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语文学习类的音频文件

如题我这儿要三种音频文件,用于mp4上。
能给全的我再加分!
1.教小学生怎么写作文
2.名人励志故事
3.三字经注释
给个能下载以上音频文件的网址或直接发我邮箱里都ok
[email protected]、若是文件太大163收不了,
就麻烦打个包发q邮里[email protected]
谢了,帮侄女学习找的。
不一定非要三种文件都齐全,任中有一种资源也可以告诉一下(当然最完美的还是三种文件都有)。
至于楼下那位说的百度...反正我是没搜到,谁搜到能下的,也可以给个资源链接。

  组词,体现了字与字之间的结合魅力,如动宾搭配是动作的表达,偏正结构是润色的作用。造句,特别是扩句,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想象能力。成篇,要求有条理地表述,清楚地展现逻辑顺序。而这些训练都是基于他们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日常生活和丰富自己的见闻,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因此作为教师,写作技巧又因内容的表达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写人,必须抓住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可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写事,注意事件的完整性表述,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要抓住重点;写景,注重的是形状、色彩、声音、静态、动态的特征和空间顺序的合理安排。但是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指导,如果只是做到这一步而不往下走,那么就会使学生感到空洞与抽象。那么下一步应该是什么呢?我主张从摹仿入手——这是训练他们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方法。分模版来摹仿,先给范文,再讲规则,最后进入实践操作,远离了理论的抽象性,同时也无形中让他们掌握了写作规律。当他们都对各个版块的技能熟练了,作为教师的作用又凸显了——引导他们灵活地选择技巧构思属于自己风格懂得写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写作教学是一个永远都说不尽的话题,而教小学生写作的方法同样是见仁见智的悖论。不过,这个环节的关键是老师的适当指导——老师是最好的启蒙者。

  名人励志故事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刻苦练字。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三字经注释
  (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后来随着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性情才有了千差万别。)

  (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教育,他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始终如一。)

