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帮我想想看这篇哲学的文章要怎么写~~

从人生价值的角度出发,谈谈你的理想之路(包括多层次理想,职业理想以及实现的途径)

要写1500字。。。如果暂时写不出这么多的的话,可以写个大纲给我!!
谢谢各位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

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我们今天该如何理解理想的含义呢?孔老夫子的观念和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

翻开《论语》,我们看到,朴素的字句后面常常闪耀着一种理想之光。

孔夫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这句话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志向至关重要,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方向。

所以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经常让学生们各自说说自己的理想。在《论语·先进》篇里面有一个比较罕见的完整的段落叫做《侍坐》,记载的就是孔子如何跟学生一起畅谈理想。这段文字是这样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

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

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

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

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

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

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

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

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

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

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

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我们把这段文字转换成今天的话就是:这一天,孔子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陪老师坐着。孔子很随意地跟他们讲,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老了,没有人用我了。我平时老听见你们说,没有人了解我的志向啊!假如现在有人了解你们,打算起用你们,你们能做什么呢?

子路是个急性子,听老师这么一问,不假思索就回答说:“给我一个拥有一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这个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外有被武装侵略的危险,内有粮食不足的危机。假如让我来管理它,不出三年,可以使人人振奋精神,并且懂得什么是道义。”

按说子路的理想比较远大,对于那么看重礼乐治国的孔子来讲,假如自己的学生真能有如此业绩,可以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他应该感到很欣慰吧。没有想到,孔子的反应不仅是淡淡的,而且稍稍有点不屑。“夫子哂之”,微微冷笑了一下,未置可否,就接着问第二个学生:“冉求,你的理想是什么?”

冉有名求。他的态度比起子路显然要谦逊很多,没有敢说那么大的国家,那么多的事。他说:“假如有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光景,可以使老百姓们丰衣足食。至于修明礼乐,那就要等待贤人君子了。”他的意思是说,在物质层面能做到使百姓富足,但要万众齐心,对国家有信念,做到礼乐兴邦,那我可做不到,还是等着比我更高明的君子来吧。

他的话说完了,老师依旧未置可否。接着问第三个人:“公西赤!你的理想是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4
价值

每一个人都是一件特殊的商品,而这个特殊的商品的价格标签却是由别人来贴。人生有在世的价格,也有身后的价格。有的人在世声明显赫,离世之后价值却一跌再跌很快破产.有的人生前毫无价值而离世之后的价值却一路飙升。还有一些人不但在世的价格惊人,而且离世之后价格依旧稳定恒远。

人的价值有一个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人群。有些人由亲朋好友来评价,有些人由社会来评价,有些人由人类来评价。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人走茶凉”,这是常见的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实质就是人没走存在利用价值,人走了没有价值,既是他的位置有价值而本人毫无价值甚至是价值负数。

这是此种人的悲哀,在位时不了解自己,不在位认识了自己,终于从假象中跌了出来,而真相一旦看清,人生已然逝去。与此完全相反的则是“走后扬名”的人,比如凡高、耶稣、尼采、老聃、文天祥、蔡伦、哥白尼等等。这些人或者舍身取义,或者追求真理被时代反动势力迫害,或者在世所言所行被时代忽略。这是人类的悲剧,然而这些货真价值的伟大人物对人类的贡献早晚会得到人类的公正评价。

中国自从夏启王朝以来一直是家天下的历史,延续了4000多年。因此,中国历史从那个时代开始坚持真理正义的人虽然扬名,但是大多一生命蹇时乖,这是中国人的悲哀。中国后秦时代的历史一直到今天涌现了数不清的伟大人物。最突出的莫过于毛泽东,他生前被中国人贴上思想家的标签、政治家的标签、军事家的标签、杰出的诗人的标签。

无论生前也无论身后,中国人从心里盼望着他能万岁万万岁,而他的思想和作为确实是货真价实的流传万世而永垂不朽。堪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就是中国人的灵魂,一个代表着国人的不朽的伟大灵魂。只有灵魂之伟大的人,才能背靠数不清的劳苦大众,才能具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其乐无穷的大无畏之胸怀!

每个人的价值标签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漂流着,有的浮在水面之上,有的沉在水底。而构成长河的水无疑就是人类.在人类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在河水的不断起伏中,每一个标有自己名字的价格标签或沉或浮,而最有价值的名字始终被河水托起,永不下沉。流不尽的河水一浪下一浪地传乘托起这个名字,滔滔不绝,无尽无休。这一浪消失那一浪涌现,而这个名字象一个航标更像一个人类的标准,人们以他为水平线衡量着不断浮出水面的名字。

以人为准,以水为平,以水为准,以人为平。水是透明的,人是清楚的,凡是在人之上,在水之上的名字都不可能欺世盗名。人生在世,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件特殊商品,都堆放在人类这个超级的百货公司里,只不过有的人在柜台上贴着标签,有的人储藏在仓库里。

仓库里的人未必没有价值,贴着标签的人也未必货真价实。一个有价值的人早晚会被人们从仓库里取出摆在属于他个人价值的柜台,名不副实的人也早晚被送回仓库。而这些商品都是鲜活运动的人,他们有权利销售宣传自己。有条件的进行自我包装的未必货真价实,没有条件的优良产品早晚被人们发现。因此,一个人的价值是不可能作伪的。

而无论任何人在这个时代都可以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但是,你的标签不由你自己作主,人群才是真正的物价管理者。
第2个回答  2009-06-14
人生价值?
简单啊.人生价值怎么体现?劳动和奉献.
然后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定不移的走人民群众路线和人民群众观点.
然后内因外因,也就是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一写,围绕着这种思路写,就是没高分,也没人敢给你打低分,马哲规定的嘛.
第3个回答  2009-06-28
时下只有理想没有权势没有钱没有色相,还谈什么人生价值
第4个回答  2009-06-14
很难的问题。很支持第一个人的回答。
我是的个人意见是和自己的理想结合,就像你的人身规划。
你自己的人身规划没有人比你自己还要了解自己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