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求<德川家康>书评

小弟正在读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有些感慨.....但是不知道如何写书评,想求书评一篇,作为范本。评论可以针对某一细节,也可以谈论某一章节,但是需要写的具体可感,发人深省。至于分嘛,呵呵,全给出去也行,我快有500分了,所以大家请踊跃一下哈

  2008年的冬天还没有到来,然而世界经济环境已早早地步入了严冬。并且,春天还不知在何处。

  在这个“冬天”,不少大大小小的企业倒下了,还可能有其他的企业会倒下,但更多的企业必将在冬天过后成长、壮大。

  在这个“冬天”,一套洋洋洒洒500万言的大书《德川家康》正在“受冻”最严重的江浙商界悄然走红,不少商界领袖一边苦思脱困之策,一边正认真研读这部书。

  一本来自异国他乡的历史小说为何能够受到江浙商界领袖的青睐呢?

  德川家康一生经历的日本战国时代,正是日本历史上最混乱、最险恶的时代,几乎每天都命悬一线,一步不慎,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其“战国三雄”中,织田信长最具开天辟地的王者之气,但他起于武功,也败于武功,在即将统一天下之际却因部下谋叛而身死国灭。丰臣秀吉长于变通,赢于“太极”,但终因好大喜功和根基不稳而迅速衰落。反观德川家康,在很多方面都不如人,何以能面对危局逢凶化吉安然脱困,最终成就大业?

  那是因为,德川家康乃是日本“菊与刀”文化的典型代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忍常人所不能忍,面对每一次危局,都能找到一条最好的化解之道。原来,在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危局的一些行事原则和谋略。难怪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说:每次在政治上遇到麻烦,我便设想德川家康会怎么解决,然后,我得到了答案。并且《孙子兵法》与《德川家康》,被认为是对日本现代企业影响最大的两本书。

  德川家康以人质之身崛起于三河狭地,一生身历险境无数,战事方面除三方原一战之败,就再无败绩,政事方面常遇危局却总能安然脱困——他为什么总能找到最好的化解之道呢?危局不可复制,面对危局的脱困之道也不可复制,但应对危局的几个原则,却可大致总结。

  原则一:活着就是硬道理。

  面对危局,德川家康的第一原则是:活下去。即使织田信长逼他杀妻灭子,他也立即动手;即使丰臣秀吉逼他迁出他经营了30年的根据地,他也决然从命远迁关八州。

  既能忍得一时,又能忍得一世,这就是德川家康。但忍得一时绝非目的,还必须在忍耐之中保全将来足以东山再起的本钱。于是,在丰臣秀吉逼他迁出根据地时,他带走了两样东西:一是军队,一是粮食。至于坛坛罐罐,他留给了好大喜功的丰臣秀吉。

  原则二:没有正确的抉择时,最好的抉择是:等待。

  德川家康历经百战,唯一一次失败是三方原合战。这一战他几乎全军覆没。此后,他请画师为自己画了一幅异常丑陋的画像,日日参省,月月观摩,时刻告诫自己:人生如负重远行,不可急躁。

  天正三年,二战长筱时,对手大败,从此一蹶不振。挟大胜之威一鼓作气,乃是用兵之人的正常首选,但德川家康的选择是:雌伏,等待。在他看来,他虽杀敌三千但自损八百,大胜之时也是最虚弱的时候,贸然出击死地之敌,前面可能就是万丈深渊。于是,此后的整整三年,他等待,休养生息。

  号称日本“千年一战”的关原合战,德川家康的基本策略是:第一步,出大坂引蛇出洞;第二步,佯击北条避敌锋芒;第三步,多日免战耗敌士气;第四步,不战使敌内讧;第五步,半日灭敌。此为千古战例,核心就两个字:等待。

  但,等待不是目的,等待的目的是为了出击。一旦时机到来,则绝不犹疑。一旦出击,一击必果。

  原则三:内部稳定乃是面对危局的根本。

  德川家康给亲信、家臣和属下的赏赐,甚至远远比不上给予投降过来的人,但他们始终拼死征战。这套13卷大书,能体会到他管理德川集团几十年、集团始终坚如铁石的原因,体会最深的,是集团尤其是集团高层即使面临灭顶之时,也始终抱持一念,众志成城。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德川集团的魂,也是德川家康之所以最终获得天下的秘密。

  秘密的核心,正是德川家康的“长生剑”,他让德川集团的每一个人,无不明白他们乃是行进在一条充满希望的大路上,他们的未来无限光明。即使士气低落,即使危在旦夕,集团的每一个人,这一信念也都毫不动摇。

  每一次面对危局时,德川家康最放心的,是集团的稳定,这是他最后出击的根本。

  原则四:保全对手,就是保全自己。

  大危局,是并非针对某一个专门的集团和个体的危局。一如当今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因此,当全面性的危局来临之时,危局不仅是自己的危局,也是对手的危局。

  天正十年织田信长在本能寺被杀身亡,整个日本顿时乱作一团,此为大危局。丰臣秀吉乘乱而起,成了织田氏阵营中真正掌握权柄之人,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天下人”。次年,丰臣秀吉亲率原织田氏20万精锐,与坐拥五国之地的德川家康决战。德川家康以声东击西之术一举将从无败绩的丰臣秀吉置于举手可除之地。

  在属下众人力主要乘胜灭掉秀吉之际,德川家康的选择却是:乘胜言和。举目古今中外,很少一见。

  德川家康清楚地知道,当时德川集团的实力并不足以一统天下。所以当时最大的危局,已由丰臣秀吉转为原被织田信长打压下去、重又乱作一团的上杉、北条、伊达、毛利、岛津等一拥而起的战国群雄,此乃是他和丰臣秀吉共同面临的大危局。设若图一时之快乘胜杀了丰臣秀吉——岂不是自陷危局?

  德川家康或许不能给业界领袖指出脱困之道,但任何有远见的领导,定能从这位不屈不挠的历史人物身上学到足够的智慧,选择正确的战略,来度过严冬、重整旗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8
太强了!我也读了,可没这么多读后感。举白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