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语文试卷 有的快来~~~~~~~

我们老师叫每人找一份语文试卷 要期末的 谢谢大家
澄江二中190班马骞

一、 基础知识(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 簌簌(sù) 婆娑(suō) 殉职(xùn) 热忱(chén)
B旌旗(jīng) 蹒跚(pán) 蓦地(mò) 阴霾(mái)
C恬静(shé) 归省(shěng) 旺相(xiāng)晦暗(huī)
D 粗犷(guǎng) 荠菜(jì) 行辈(háng) 孕育(yùn)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惊心动魂 忍俊不禁 凶神恶煞 无足挂齿
B 南辕北辙 拈轻怕重 麻木不人 目不识丁
C 莫不关心 血雨腥风 不胜枚举 无稽之谈
D 小心翼翼 销声匿迹 俯首贴耳 不计其数
3、选择原文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这腰鼓,使_______的空气立即变得_________了,使_______的阳光立即变得_________。
A 冰冷 冰凉 B 炙热 燥热 C宁静 恬静 D 飞溅 飞跃
4、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2分)
精益求精 A 好处 B 更 C增加 ( )
见异思迁 A 变动 B迁移 C变化 ( )
取义成仁 A 选取 B得到 C拿到身边 ( )
可望而不可即A到 B就 C靠近、接触 ( )
5、下列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2分)
①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②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③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④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了密林中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 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6、默写课文原句(4分)
(1)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3) 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 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词 B《莺》—布封—说明文
C《梅岭三章》—陈毅—诗歌 D《安塞腰鼓》—刘成章—小说
8、“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戏也一般,没有什么好看的;豆也普通,没有什么好吃的,但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朴实、热情、好客、真挚的感情以及我们之间的亲密友好的关系,给我深刻的印象。
B豆是自己煮的,所以好吃。又因第一次在船上看戏,觉得新鲜、有趣,所以好看。
C“我”的肚子饿了,所以感到豆好吃;看戏是费了许多周折才去成的,所以好看。
D他们种的豆确实好吃,又是刚摘的新鲜豆,那戏也确实很精彩。
9、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文章都热情地赞颂了生命的伟大,也都对漠视生命回避生命,无视生命存在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
(2)《七根火柴》是当代作家王愿坚写的一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卢进勇。 ( )
(3)《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一篇议论文。( )
(4)“学习方法正确与否是能不能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个病句()
二、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①……最好吃的是荠菜。②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③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蓝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④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⑤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似地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花朵。⑥那时,我的心里便不由地升起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10、在原文上用“‖”把本段文字分为两个层次。(2分)
11、这段文字所写的内容是( )(2分)
A 春回大地、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 B 荠菜是“无上的美味”
C“我”挖荠菜时的心理活动 D“我”挖荠菜时看到的美景。
12、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表现了( )(2分)
A 荠菜对作者的热情 B作者愉快的心情
C荠菜的可爱 D作者对荠菜的喜爱
13、第⑥句中“热切的愿望”应理解为( )(2分)
A 对旧社会制度的不满 B要求过上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C希望世界上处处有荠菜 D希望两代人心心相通。
14、第④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第⑥句是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 (二)
A 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 天黑了 路滑 点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
B 我赞赏地接过来,谢了她。她送我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 ,我爸爸 定会回来的。 ○a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
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b:“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15、画直线句子的标点正确的是( )(2分)
A : “ 。 , ! ” B : , , !
C “ , , ! ” D : “ , , ! ”
16、A段中“拿、穿、挑、放……”等都属_______词(A名词B动词C形容词)表现出小姑娘___________(A 心灵手巧,动作麻利 B 细心灵活,热情周到)请选项填空(2分)
17、请说出B段中○a句、○b句中两个“好”的意思。(2分)
○a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B段对小姑娘的描写方法有( )(选两项)(2分)
A 语言 B 心理 C 动作 D外貌
19、结合全文的内容看,小姑娘的性格特征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即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0、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2分)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
21、这段文字在说明上所用的方法是( )(2分)
A具体说明 B补充说明 C平实说明 D生动说明
22、概括这段文字的段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加“ ”的“这”字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文中加“•”的“渐渐”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三、 文言知识(10分) 25、填空(4分)
(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
(2) 满坐宾客无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妙绝。
(3) 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龙则灵。
(4) 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亭亭净植。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A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B会( )宾客大宴
C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 D寒暑易节,始一反( )焉
27、翻译(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作文(40分) 题目:我爱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所补充的内容只能是人物(如:奶奶、爷爷、爸爸、妈妈、老师、同学……)、
2、把人物放在事件中写,事件可选一件或两件,中心要突出。
3、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至少要涉及到三方面。
4、写成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希望可以帮到你

