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布置的设施布置/车间布置常用方法

如题所述

设备布置工具,一般包括布置草图、布置模板和布置模型三种。布置草图是研究工艺流程和物料流向的平面图或立体图。在布置草图上,设备排列应按一定的比例展开,并有相应的代号,以便识别和操作。布置模板是一种最常用的布置方式,即用塑料板或木板制成与设备实物形状相似,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设备模板,并用设备模板进行设备的平面布置。布置模型和布置模板相似,只是把平面的模板换成立体的模型,从而使模型轮廓与实物更为相似,布置模型方便准确,便于确定设备的空间布置情况,但造价较高。
当然,工厂在进行实际的设备布置时,并不是拘泥于其中的一种布置工具,而是各种设备布置工具结合使用,特别是设备布置草图,常常被作为布置模板和布置模型的预备性工作,以减少工作量。 设备布置有三种形式:一是工艺专业化形式,即把同类型的设备布置在一起,又称机器群;二是对象专业化形式,即把为制造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按工艺加工顺序布置在一起;三是混合形式,即前面两种形式的结合使用。
设备布置的原则是:
1、最短路径原则。尽量使产品通过各设备的加工路线最短。多设备看管时,工人在设备之间的行走距离最短;
2、关联原则。关联原则要求把紧密关联的设施紧靠在一起,加工大型产品的设备应布置在有桥式吊车的车间里。加工长形棒料的设备尽可能布置在车间的入口处;
3、确保安全。各设备之间、设备与墙壁、柱子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设备的传动部分要有必要的防护装置;
4、协调原则。分工必须协调,用系统的、整体的观念合理规划各设施之间的关系。协调包括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内部协调保证了企业内部各设施的整体性;外部协调需要考虑企业设施对环境的影响,如旅游城市的工厂设施布局就要考虑市政的要求。
5、充分利用车间的生产面积。在一个车间内,可因地制宜地将设备排列成纵向、横向或斜角,不要剩下不好利用的面积。
6、专业化原则。设施布置应在分工基础上符合专业化原则,如按照工艺专业或者对象专业化,从而提高生产率与管理效率。
7、分工原则。设施之间要合理分工,如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等,合理分工有利于管理、环境保护和安全。
8、弹性原则。设施布置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要留有余地,为企业今后的发展留有可扩展的空间。 从--至表法是一种常用的车间设备布置方法。从--至表是记录车间内各设备间物料运输情况的工具,是一种矩阵式图表,因其表达清晰且阅读方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说,从--至表根据其所含数据元素的意义不同,分为三类:表种元素表示从出发设备至到达设备距离的称为距离从--至表;表种元素表示从出发设备至到达设备运输成本的叫做运输成本从--至表;表种元素表示从出发设备至到达设备运输次数的叫做运输次数从--至表。当达到最优化时,这三中标所代表的优化方案分别可以实现运输距离最小化、运输成本最小化和运输次数最小化。
下面,结合一条生产线的布置的例子,说明从--至表法的操作步骤。
设一条生产线上加工17中零件,该生产线包括8种设备10个工作地,任意相邻两工作地间距离大体相等并记作一个单位距离。用从至表法的解决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综合工艺路线图,编制零件从--至表。表中每一方格的数字代表零件从某一工作移到另一工作地的次数。因而,这一从一至表是次数从至表,表中数据距离对角线的格数表示两工作地间的距离单位数,因而,越靠近对角线的方格,两工作地间距离越小。
表:初始零件从--至表
步骤 2、改进零件从--至表求最佳设备排列顺序。最佳排列顺序应满足如下条件,从--至次数最多的两台机床,应该尽可能的靠近,由如上对从--至表的分析看出,这需要使从--至表中越大的数字越靠近对象线。
步骤 3、通过计算,评价优化结果。由于数据方格距对角线的距离表示两工序间的距离,而数据表示零件在两工序间的移动次数,所以,可以用方格中数据与方格距对角线的距离之积的和,来表示零件总的移动距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