给档住了,大伙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动手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了。背山的哪个时候,一只狗向文成公主咬来,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边还留有文成公主的脚印和狗抓印。
第2个回答  2009-06-08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 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藏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其中一个传说故事是这么说的: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1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 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第3个回答  2015-06-11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 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工作。随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劳动人民开始挖畦沟,田野间阡陌纵横,大大提高了产量。公主带的水磨,深受劳动人民欢迎,公主和她的侍女,还把纺织、刺绣技术传授给吐蕃妇女。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还保存着他俩结婚的洞房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藏族的史书用大量篇幅来记载公主的事迹。
第4个回答  2009-06-07
五件事?
你说的是:“五难婚使”吗?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8003698.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