参考资料:百度上可以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16
合川市南屏中学初中七年级上期期末考试
语 文 测 试 题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张书权)
一、语言的积累表达和运用(4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总分人
(一) (二) (三)
得分
1、下面句子中的多音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汤匙(chí)是汤匙,钥匙(shi )是钥匙。
B、它是无色无臭(chòu)的液体,你怎么会闻出有臭(chòu)味?
C、德育处(chù )给他以严肃的处(chǔ)理
D、传(chuàn)记和传(chuán)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鲜为人知 锲而不舍 玲珑剔透 津津乐道
B、 当知无愧 九曲连环 锋芒必露 沥尽心血
C、 扑塑迷离 杂乱无章 热血殷红 义愤填鹰
D、 鞠躬尽瘁 截然不同 妇儒皆知 来势凶凶
3、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设立“世界图书日”(4月23日)的基本宗旨是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交流信息的形式,( )传播媒体日益复杂先进,( ) 图书依然是积极教育与批判思考的基础。这绝( )专家学者的一孔之见,( )经历史实践证明的真理,( )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内容。
A.如果 而 不是 就是 才
B.即使 但是 非 而是 更
C.因为 所以 不是 却是 更
D.尽管 但是 不是 而是 也
4、探究,判断厂商做这则广告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3分)
西安无线电厂研制、生产的速效自动止痛器——“东方魔针”,曾荣获比利时第38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产品适用于高血压、 急慢性胃炎及头痛、 牙痛等多种疾病,止痛效果明显,能在数分钟内有明显疗效,迎广大顾客踊跃购买。

5、 作家、作品、时代(国别)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俄国
B、 郭沫若——《女神》——现代
C、 杨万里——《诚斋集》——宋朝
D、 屠格涅夫——《皇帝的新装》——丹麦
6.将语段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味自娱,深尝陶醉。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7、 某学校的一位老师,接到一份请他参加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能出席。如果他给大会秘书处写信说明情况,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 )(3分)
A 我因病不能参加这次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良机,对此,深感内疚。
B 我因病无法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与同行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C 我因病不能到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
D 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会议,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感惭愧。
8、模仿例句,以“人们都爱”开头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浓香四野。
仿写:人们都爱
9、“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4分)
(1)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2分)
答: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2分)
答:
10、目前,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是种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明、得体,好的还要富有文采。我们很快就要放假了,春节即将来临,请给你在外地的亲戚朋友发一条60字内的短信,用一组排比句把你的温馨祝福提前送给他(她)。(3分)

11、古诗文(10分)
(1)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分)
(2)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过故人庄》)(1分)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4)孔子的弟子曾参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以“仁”为核心,提出有抱负的志士应该一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话是:“ , 。
, ? , ?”(3分)
(5)《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的诗句是: , ; , 。(2分)
(6)在所学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举出一句并注明作者、朝代、题目。(2分)
诗句: , 。
作者 ,朝代 ,诗词题目: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12—16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尊君在不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3、在下面句子括号内补充省略成分。(2分)
陈太丘与友期,( )期日中, (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下列各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B 、
C、

