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许巍的《在别处》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我感觉这首歌的歌词很另类,甚至有些那个??
许巍是我早就喜欢的歌手了,但是现在重新听这首歌,不得不思考一下了,
他为何要这么写呢?他想表达一些什么呢?
请高手解答!
另附歌词如下:
————————————————————————————————
演唱;许巍

就在我进入的瞬间
我真想死在你怀里
我看到我的另一个身体
飘向那遥远的地方
我的身体在这里
可心它躲在哪里
每天幻想的自己
总在另一个地方
yeah
爱情像鲜花它总不开放
欲望像野草一样疯狂地生长
他们像苍蝇一样总是飞来飞去
在我身边侵蚀着我的身体
在每一个夜里
我从梦里惊醒
看见我的心
它正在飘向窗外
就在我进入的瞬间
我真想死在你怀里
我看到我的另一个身体
飘向那遥远的地方
我的身体在这里
可心它躲在哪里
每天幻想的自己
总在另一个地方
yeah
爱情像鲜花它总不开放
欲望像野草疯狂地生长
爱情像鲜花它总不开放
欲望像野草疯狂地生长

在这个所谓广义的金融时代,经济至上主义造成了普遍的享乐主义的泛滥,而当我们看到还有那么一些青年在时代的边缘(前沿)苦苦的为独立自主而挣扎,为个人价值而思考的时候,我们才发觉,他们似乎是这个为金钱所左右的朦昧时代的一种希望.而摇滚乐乃是他们的有力武器!

当Lennon沉浸在Imagine的时候,崔健说了"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吧;而当Kurt Cobain已经开始All Apologise很久后,许巍却唱到"多少次的雨水没能洗去你那太厚的灰尘".摇滚乐在地域于文化上的距离和差异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事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区别依然不会有什么本质的改变.而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顽固排斥外来文化历史的国家来说,摇滚乐所受的待遇不会比汽车彩电更好,当然,也不会比鸦片更差,正如我们在官方话语系统里面所看到的那样。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许巍和大多数流行乐"工作者"一样,过着四处奔波,走穴演出,歌厅驻唱,伴奏乐手之类的生活,这段动荡不安的经历成为许巍后来许多歌曲的主题和注释,无需仔细研究,我们便可注意到在许巍的歌词中反复使用了这样一些词语:茫然,孤独,绝望,忧伤,等待....;"漂泊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概念,它既是原因也是结果,那并不仅仅是许巍一个人的命运吧,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多数歌手(乐手)已经或正在渝为不折不扣的物质主义者,利益的驱使令他们心甘情愿的做一名垃圾音乐流水线上的操作员。许巍是一个不断在自我世界中行走的旅人,作为一个孤独的跋涉者,他用歌声来传达"在别处"(那是哪儿?)所获得的种种感受;对于听者,其中的距离反而带有一种故友重逢的亲切与欣慰之感,所谓心有戚戚焉是也。

面对像《在别处》这样的音乐专辑,只能用"卓而不群"来形容,我们只能说:摇滚乐是可以做成这样的。美妙动听而又不失其特立独行的品味。总是难忘的只用那些曾经给我们真正感动过的东西:一首诗,一幅画,一声叹息,一个吻或者一支歌,此外,在茫茫人生中,究竟还有些什呢?有些歌是给白痴听的,比如虚假伪善的爱国主义,无病呻吟的花前月下,貌似战士的外强中干;然而许巍的不是,在许巍的话语系里,始终可以找到其个人内在的独特品质:敏感,忧虑,内向以及对美好的向往和终于音乐的信念。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很多人的感觉功能已退化(进化?!)为麻木不仁的时代,在这个不之感动为何物的时代,(今日的文化生活是伪装体面的骗子的乐园)我们从许巍的歌声中收到了这样一些讯号:激情,真诚,思索和感动,这一切不仅仅发生"在别处"。

《在别处》是许巍给我们的一份音乐宣言,它表明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真情依然是重要的和必需的,因为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能改变精神日益苍白与情感渐趋贫乏的现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17
爱情像鲜花它总不开放
欲望像野草疯狂地生长

歌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自己体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7-17
记者:“旅行、在别处”似乎一直是你创作的一个关键词。如今“在别处”对你意味着什么?
许巍:我去内蒙古的时候,到牧民最原始的蒙古包作客,他们家养马、养羊,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工作到很晚,很辛苦,挣钱并不是很多。家里有一个老太太,一直不说话,只是看着我们或者听收音机里放的音乐,那一刻她可能很孤独,但是那就是我的灵感,我说我要写首歌温暖她,让她这一刻感到快乐……
在那样的时刻,生活特别真实地触动了我,我希望我能让这些最普通的人觉得温暖。
第3个回答  2009-07-17
简介:许巍的作品首选还是这张,因其晦涩沉重典范之故,并有民谣式的婉转风韵,又不失内心的轰鸣。《那一年》也好,不过走向明朗后的它,已不能最恰当地代表许巍了。

我的听后感:人们都说,真正喜欢许巍、喜欢摇滚的歌迷最爱的还是他的这第一张专辑。但是对于一般的歌迷来说,这张专辑也是最少聆听过的一张。相比较于许巍后期的作品,《在别处》的动听程度确实低了一些,但是它却有着最激进、最令人兴奋的摇滚精神。而后期的许巍则更偏向流行,也是走向了市场后的结果。所以,回过头再来听《在别处》则是了解许巍的真正入门之处。那个时候的摇滚歌手似乎都是流浪着的,许巍就是其中一个。他是一个城市旅人,因此在歌曲中可以看到茫然,孤独,绝望,忧伤这样的字眼。对于一个漂泊的浪子而言,许巍的孤独是渗透在骨子里的,他的歌曲也因而带上了一层灰色。 《路的尽头》《我思念的城市》都是他流浪多年后的心得体会,《遥远》里他还用上了自创的语言。《执着》更适合他来演绎,而《青鸟》也成了后来颇受欢迎的一首作品。我对于摇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可能还难以体会许巍独有的那份感伤,只是对《在别处》这首典型的摇滚歌曲感觉不错。尤其是歌词,会让人浮想联翩……

推荐曲目:《青鸟》《在别处》《我的秋天》

封套鉴赏:同样是一幅灰色的图画。一双翅膀是许巍所向往的,而音乐正给了他一双飞往理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