  (过去,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迁住所。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就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来教育孟子努力学习,不要自弃其功。)
  (窦燕山有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三十之后醒悟,改过行善,广行方便。他所教育的五个孩子,都相继登科,显亲扬名。)
  (生养子女却不交易良好的教育,这是做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没有严格要求,这是做老师的懒惰。)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这是不应该的。年轻时不读书学习,到年老时也不会什么作为了。)
  (璞玉如果不经过玉工的雕琢,就成不了精美的玉器。一个人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为人子弟,在年轻时,应当多多亲近名师贤友,学习礼节仪文之事。)
  (黄香九岁的时候,旧能为父母温暖枕席。孝敬父母,这是应当遵守的。)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能把大梨让给兄长。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这个道理应早知道。)
  (人生首要是孝敬父母、巡警兄长,其次是多见识天下之事,多闻古今之理。了解数理,懂得文理。)
  (数字从一开始,十个一为十,十个十为百,十个百为千,十个千为万。)
  (三才,指的是天才、地才、人才。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
  (古书上所说的三纲,是指君臣之间有忠爱之意,臣子服从君主;父子之间有天性之亲,子女服从父母;夫妇之间和睦相处,妻子服从丈夫。)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循环交替,运行不止,没有尽头。)
  (南方、北方、西方、东方是四面的方位,这四个方位是与中央点相对应而确立的。)
  (水火金木土是构成物质的五种元素,它是由天理所决定的。)
  (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五条准则,必须遵守,不容许紊乱。)
  (稻、粱、菽、麦、黍、稷是六种谷物,是人类的主要食物。)
  (马、牛、羊、鸡、犬、猪是人类所饲养的六种禽畜。)
  (高兴、生气、忧伤、害怕、倾慕、厌恶、嗜好,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七种感情。)
  (用匏、土、皮革、木、玉石、金属、丝、竹等八种材料制成八种乐器,称为八音。)
  (有高祖父声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本身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从高祖父到到玄孙,这是九族,体现着人们之间亲疏远近,老幼尊卑的伦常秩序。)
  (子女都要报答父亲的恩情,旗子要顺从自己的丈夫。各个要爱护弟弟,弟弟要尊敬哥哥。)
  (长辈和晚辈之间要讲究尊卑的次序,朋友之间要讲究信用和义气,君主对臣下要尊重,臣下对君主要忠诚。这十种大义对每个人来说都同样要遵守。)
  (凡是教育小孩子,必须给他讲解义理,考究实事,详细解释字义,说明在哪里停顿断句。)
  (读书学习的人,一定要从头开始。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论语》工氛围20篇,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的言论。)
  (《孟子》这部书工友7篇,内容是讲述道德,谈论仁义。)
  (《中庸》这篇,是子思的手笔。“中庸”的意思是待人接物要公平合理、不偏不倚。)
  (作《大学》的是曾子。《大学》主要讲述怎样提高自身修养、管理家庭乃至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方法。)
  (读通了《孝经》,再读熟四书,才能读像六经这样比较深奥的书。)
  (《读》、《书》、《礼》、《乐》、《易》、《春秋》号称“六经”,应当认真阅读研究。)
  (《连山》、《归藏》和《周易》,这是三种《易》经。)
  (《尚书》是部义理深奥的书,它的篇目有“典”、“谟”、“训”、“诰”、“誓”、“命”等。)
  (周公写了《周礼》一书,记载了当时朝廷设立六官的情况,保存; 治理国家的饿有关体制。)
  (大戴和小戴都曾汇编《礼记》并作注,记述了胜任的言论,完备地记录下上古的礼)
  (《诗经》氛围风、雅、颂三部分,应当认真诵读吟唱。)
  (《诗经》在传世过程中逐渐被人以往,于是孔子编写了《春秋》一书,将对历史任务的褒贬寓含在史实的记载中,分别忠善奸恶。)
  (为《春秋》作传的书有3种:《公羊传》、《左传》、《谷梁传》。)
  (经书全部读懂后,才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摘取其中的要义,记注其中的事例。)
  (诸子百家中的五子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通晓经书和子书后,再读各种史书。从中考究各朝代相承的系统,了解历史事件的始末。)
  (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这三人号称三皇,是上古社会的帝王。
  (唐尧和虞舜号称二帝,他们谦逊礼让,将帝位传给贤者,他们的时代被称为太平盛世。)
  (夏代的开国者是禹,商代的开国者是汤,周代的开国者是武王,这三人称为三王。)
  (从夏禹王开始,将君位传给儿子,使天下成为一家的天下。夏朝延续了四百年后灭亡。)
  (汤王讨伐夏桀,灭亡了夏朝,建立新国号商。商朝立国六百年,到商纣王时灭亡。)
  (周武王杀掉商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立国八百年,是所有王朝中最长久的一个朝代。)
  (周朝自迁都洛阳后,朝廷纲纪不振。各诸侯互相发动战争,说客们逞弄口舌到处游说。)
  (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有五霸逞强,战国时代则有七国争雄。)
  (秦王赢政吞并六国,同意天下,建立秦朝。秦朝传到二世时就被推翻,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又开始争夺天下。)
  (汉高祖兴起,建立汉王朝基业。到孝平帝时,王莽篡位。)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汉光武帝消灭王莽,中兴汉室,称为东汉。汉朝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时灭亡。)
  (魏、蜀、吴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这个时代称为三国时代。司马炎灭三国而建晋朝,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相继更迭,这四个朝代称南朝,都把金陵作为都城。)
  (与南朝同时并存的统治北方的王朝称北朝。自北魏开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东魏被北齐所代,西魏被北周所代。)
  (等到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后,只传了一代,便失去了天下。)
  (唐高祖李渊起仁义之师,消除了隋代的动乱,开创了唐王朝的基业。)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唐朝工传了20代,近300年,后被梁所灭。)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他们都各有由来。)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宋太祖赵匡胤兴起,接受后周皇帝的禅让而建立宋朝。宋朝共传了18代,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
  (在北方有辽与金,他们的首领也称帝。等到金灭辽时,宋朝仍然存在。)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到元朝兴起的时候,金国的统治就结束了。宋朝同样被元所灭。)
  (元朝到了中国后,兼并了西部与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传国九十年,元朝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长期亲自督师作战,夺取天下。太祖传位给建文帝,建文帝只在位四年就失去了帝位。)
  (明成祖等上皇位后,改年号永乐,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到崇祯帝时,因李自成攻入北京,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二十二史全在这里了,它记载了各朝各代治乱之迹,从中可以了解王朝兴衰的原因。)
  (阅读史书者,必须考究君臣纪传之实录,通晓古今发生的事件,就像亲眼见到一样。)
  (在读书时,要作到口里吟诵,心里思考,早晚心思都用到这上面。)
  (从前孔子曾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古代的圣人尚且如此勤学好问,普通人更应该发奋努力。)
  (宋朝的中书令赵普研读〈论语〉。他在做官之后,学习还十分勤奋。)
  (汉代的路温舒和公孙弘两人,一个把书抄在蒲席上学习,一个把书抄在竹简上学习。他们没钱买书,且能如此自勉而努力学习。)
  (晋代孙敬读书至深夜,为防瞌睡将头发悬于梁上,战国苏秦读书困倦时用利锥刺股。这两人都没有老师的教诲,自己就能勤奋刻苦。)
  (晋代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明读书,晋代孙康冬夜借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佳丽虽然贫困,但还是继续学习。)
  (像汉代朱买臣边砍柴边读书,像隋代李密边放牛边读书。他们虽然身体劳累,但还是坚持苦学。)
  (宋代苏洵,到了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成为大文学家。)
  (苏洵年纪已大时,还悔恨读书太迟。像你们小孩子,更应该早思读书。)
  (像宋代的梁灏,在82岁时在朝廷应对。得中状元。)
  (梁灏82岁中了状元,众人都感到惊奇。你们小孩子,更应该立志。)
  (祖莹8岁时就能咏诗成章。李泌7岁时就能当场作棋赋。)
  (祖莹和李泌聪明透顶,使人们都感到惊奇。你们这些幼小的学生,应当向他们学习。)
  (蔡文姬博学通音律,谢道韫聪慧能咏诗。)
  (蔡文姬和谢道韫身为女子,尚且如此聪明,你们这些男子。更应当自我警示。)
  (唐代的刘晏,刚刚7岁,就被皇帝称为神童,授予翰林正字的官职。)
  (刘晏虽然年幼。已经做了官。你们作为年幼的学生,应当勉力达到这样的效果。有作为的人,也应像刘晏那样。)
  (狗能守夜看户,鸡能黎明报晓。人如果不学习,怎么做人呢?)
  (蚕可以吐丝,蜜蜂可以酿蜜。人如果不学习,那还不如这些动物。)
  (在幼时学习,以后就能有所作为,上能辅佐君主,下能恩泽百姓。)
  (有所作为后,就能使自己名声远扬,显耀父母,光宗耀祖,使后代富裕。)
  (人们往往留给子孙后代满箱金银,我教育子孙的,只有一部经书而已。)
  (只要勤奋,就会有所成就,而游戏光阴则没有什么益处。一定要注意啊,应当勉励自己勤奋学习。)
  必须从生活的联系中给予恰当的指导,扩大写作文的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3
教小学生怎么写作文

