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宿甘露寺 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海拍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宿甘露寺 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

(1)同意。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慨。
(2)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1)同意.“放入”一词写出了大江排山倒海的气势;将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同时又塑造了一个气魄非凡、伟力无穷的“开闸引流”的巨人形象;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襟与浩然的心胸。
(2)语言质朴、平中见奇。诗人很注重选词炼语,用了许多朴素无华的词语,如“千”“万”“大”“哀”“放入”等等,重笔虚写浩茫夜色中的壮伟奇观:气势磅礴的大江,“银山拍天”的浪涛。
以动写静,景中寓情。诗人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却是用动的描写来取得这种效果的。流荡的“云气”,哀呜的“松声”,奔涌的大江,喧嚣的涛音,这些动的景物,给小诗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大自然的宁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