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硬环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广州开发区通过与广州高新区合并,设立出口加工区,建设东区、永和经济区和广州科学城,使区域空间进一步拓展,区域面积由建区初期的9.6平方公里扩展到2000年的88.77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广州开发区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规划”,进行大规模区域开发建设。至2000年止,广州开发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71.18亿元。广州开发区已经从建区初期单纯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逐步进入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做好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并重视以人为本,做好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的综合型经济园区的建设时期。
在区位交通体系建设方面,截至2000年底,广州开发区已建成可通车道路136公里,区域内有夏港大道、罗南大道、永和隧道、永和大道等主干道连接各片区。其中,1997年投资1亿元建设的永和隧道竣工通车后,永和经济区至西区的距离由原来的28公里缩短为16公里,永和经济区至广深高速公路的距离由原来的16公里缩短为6公里。主干道路的建成,使区内交通十分便捷,从西区到东区为15分钟车程,到永和经济区为30分钟车程。与此同时,广州开发区努力开拓水路运输通道。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开发区于西区设立了国家一类口岸——穗港东江客运口岸,开通广州开发区至香港中港城的海上高速客运航线,准许中外籍国际航行船舶停靠,口岸已成为广州与国际市场联结的一个重要通道。
在工业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供电、供水、供汽、排水、排污、电信系统日趋完善。至2000年止,广州开发区自有发电能力67.7万千瓦,建有专用配电房19座;建成2个供热厂,每小时供汽能力达38吨;供水管道达130公里,日供水能力15万立方米;建成排水、排污管道560公里。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区内电信系统,电话交换机装机容量8万门,建成了EDI(数据交换)网络中心和广州开发区局域网、广域网,并与国内外电脑网络连接;建有电传、数据传输、图文传真、移动电话等直通世界各地的通信系统及标准化邮局,提供国际国内EMS等多种邮政服务。
在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广州开发区西区已经形成青年路、普晖村、金碧等多个配套比较完善的生活居住小区,形成了区域商贸、居住中心。已经建成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文体中心等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区域内建有一所中学、两所小学和幼儿园,设有广州开发区医院等,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方便的生活服务。
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广州开发区以“创建环保模范城”为目标,以创建“绿色社区”为重点,不断加强环境治理工作,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各项建设工作同步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合格执行率为100%;至2000年止,有2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认证。注重抓好废水、废气和固体污染物的治理,一方面加快区域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西区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已达3万立方米,全区工业废水处理率和达标率均大于85%;另一方面,加强环境监测工作,设立了区环境监测站对区内环境进行监测,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一直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行环境治理的同时,广州开发区大力营造优美环境,以增强和提高广州开发区的吸引力及文化品位,开展了区容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和文明小区建设。2000年,全区共有永久绿地50.5万平方米,整体绿化面积已达30.7%,绿化覆盖率达35.5%。1997年,广州开发区被评为“全国开发区投资环境50强单位”。2001年,友谊路等5条道路被评为市容样板路,同年,广州开发区获得“广州市‘三年一中变’优良单位”称号,区域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