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学院领导

如题所述

万书元,男,湖北仙桃人。1981年1月毕业于荆州师范学院(今长江大学)中文系,1988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戏剧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1981年1月至1985年9月分别在荆州教育学院和沙市商业局从事职业教育工作。1988年7月至2007年7月分别在东南大学社科系和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工作。2007年7月调入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至今。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第一届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指导委员会委员,并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育研究会常务委员,瑞士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访问学者,贵州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西南大学兼职教授。
朱崇志,男,山东临沂人,1974年生。2000年至2003年师从华东师范大学赵山林教授攻读戏剧史与戏剧学,博士论文获华东师大“优秀毕业论文”奖。现为同济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化、戏剧影视文学与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   张永胜(笔名:张生)。男。1969年9月生。河南焦作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现主要从事文艺美学,文化理论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业余进行小说写作。研究生招生专业及方向具体如下:1,硕士:文艺学专业2,博士:文艺美学专业 外国哲学博士点生源情况良好,每年招收10余名博士研究生。2009年12月,外国哲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刘在泉同学成为同济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文科博士毕业生。2011年开始招收中国哲学博士。
2007年起,先后有外国哲学、美学、文艺学、戏剧戏曲学、中国哲学、宗教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新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学生质量普遍较好。2007年起,哲学、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等本科专业先后有学生毕业,学生质量普遍较好,就业状况良好。 2007年成立欧洲文化研究院,整合有关欧洲(德、法)哲学、欧洲宗教、欧洲诗学与文学、当代欧盟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力量,打造同济文科研究的品牌。研究院成立以来,已在学界赢得很好的声誉。2009年成立鲁迅研究中心,与北京、上海等地鲁迅博物馆、鲁迅纪念馆开展合作,已成为国内鲁迅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院成立以来,共出版专著(译著)100多部,发表论文近千篇,有许多成果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如由孙周兴教授、高宣扬教授主编的《同济·欧洲文化丛书》已出近50种,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系列图书。2012年开始,中国思想与文化研究院启动《同济·中国思想与文化丛书》。
学院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近二十项。 以“当代性”、“国际性”、“通识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办学理念,以文、史、哲三大传统学科为基础,辅以创意文化、文化产业等新兴学科,构建和提升具有同济大学特色的现代人文学科体系和培养模式,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我校人文学科总体布局。
以学校985三期和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和抓手,构建和实施“欧洲文化研究平台”(目前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争取成为国家级哲学人文科学研究基础,参与我校城市研究平台的建设,实施该平台计划中的城市文学与城市文化研究方向的建设,提升学科的综合发展实力。
在十二五期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争取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置。在现有学术优势基础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形成3-4个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学科(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产业管理学),大力提升我院办学层次和学术竞争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