教小学生写作文的前提仍是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是一条写作教学公认的真理了。因为在新课标已明确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写作是一次模拟尝试与人交流沟通的活动;而且在认知教学理论中,“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恰好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呢?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鼓励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尤其是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肯定,调动他们写作文的积极性。根据他们想表达的渴望,克服了怕写作文的心理。而写作教学中提倡“先放后收”的建议,就是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学会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平台,激发兴趣,然后再慢慢地向审题方面靠拢,这样就解决了写作中“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有了兴趣只是写作的心理需求,但从想到写还需一大步的跨越。对于小学生写作文的基础,第一要紧的是注重基本功训练:组词、造句、成篇。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练习过程。

组词,体现了字与字之间的结合魅力,如动宾搭配是动作的表达,偏正结构是润色的作用。造句,特别是扩句,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想象能力。成篇,要求有条理地表述,清楚地展现逻辑顺序。而这些训练都是基于他们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日常生活和丰富自己的见闻,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从生活的联系中给予恰当的指导,扩大写作文的内容。

产生的兴趣和基本功的训练并不能代表写好了一篇习作,而只是说明了习作的完成。要写好一篇习作,少不了写作技巧的运用。

写作技巧又因内容的表达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写人,必须抓住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可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写事,注意事件的完整性表述,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要抓住重点;写景,注重的是形状、色彩、声音、静态、动态的特征和空间顺序的合理安排。但是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指导,如果只是做到这一步而不往下走,那么就会使学生感到空洞与抽象。那么下一步应该是什么呢?我主张从摹仿入手——这是训练他们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方法。分模版来摹仿,先给范文,再讲规则,最后进入实践操作,远离了理论的抽象性,同时也无形中让他们掌握了写作规律。当他们都对各个版块的技能熟练了,作为教师的作用又凸显了——引导他们灵活地选择技巧构思属于自己风格懂得写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写作教学是一个永远都说不尽的话题,而教小学生写作的方法同样是见仁见智的悖论。不过,这个环节的关键是老师的适当指导——老师是最好的启蒙者。

名人励志故事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刻苦练字。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三字经注释
(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后来随着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性情才有了千差万别。)

(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教育,他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始终如一。)

