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与秦始皇有关系吗?

如题所述

秦皇岛的得名与秦始皇确有渊源。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碣石”,登岛发现此地景色极好,苍松翠柏,一片碧绿,就让一名叫卢生的方士由此入海求仙寻药,后刻碑“秦始皇求仙入海处”为记,秦皇岛也因此得名。

秦皇岛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唯一一座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历史上的秦皇岛指的是现在海港区老码头附近的小半岛,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在两百多年前,秦皇岛还未与陆地相连,四面都是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岸泥沙堆积,慢慢演变成半岛。 

扩展资料:

秦皇岛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中间地带,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

举世闻名的秦皇岛港是中国北方天然不冻不淤良港,以能源输出为主,兼营杂货和集装箱,年吞吐量过亿吨,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性贸易往来,跻身世界大港行列。

秦皇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横亘全境。山海关暨老龙头、北戴河海滨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40佳。南戴河海滨、昌黎黄金海岸、秦皇岛野生动物园、新澳海底世界、长寿山、祖山等景区独具魅力。每年吸引800多万海内外游人慕名而至。

秦皇岛物产资源丰富。境内有4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其中煤炭、黄金、铁、铜、锌、铝石、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储量可观。昌黎的葡萄及干红葡萄酒、卢龙的薯制品、石门的核桃、南大寺的水蜜桃久负盛名。境内海岸线长126.4公里,盛产对虾、海参、海蛰、螃蟹等海产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因皇帝名号而得名的城市——秦皇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5

秦皇岛与秦始皇有关系,秦皇岛因秦始皇东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碣石”,刻《碣石门辞》,并派燕人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药,秦皇岛由此得名。

秦皇岛名字起源地是指今海港区东山,200多年前是一座由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剥蚀性残山,海拔20余米,方圆不足平方公里。秦皇岛之名最早见于明英宗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杨琚《秦皇岛》一诗。

扩展资料

1948年11月建立秦榆市(包括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昌黎市(唐山专署驻地)。1949年3月11日,山海关划归辽西省,建山海关市;秦榆市改为秦皇岛市,为河北省辖市。

秦皇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端,是京哈铁路上重要城市之一。靠在渤海湾边上,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83公里。以秦始皇求仙驻跸而得名。

秦皇岛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著名的风景区山海关、北戴河坐落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皇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有关系
故事:相传秦始皇吞并了六国、统一中国后,就加紧修驰道、通水路、巡视郡县。

一日,秦始皇东巡至海,忽有齐国人拦驾求见。始皇问:"为何拦驾?"齐人答:"禀报大王,此地海里有三座仙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这仙山时隐时现,出现时,楼台亭榭依稀可见,钟鼓笙箫悠扬悦耳。仙人们驾云行路,飘飘洒洒;饮的是甘露水,吃的是长生不老的药。大王,若想万寿无疆,何不派人去寻些长生不老的仙药呢!"

始皇听罢,半信半疑,当即降旨,令齐人去仙山寻药。

几日后,齐人回来禀报始皇:"因为小人福浅命薄,仙山一直未现,是海上一阵飓风,把我们吹了回来。"始皇听后不悦,可转念一想,世上要讲福大命大之人,看来只有朕了。待朕亲临海边,眺望仙山罢!于是争令兵士速在海边岩石上筑造行宫,如今在北戴河金山嘴留下遗址。始皇住进行宫,待仙山再现。

果真,一日晴空万里,碧波如镜,万籁无声。海面忽地升腾一片光辉,光环中耸起三座小山。只见,隐隐山头见楼台,淡淡树影倚云栽,层峦叠翠,连绵数十里,忽如伞盖、忽如旗帜、若似浮图、若如城廊,殿阁兽脊,异态万千,变幻无穷,近半个时辰,仙山方消。

始皇见状,大悦。从此坚信齐人之方。便令将士四处张贴告示,广招天下方士,共议求仙之事。

此时,燕国方士卢生见此告示后,毛遂自荐,到行宫拜见始皇。卢生说:“小人愿带弟子渡海为大王求取不老之药。”“有何把握?”始皇问。卢生答:“从前此地有两个方士,一个叫羡门,一个叫高誓,他们已得道成仙,住在仙山。他们若知道是为大王求药,定能应允。”始皇听后,万分高兴,忙说:“你若能求得仙药,寡人必有重赏。不知你何时动身?”乩生说:“大王,请允许我三日,一要斋戒沐浴,二要朝拜仙山,还要置办些珠宝法器,以做见面之礼。另外,恳请大王为我们选一方风水宝地,由此入海。”始皇一听,“好!”遂传令兵马集中,分东西二路沿海滩选址。

两天后,东路人马回宫禀报:距碣石海岸不远处的海里,有一小岛,方圆数十里。小岛四面环水,岛上小山突兀,清泉飞瀑;苍松翠柏,一片葱绿;扁地野花,绚丽夺目。尤其那岸细沙,金光闪亮,走在上面,象踩着柔软的绒毯。始皇一听,决计亲率兵马渡船登小岛查看。

