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主张什么?

如题所述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极大。

他将自己的诗歌结合了当时的朝政和百姓为中心。用暗喻的手法讽刺当时的朝政昏庸无能,只顾自己的吃喝玩乐。他用自己的诗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当时的朝政不顾百姓的生死、只顾自己的利益。

扩展资料

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8

1、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

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

2、主张“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即试图以诗歌的手段,把政治弊端,人民疾苦反映给统治者。

杜甫以前,在《诗经》和汉乐府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有所反映。然而文人笔下所表现的多半是王公、贵族、官僚、隐士,很少写到人民。

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在杜诗里才开始占据了一席地位。杜甫写过农民、士兵、船夫、渔父、负薪的女子、无告的寡妇,对他们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他们贫困的原因,也有深刻的揭示。

但杜甫并没有提出反映人民疾苦的主张,这个主张是由白居易明确地提出来的。前有杜诗的榜样,后有白居易的主张,这就为后世诗人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为诗歌创作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后代许多诗人正是沿着杜甫、白居易的道路前进的。

扩展资料:

白居易思想主张的背景:

中唐王朝所面临的安史之乱后的各种社会矛盾,虽在贞元、元和年间较为安定的局面下,仍是连一个也未解决,并且还进一步激化。

关心王朝命运的人们,力图寻求解决这些矛盾的药方,不仅在政治上提出种种改革的意见,而且以文学为工具来宣传他们的主张。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批判显示为宗旨的新乐府运动应运而生。

白居易诗歌特点: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白居易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

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

白居易的主张对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主要的诗歌创作,就是在这种诗歌理论指导下开展起来的。

白居易诗论片面性的地方,在于对诗歌内容的核实,排斥艺术虚构、夸张幻想等表现手法,使诗歌易流于自然主义,甚至失去诗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28
一、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1、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
  2、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
三、其他信息
  1、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2、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3、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白居易有两点主张
第一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白居易第二点可贵的主张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杜甫以前,在《诗经》和汉乐府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有所反映。然而文人笔下所表现的多半是王公、贵族、官僚、隐士,很少写到人民。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在杜诗里才开始占据了一席地位。杜甫写过农民、士兵、船夫、渔父、负薪的女子、无告的寡妇,对他们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他们贫困的原因,也有深刻的揭示。但杜甫并没有提出反映人民疾苦的主张,这个主张是由白居易明确地提出来的。前有杜诗的榜样,后有白居易的主张,这就为后世诗人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为诗歌创作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后代许多诗人正是沿着杜甫、白居易的道路前进的。

另一小点,既是白居易既为人民而作,所以其为文更主张通俗易懂,要让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文章,哪怕是不识字的老太太,他每次写文都会念不识字的人听,直至修改到他们都能听懂才肯罢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5-11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极大。

他将自己的诗歌结合了当时的朝政和百姓为中心。用暗喻的手法讽刺当时的朝政昏庸无能,只顾自己的吃喝玩乐。他用自己的诗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当时的朝政不顾百姓的生死、只顾自己的利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