16、友人已惭愧,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3分)
感谢贫穷
贫穷这个字眼,似乎总与我结缘,一直陪伴我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
小时候,贫困的家庭温饱都不能解决。到了七岁,我瘦得风能吹倒,决不是夸张。面对一学期两元钱的费用,父亲锁紧了眉头。无奈,我只得“发扬风格”推迟入学。要想兄妹五人同时读书,这简直是天方夜潭。等到第二年兴致勃勃地去报名,老师说啥也不愿收下瘦小的我。我的哀求感动了父亲,父亲的请求感动了老师。就这样,每天十多里的山路往返,风雨无阻地跋涉,成为我平生最大的乐趣。小学毕业之际,我以优异成绩准备跨进离家更远的学校去住读。
“人有旦夕祸福”。此时,母亲的去世给家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昔日的欢笑从此在大家庭中消失,我也面临辍学的危险。瘦小的我能干点什么呢?父亲只得在叹息声中送我进校。因为交不起住宿费,我的床铺只能拿教室的桌椅代替。北风呼号的冬季,也是我最难熬的不眠夜,趁着蜡烛快要熄灭的最后几点蓝色火焰,我以最快的速度铺好“床铺”。没有垫絮,一床半新半旧的棉被折成两半——一半垫底,一半做盖,偶尔山顶几只猫头鹰发出恐怖的怪声,我不禁颤抖着赶紧蒙上被子。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呀!就这样,我一天天地盼望着冬季的结束。
天道酬勤。在我做完勤杂工挣回高中最后一笔学费的几个月后,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如期飞至家中。面对这份我苦苦耕耘的收获,贫穷的山村沸腾了。父亲面对乡亲们的祝贺,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我要“飞”走了,忧愁的是要有一笔对于我们来讲类似天文数字的2000元学费。为了这笔学费,一家人东拼西凑一个多月后还差一半。起程的日子到了,一向坚强的父亲流了泪,我咬着牙含着泪离开了家乡。我说我要用双手和大脑来养活自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我做家教、打工挣来了一份又一份血汗钱时,我的同龄人正三天两头地写着家书寻求“经济支援”。我的父亲很惊奇我的经济来源。舞厅不敢进,录像厅与我无缘,我仿佛超出了那个热闹喧嚣的世界。当然,图书馆中又多了一个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的我。读书、写作、打工,这就是我大学的全部生活。
当我接过那张本科学位的证书时,我的眼圈湿了。我很庆幸在大学四年里,我用辛勤战胜了贫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让人羡慕的成绩。菁菁校园中,掌声时常为一个贫穷的大学生响起,我生活在光环之中。
当我穿着用稿费买来的球鞋寻觅工作时,我敲响了一家家条件苛刻的用人单位的大门。进门时一身自信,出门时满身轻松,我就这样潇洒地战胜了一个个“包装”潇洒的同龄人。当我毅然决定投身教育事业时,他们都觉得不可理解。我说我喜欢那份清贫中的个人追求。
仔细回想过去的路,我时常被莫名的感激包围着。寒夜里灯光下独坐读书,夜里搓着手拿起笔来狂舞一通后,我的心里很坦然。
如今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我已经脱离了贫困。时常有读者要我谈生活的感受,我只能用四个字——“感谢贫穷”来概括。在我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时常被它吓倒,没有力量去超越它。
感谢贫穷这所最好的学校,它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尝遍艰辛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前方的路——跨过一道道山,追求应该追求的。
17、 第1段在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分)

18、 最能突出作者家庭贫穷的语句是哪几句?(2分)

19、 第3段“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呀”一句,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20、“我要用双手和大脑来养活自己”,从这句话能看出作者是一个具有什么性格的人?(3分)

21、 本文作者向人们展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22—27题(15分)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 (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 (nè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的白色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2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2分)
轻 yíng( ) 娇 nèn( )
23、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2分)

24、 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 (2分)(用“ ” 在文中标出)
25 、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蒲公英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3分)

26、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27、 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8—31题。(12分)

