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止血器的使用

骨科手术常用的那种
具体使用方法?
科室讲课用、越详细越好

  一、正确使用止血带

  (1)术前要对止血带进行仔细检查,如气囊是否漏气,打气筒是否好用,气压表是否准确。(2)根据患者年龄、肢体周径、病人体质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气压止血带。(3)放置止血带的部位应正确,止血带要绑于肢体肌肉较丰富部位,以防损伤神经。上肢者放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者应放在大腿根近腹股沟部。(4)绑止血带时,止血带下要垫一个小单(布),并使接触皮肤面保持平整。止血带要绑的松紧适宜,通气管要放在肢体近端,即可防止污染手术野,又便于打气。气压止血带外最好再缠固定带或绷带加压固定,防止充气后滚动。(5)止血带充气前应先抬高肢体,驱血带驱血彻底后,再将止血带的通气管接于压气表上,缓慢将气打入止血带内。上肢压力成人不超过40.0kPa(300mmHg),小儿不超过26.7kPa(200mmHg),下肢压力成人不超过80kPa(600mmHg),小儿不超过33.3kPa(250mmHg)。(6)准确记录气压止血带充气时间,上肢以1h,下肢以1.5h为限,时间到时,需提前通知手术医生做好放气准备,如需继续使用,应先放气5~10min后再充气并重新记录时间。(7)松止血带时,放气要缓慢,以免血压急剧下降引起休克。手术完毕去除止血带后,检查病人皮肤有无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数分钟。

  二、气囊止血带的使用误区
  1 手术台上捆扎的误区 (1)肱骨及股骨中下段手术中,为减少出血,往往需要无菌止血带,由主刀医生在手术台上捆扎,因而致使止血带的松紧度没有保证,充气量也无法确定,造成出血,甚至出现皮肤坏死及神经麻痹等并发症;(2)驱赶血液时,驱血带每周圈间都留有大小不等的距离,形成间断驱血,效果极差;(3)驱血时用力不匀,一绕一缓,不能持续用力,止血效果差;(4)肱骨中段手术中,为减少出血,使用小儿无菌止血带止血,因气囊短而窄,达不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反而出血更多。
  2 手术前台下捆扎的误区 (1)捆扎过松或压力不足,出血多;(2)捆扎过紧或压力过大,易产生并发症;(3)捆扎前缠绕保护肢体的无菌巾未铺平,使其受力不均匀,易产生水泡;(4)止血带使用超过时限,病人疼痛难忍;(5)捆扎位置不当,压迫神经,造成麻痹;(6)充气过后止血带涨开或脱滑,延误时间;(7)通气管与止血仪衔接不紧或中途脱落;(8)多个肢体同时放松止血带,造成血压急剧下降,甚至休克。

  三、护理对策

  1 使用止血带前,认真检查有否漏气,止血仪是否灵活实用,否则要及时更换。
  2 按肢体及年龄,准确选用止血带(大、中、小号)。
  3 捆扎时松紧要适宜,以能容纳一指为宜。
  4 捆扎止血带前先用纱布或无菌巾缠绕保护肢体,并使其铺平,防止受力不均匀,而引起水泡或瘀血发生。
  5 捆扎后要用纱布绷带加固两周,防止涨开或脱滑。
  6 无菌止血带可由洗手护士在手术台上协助主刀医生捆扎,确保适宜的松紧度。
  7 严格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时限,单肢体第1次使用不超过90min,第2次使用不超过60min,2次间隔为5~10min。
  8 驱赶血液时,要均匀持续用力,驱血带环绕重叠大于或等于1/3,且由肢体远端向近端逐渐驱赶血液至止血带边缘,充气至所需KPA,以达到充分止血的目的。
  9 多个肢体同时使用止血带,放松时,要先放松一肢体,待血压平稳后,再放松另一肢体。每一肢体的使用时限60min。防止经脉缺血时间过长,肢体坏死及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加快,使心脏负担加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1
多用于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紧急止血使用。
第2个回答  2009-06-11
产品类别: 手术室产品
产品名称: 自动气压止血仪
型 号: ATS-5000型
产品标准: YZB/浙杭0297-2005
注 册 号: 浙杭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1540082号
技术参数: 压力设定范围:0 ~ 100Kpa
初始冲气时间:≤60秒
时间设定范围:0 ~ 120分钟
压力稳定精度:±3Kpa
电 源:AC220V ,50Hz
性能特点: 铝制外壳, 结构小巧,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可调节立式支架,多种选用件;连接简单,可靠,声音报警;可同时为不同肢体进行止血;国际流行插拔式接口;能术中可随时增减设定值高规格硬件, 核心零配件全部采用美国产品
保险功能: 工作时间到自动阶梯放气;防止患者心、脑突然缺血 ,气压自动补偿
备用电源: 以针对急救、急诊时之用,减少病人的失血量
自检功能: 每次充放气自主步进式检测程序是否正常;自主检测管路是否漏气
电 源: 在突然断电情况下能始终保持压力
报 警: 声音报警:手术剩余时间 10分、5分、1分时报警 ,提醒操作员
充 气: 快速充气防止动脉闭塞关,血液充盈动脉
放 气: A、以3Kpa为梯度的脉动式释放机制;
B、瞬间放气
计 时 器: 倒计时:手术剩余时间,手术累计时间
记忆功能: 将上次手术使用参数自动记忆,以供下次参照,在该基础上设定,可节省设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