(过去,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迁住所。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就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来教育孟子努力学习,不要自弃其功。)
(窦燕山有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三十之后醒悟,改过行善,广行方便。他所教育的五个孩子,都相继登科,显亲扬名。)
(生养子女却不交易良好的教育,这是做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没有严格要求,这是做老师的懒惰。)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这是不应该的。年轻时不读书学习,到年老时也不会什么作为了。)
(璞玉如果不经过玉工的雕琢,就成不了精美的玉器。一个人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为人子弟,在年轻时,应当多多亲近名师贤友,学习礼节仪文之事。)
(黄香九岁的时候,旧能为父母温暖枕席。孝敬父母,这是应当遵守的。)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能把大梨让给兄长。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这个道理应早知道。)
(人生首要是孝敬父母、巡警兄长,其次是多见识天下之事,多闻古今之理。了解数理,懂得文理。)
(数字从一开始,十个一为十,十个十为百,十个百为千,十个千为万。)
(三才,指的是天才、地才、人才。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
(古书上所说的三纲,是指君臣之间有忠爱之意,臣子服从君主;父子之间有天性之亲,子女服从父母;夫妇之间和睦相处,妻子服从丈夫。)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循环交替,运行不止,没有尽头。)
(南方、北方、西方、东方是四面的方位,这四个方位是与中央点相对应而确立的。)
(水火金木土是构成物质的五种元素,它是由天理所决定的。)
(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五条准则,必须遵守,不容许紊乱。)
(稻、粱、菽、麦、黍、稷是六种谷物,是人类的主要食物。)
(马、牛、羊、鸡、犬、猪是人类所饲养的六种禽畜。)
(高兴、生气、忧伤、害怕、倾慕、厌恶、嗜好,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七种感情。)
(用匏、土、皮革、木、玉石、金属、丝、竹等八种材料制成八种乐器,称为八音。)
(有高祖父声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本身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从高祖父到到玄孙,这是九族,体现着人们之间亲疏远近,老幼尊卑的伦常秩序。)
(子女都要报答父亲的恩情,旗子要顺从自己的丈夫。各个要爱护弟弟,弟弟要尊敬哥哥。)
(长辈和晚辈之间要讲究尊卑的次序,朋友之间要讲究信用和义气,君主对臣下要尊重,臣下对君主要忠诚。这十种大义对每个人来说都同样要遵守。)
(凡是教育小孩子,必须给他讲解义理,考究实事,详细解释字义,说明在哪里停顿断句。)
(读书学习的人,一定要从头开始。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论语》工氛围20篇,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的言论。)
(《孟子》这部书工友7篇,内容是讲述道德,谈论仁义。)
(《中庸》这篇,是子思的手笔。“中庸”的意思是待人接物要公平合理、不偏不倚。)
(作《大学》的是曾子。《大学》主要讲述怎样提高自身修养、管理家庭乃至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方法。)
(读通了《孝经》,再读熟四书,才能读像六经这样比较深奥的书。)
(《读》、《书》、《礼》、《乐》、《易》、《春秋》号称“六经”,应当认真阅读研究。)
(《连山》、《归藏》和《周易》,这是三种《易》经。)
(《尚书》是部义理深奥的书,它的篇目有“典”、“谟”、“训”、“诰”、“誓”、“命”等。)
(周公写了《周礼》一书,记载了当时朝廷设立六官的情况,保存; 治理国家的饿有关体制。)
(大戴和小戴都曾汇编《礼记》并作注,记述了胜任的言论,完备地记录下上古的礼)
(《诗经》氛围风、雅、颂三部分,应当认真诵读吟唱。)
(《诗经》在传世过程中逐渐被人以往,于是孔子编写了《春秋》一书,将对历史任务的褒贬寓含在史实的记载中,分别忠善奸恶。)
(为《春秋》作传的书有3种:《公羊传》、《左传》、《谷梁传》。)
(经书全部读懂后,才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摘取其中的要义,记注其中的事例。)
(诸子百家中的五子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通晓经书和子书后,再读各种史书。从中考究各朝代相承的系统,了解历史事件的始末。)
(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这三人号称三皇,是上古社会的帝王。
(唐尧和虞舜号称二帝,他们谦逊礼让,将帝位传给贤者,他们的时代被称为太平盛世。)
(夏代的开国者是禹,商代的开国者是汤,周代的开国者是武王,这三人称为三王。)
(从夏禹王开始,将君位传给儿子,使天下成为一家的天下。夏朝延续了四百年后灭亡。)
(汤王讨伐夏桀,灭亡了夏朝,建立新国号商。商朝立国六百年,到商纣王时灭亡。)
(周武王杀掉商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立国八百年,是所有王朝中最长久的一个朝代。)
