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作文

字数要500-600字的,不准超出,也不能去抄别人的

文明古老的神州大地,哺育着勤劳而又勇敢的龙的传人,绚丽多姿的中国历史画卷,绘绣出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就《三国志》中所载的英雄人物,多如繁星,但其中最璀灿动人的,莫过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诸葛亮。“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他的英名,他的品德,早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域,千古传颂,令人肃然起敬。本文拟就诸葛亮的人品与文品作些粗浅的论述和探讨。
(一)
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并联吴抗曹,致力于统一事业,政绩斐然。尽管“出师表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韧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卓尔不群的人品,达到了儒道法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我国历史上罕见的才德兼备的人物形象,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成了集智慧、谋略道德于一身的永恒的偶像。
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处事注重调查研究,瞻前顾后,深思熟虑,具有一个伟大政治家非凡的品格。所谓品格,顾名思义,即入的品质通俗地说,就是指人的“德行”。我国古代历来都十分重视人的德行,讲究人的品行修养的重要作用。关于诸葛亮的人品,突出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是诸葛亮处理国家大事善于集众思,广忠益,听得进不同意见和建议。刘备定蜀后,曾任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前后跟随诸葛亮共事七年。期间,董和对于诸葛亮某些处理不当的事,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者是反对意见,有时其至连提十余次。但诸葛亮总是十分赞赏董和这种忠于国家的大无畏精神,说大家如果都能像董和这般认真、勤勉,“则亮可以少过矣”。在他担任蜀汉丞相后,经常教育下边的人说:“干工作,就是要集众思,广忠益。如果只因为一些小嫌隙,就听不进不同意见,难免要犯大错误。听了净言,获得了正确的结论,那就好比丢弃了废旧破烂而得到了珍贵的玑珠宝玉。”
其二是诸葛亮能够严肃无情地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引咎自罚,痛下针砭,深刻检讨,知过能改。公元二二七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准备攻魏。虽然他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正确的,但由于错用了马谡当先锋,结果在街亭打了大败仗,使整个北征计划受挫。事情发生后他即以《街亭自贬疏》上书,“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并坦诚深刻地检讨说:“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阅”。认为错误全在于自己用人不当,愿承担对这些过失所负的全部责任,并请求官职降低三等,以惩罚自己这个过错。
其三是诸葛亮通体光明,清廉谦退,不贪财、不求奢,毫无自私之利之心。诸葛亮临终前曾上表后主刘禅,表明他至死不要任何封赠赏赐,不使自己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的心迹。他最终将自己铸成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高度道德品质的人。对于他身后之事,也早就立下了遗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全然不像有些官吏要搞厚葬:死后埋葬丘陇必巨,棺椁必重,衣衾必多,文绣必繁。由此观之诸葛亮对丧葬制度颇有超前的革新精神。他的这种精神处在我国封建社会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此外,本文还要特别提到他的另一高尚品行——诸葛亮的择妇观。关于诸葛亮择妻,在《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中曾提到过:“瞻之母黄氏,貌甚陋,有奇才。武候闻其贤,求以为室。武候之学,夫人多以赞助焉。此事《三国志》中虽未有记载,但裴松之注引的《襄阳记》有载:“沔阳名士黄承彦谓孔明日:‘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据此,象诸葛亮这样身居显要的人物,对选择妻室坚持采取以才德取人而不以容貌择妇的婚姻观,这在我国历史上的确是绝无仅有的。 一片冰心 你可以自己在缩写点。。。我就知道这么多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8
一楼的评价蛮好。
建议全面的评价诸葛亮,不要光谈好的,也讲讲不好的:
关于诸葛亮没有尽到辅佐幼主责任的描述。这是一个反面的看法。

1、没有好好教育幼主
诸葛亮做什么事都自己计划,从来不跟刘禅商量。也从来不教刘禅治国、富民的策略。
2、没有帮幼主治理好蜀汉
诸葛亮从来不听大臣和刘禅的建议,穷兵黩武,长年沉迷在战争中,掏空了国库,弄得民不聊生,动摇了国本。
3、没有为蜀汉培养治国的大臣
诸葛亮凭自己的主观意愿任用官员,任用马谡、不听魏延建议、擅杀大臣、派宦官监督刘禅。到最后还弄得众叛亲离。仅剩一个不成气候的姜维,也无法挽救将倾蜀汉大厦。

另外补充一句,刘禅是在诸葛亮的严密监视和控制之下生存,他不是没有万历皇帝那样的手段(挖张居正的坟),也没有汉质帝那样的眼光(骂梁冀为跋扈将军),只是继承了刘备善良和忍让的本性。如果真如三国演义中的那样无能,刘备就不会传为给他了
第2个回答  2020-01-02
我心中的......
古人云:“见贤思其焉”.人们也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人们敬佩名人,崇拜英雄,追求明星.当然,我的心中也有一个学习的好榜样.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我便由衷地敬佩诸葛亮的才智.
诸葛亮少时便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他虽隐居卧龙岗却洞悉天下事,做出了流传千古的“隆中对”.在群雄并起直时,他慧眼识主佐刘备,在刘备兵不满千之时,设计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把火烧出了刘备的霸业.他舌战群儒,才压九郡八十一州,连吴抗曹.谈笑间,八十三万曹军灰飞烟灭.争汉中,安帮定国;平南蛮,扩大疆土,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诸葛亮无愧于一个军事战略家,虽一生戎马倥偬,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智谋纵横,奇策如泉涌;谋略盖世,料事如神仙,不愧为“羽扇纶巾智多星”。
诸葛亮淡泊、宁静,而又热血沸腾,指挥自若而又复汉心切。在群雄逐鹿的历史背景下,他因挥洒才智而声名卓著,又因出师未捷而含恨千古。有人赞颂他是千古完人,也有人说他成绩平平。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诸葛亮的成就几乎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树立在人们心中。他也是我心中的好榜样。
愿我们都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诸葛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