始皇一登上小岛,不由赞叹道:“朕游扁天下名山大川,竟未见如此奇丽山水。且这里风轻浪静,沙软潮平,极易船儿航行,入海之处,非它莫属!”于是,始皇就在小岛上住了一宿,只待明日入海求仙。

第二天一早,卢生和弟子韩终、候公、石生等一身道装,在海边待命。始皇今天特别高兴,先把酒朝拜仙山,后令兵士将珠宝以及在小岛上采集的各种瓜果一并装船,以稿劳方士。随后,降旨入海。

小船徐徐扬帆,乘风破浪,秦始皇则站在小岛山岩上,目视小船直至消失在海天尽头。

话说卢生和弟子们在海上飘泊多日,水尽粮绝。既没有找到仙山,更没有寻到仙药。他们知道这样空手面回,定犯欺君之罪,要千刀万剐。无奈之中,卢生想出一计,他用黄缎子做了个符咒,上面写道:“亡秦者胡也”五个字,带弟子返回行宫。见到始皇后,谎称仙山上的仙人让将此速交秦始皇,不可耽搁。

秦始皇见到“仙书”,心中忐忑不安,哪还顾得求仙之事?忙率兵马日夜兼程回咸阳。而后征发大量民工,派大将蒙恬坐镇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蜿蜒万余里,威振匈奴”。

后来,人们在秦始皇站立的小岛的山岩上,立碑为记,碑刻“秦皇求仙入海处”。而这美丽的小岛,几经沧桑,渐渐与陆地连在起,人们为它起名叫“秦皇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7-27
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商周时期为孤竹国中心区域,春秋时期晋灭肥,肥子逃奔燕国,燕封肥子在此地建肥子国。战国时期,此地属辽西郡。秦汉时期这里是东巡朝拜和兵家必经之地。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门。并派燕人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药。汉武帝东巡观海,到碣石筑汉武台,并在此用兵攻朝鲜卫乐王朝,把北戴河金山嘴作为屯粮城。曹操率兵北伐乌桓,取道渤海之滨,望临碣石,赋《观沧海》诗。隋唐时期,这里是抵御关外突厥、契丹的战略要地,唐玄宗派史思明统平州太守,兼统卢龙军使。元朝忽必烈将中书省平滦路设在此地,后改为永平府。明朝曾在此设立盐署。李自成推翻明朝后,带兵4万余众到山海关征讨吴三桂,吴三桂引清军15万同李自成大战,这就是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石河大战”,经三天苦战,农民军终因兵寡失利,退至境内卢龙县(永平府),重整军队再战,大败,李自成逃回京城。清王朝统治时期,在山海关设立秦榆县。1898年,清政府正式将北戴河开辟为“各国人士避暑地”。民国初期,秦皇岛属直隶省渤海道,外国军队、牧师开始进入秦皇岛境内。民主救国运动开始兴起,我党早期革命者李大钊、王尽美都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并领导民族救国运动。孙中山于1912年就任大总统后,以全国铁路督办的身份来秦皇岛视察了山海关造桥厂。此间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铁路、港口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并于1922年建立了耀华玻璃厂。直奉大战期间,张作霖派张学良赴秦皇岛和谈受挫,在山海关开战。1932年北戴河避暑区成立海滨自治区。1945年,中共临榆县委、县政府成立。1948年12月27日秦皇岛解放,正式成立中共秦榆市委(设在山海关)。1949年3月改为秦皇岛市,属唐山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管辖,专署驻地设在昌黎县城。1981年5月,秦皇岛市、抚宁县、昌黎县、卢龙县恢复原建制,秦皇岛市辖海港、北戴河、山海关三个区,市县均属河北省唐山专区。1983年5月,唐山地区撤销,实行市管县体制,卢龙县、昌黎县、抚宁县、青龙县划归秦皇岛市管辖。1984年4月,秦皇岛市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进一步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198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青龙满族自治县。
第4个回答  2009-07-27
六世纪以前,秦皇岛地名未见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版《山海关志》最早记有这一地名:“秦皇岛,城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稍后,蒋一葵《长安客话》也记述了秦始皇从这里派方士入海求不死药和拜荆的传说。清光绪四年重修的《临榆县志》载,岛上有“李斯碑”。这些都说明“秦皇岛”的“秦皇”指的是秦始皇。后来,秦皇岛曾一度叫“秦王岛”,据说与唐太宗东征高丽有关。其实,唐太宗征高丽在他即皇位以后的贞观十九年,人们不会再称他为秦王。由于“秦王岛”一名不合理,就被人们摒弃了。至于秦皇岛的“岛”,指的是现在海港区的东山,二百多年以前,“四面皆水”,未与陆地相连。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岸泥沙堆积,演变成半岛。

至清代中叶,这里有了小渔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自辟秦皇岛为商埠。四年以后,英国在这里筑码头运开平煤。

参考资料:引自百度译不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