(周朝自迁都洛阳后,朝廷纲纪不振。各诸侯互相发动战争,说客们逞弄口舌到处游说。)
(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有五霸逞强,战国时代则有七国争雄。)
(秦王赢政吞并六国,同意天下,建立秦朝。秦朝传到二世时就被推翻,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又开始争夺天下。)
(汉高祖兴起,建立汉王朝基业。到孝平帝时,王莽篡位。)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汉光武帝消灭王莽,中兴汉室,称为东汉。汉朝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时灭亡。)
(魏、蜀、吴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这个时代称为三国时代。司马炎灭三国而建晋朝,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相继更迭,这四个朝代称南朝,都把金陵作为都城。)
(与南朝同时并存的统治北方的王朝称北朝。自北魏开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东魏被北齐所代,西魏被北周所代。)
(等到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后,只传了一代,便失去了天下。)
(唐高祖李渊起仁义之师,消除了隋代的动乱,开创了唐王朝的基业。)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唐朝工传了20代,近300年,后被梁所灭。)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他们都各有由来。)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宋太祖赵匡胤兴起,接受后周皇帝的禅让而建立宋朝。宋朝共传了18代,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
(在北方有辽与金,他们的首领也称帝。等到金灭辽时,宋朝仍然存在。)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到元朝兴起的时候,金国的统治就结束了。宋朝同样被元所灭。)
(元朝到了中国后,兼并了西部与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传国九十年,元朝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长期亲自督师作战,夺取天下。太祖传位给建文帝,建文帝只在位四年就失去了帝位。)
(明成祖等上皇位后,改年号永乐,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到崇祯帝时,因李自成攻入北京,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二十二史全在这里了,它记载了各朝各代治乱之迹,从中可以了解王朝兴衰的原因。)
(阅读史书者,必须考究君臣纪传之实录,通晓古今发生的事件,就像亲眼见到一样。)
(在读书时,要作到口里吟诵,心里思考,早晚心思都用到这上面。)
(从前孔子曾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古代的圣人尚且如此勤学好问,普通人更应该发奋努力。)
(宋朝的中书令赵普研读〈论语〉。他在做官之后,学习还十分勤奋。)
(汉代的路温舒和公孙弘两人,一个把书抄在蒲席上学习,一个把书抄在竹简上学习。他们没钱买书,且能如此自勉而努力学习。)
(晋代孙敬读书至深夜,为防瞌睡将头发悬于梁上,战国苏秦读书困倦时用利锥刺股。这两人都没有老师的教诲,自己就能勤奋刻苦。)
(晋代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明读书,晋代孙康冬夜借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佳丽虽然贫困,但还是继续学习。)
(像汉代朱买臣边砍柴边读书,像隋代李密边放牛边读书。他们虽然身体劳累,但还是坚持苦学。)
(宋代苏洵,到了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成为大文学家。)
(苏洵年纪已大时,还悔恨读书太迟。像你们小孩子,更应该早思读书。)
(像宋代的梁灏,在82岁时在朝廷应对。得中状元。)
(梁灏82岁中了状元,众人都感到惊奇。你们小孩子,更应该立志。)
(祖莹8岁时就能咏诗成章。李泌7岁时就能当场作棋赋。)
(祖莹和李泌聪明透顶,使人们都感到惊奇。你们这些幼小的学生,应当向他们学习。)
(蔡文姬博学通音律,谢道韫聪慧能咏诗。)
(蔡文姬和谢道韫身为女子,尚且如此聪明,你们这些男子。更应当自我警示。)
(唐代的刘晏,刚刚7岁,就被皇帝称为神童,授予翰林正字的官职。)
(刘晏虽然年幼。已经做了官。你们作为年幼的学生,应当勉力达到这样的效果。有作为的人,也应像刘晏那样。)
(狗能守夜看户,鸡能黎明报晓。人如果不学习,怎么做人呢?)
(蚕可以吐丝,蜜蜂可以酿蜜。人如果不学习,那还不如这些动物。)
(在幼时学习,以后就能有所作为,上能辅佐君主,下能恩泽百姓。)
(有所作为后,就能使自己名声远扬,显耀父母,光宗耀祖,使后代富裕。)
(人们往往留给子孙后代满箱金银,我教育子孙的,只有一部经书而已。)
(只要勤奋,就会有所成就,而游戏光阴则没有什么益处。一定要注意啊,应当勉励自己勤奋学习。)
第2个回答  2009-07-30
呵呵。。。
这些东西,如果有时间还是自己找吧,别人一是不会用心给你找,而是找来的也不一定合适啊。。。
第3个回答  2009-07-21
去www ks5u com高考资源网,绝对有的
第4个回答  2009-07-20
从百度上面找找,应该能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