垂钓的乐趣在于一个静字。
林雨堂先生谈纽约长岛的钓鱼,谓“百数十条船同在海面,灯火辉煌,环顾三五里内,尽是渔船”,则是洋式的钓鱼,和中国的渔樵之乐比较,则未免显得热闹而又俗气。
中国文人画家笔下的渔樵之乐,是象征着中国人对出世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正如欧阳修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垂钓的目的不在垂钓,而在远离尘寰的嚣嚷争夺,是亦在“山水之间”也。
我最喜欢元朝白仁甫的名句:“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那境界何等淡薄,何等旷逸!
紧张忙乱的现代生活,常使人沉迷名利,忘了自己。能抽空到山崖海滨,放一丝钓线在浩淼迷茫的烟波,体会一下简素安闲的渔父生涯,会觉得心胸开朗宁静,“渔父之意”固也不必在“鱼”也。
谈渔樵之乐,就不能不想到郑板桥的道情。那“老渔父,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画寒……”的画面,正是哲人文士们所全心向往的旷达隐逸,与世无争的人生最高境界。
而张志和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多么潇洒!能够领略在斜风细雨中垂钓之乐的人,他的胸襟是多么飘逸!
垂钓的画面,应是 ;如朱希真词中所谓“天与一轮钓线,领烟波千亿”,在意境上才能给人以“人生如蜉蝣,繁华似春梦”的感受。
“百数十只渔船,灯火辉煌”的美式垂钓,是以人和物质为主体的拥挤的垂钓,离不开尘间扰嚷。我国古人的垂钓则是以宇宙和精神为主体的清幽的垂钓,能给人一种超脱的力量,抛却俗世名利,带回淡泊豁达的胸襟。
中国的哲学,从垂钓一事,可见全豹。
【 注释:① 出世:超脱人生。 ② 蜉蝣(fú yóu):昆虫的一科,寿命很短。】
28、文中所提到的“渔樵之乐”反映了古人 的人生最高境界(用文中的8个字回答)。(3分)
29、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发挥想象,在第⑧段的横线上补上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垂钓的画面,应是 。(2分)
30、作者在文章中对“中式垂钓”和“美式垂钓”进行了比较,请简要概括二者的区别。(3分)
答:
31、对事物的认识,由于角度不同,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垂钓”,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是否赞同呢?请就“垂钓”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四、作文(55分)
一句“慢慢走,欣赏啊”,道出了行走在路上的富于诗意的姿态与心情。
在上学的路上,在回家的路上,在求知的路上,在成长的路上,你或许会遇见某个特别的人、经历一些难忘的事,或许会由此产生一份别样的感触与心情。
请以“在路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让我们一道分享你的经历与感悟吧。
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行文既可叙述亲身经历,也可展开想象。
2.字迹清楚工整,字数600字左右。

年级上期期末考试
语 文 测 试 题 答 案
一、语言的积累表达和运用(40分)
1、D 2、A 3、D 4、厂商通过这则广告意在说明本厂研制的东方魔针,效果明显,有特殊疗效,以促进产品的销售。 5、D 6、C 7、B 8、仿句要符合例句句式、结构,言之有理即可。 9、(1)只有历经艰辛,才能取得成功。(意思相近也可) (2)示例:在学习中刻苦努力,多次考试成绩仍不理想,经过自己反复认真细致地总结,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中的学校。 10、略 11、古诗文默写: (1)曲径通幽处。 (2)把酒话桑麻。 (3)浅草才能没马蹄。 (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唐朝 《次北固山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12、乃:才 不:通“否” 委:丢下,舍弃
13、陈太丘 友人 友人 陈太丘 友人
14、(1)不是人哪!与人约了时间出游,却不辞而别。 (2)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想逗元方,元方转身进门不再回头看他一眼。
15、C 16、回答“失礼”或“不失礼”均可(1分); 理由要充分,使看法言之有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感谢贫穷》(13分)
17、总领全文(1分),将“贫穷”作为全文故事的线索(1分)。 18、面对一学期两元钱的费用,父亲紧锁了眉头。无奈,我只得“发扬风格”推迟入学。每天十多里的山路往返,风雨无阻地跋涉。 19、因年龄小而产生恐惧感,突出求学的艰难。 20、是一个面对贫穷
毫无畏惧,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人。 21、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时常被它吓倒,没有力量去超越。
(二)《会飞的蒲公英》(15分)
22、盈 嫩 23、衬托出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 24、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25、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26、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 27、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钓》
28、旷达隐逸,与世无争; 29、示例:夕阳照着水面,投放一根钓竿,领略独钓一江秋水的美景。(不限于此答案,言之有物即可) 30、中式垂钓是以宇宙和额精神为主的清幽的垂钓,美式垂钓是以人和物质为主体的拥挤的垂钓。 30、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
四、作文(55分)
第2个回答  2009-08-17
中学试卷网多的是
第3个回答  2009-08-05
你自己去书店买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