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现场救护的原则和步骤有哪些

如题所述

现场救护的原则:

1、先抢后救:使处于危险境地的伤病员尽快脱离险地,移至安全地带后再救治。

2、先重后轻:对大出血、呼吸异常、脉搏细弱或心跳停止、神志不清的伤病员,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挽救生命。昏迷伤病员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伤口处理一般应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并尽快妥善地转送医院。

3、先救后送:现场所有的伤病员需经过急救处理后,方可转送至医院。

现场救护的步骤有:

1、现场评估、判断伤病情。

2、及时呼救,先救生命,再治伤病。

3、脱离现场、安全转移。

一、外伤出血急救:

主要是全身软组织损伤出血,临时急救止血包括六种方法:

1、加压包扎法: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如井下可用毛巾直接捆住出血部位,以减少出血。

2、缚带止血法:可用橡皮管、毛巾,切忌用绳索、铁丝、雷管线、以免缚住过久造成远端缺血坏死或损伤。如:上臂中1/3上止血的横神经。应缚住伤口上方。

3、加垫止血法:主要用于前臂、手和小腿。足的出血方法是将棉垫或布块垫放在肘窝或 窝部,使肘关节或膝关节尽量屈曲,并做8字形包扎。

4、充填止血法:如软组织损伤局部缺损,尽量找干净的棉垫或纱布,毛巾填充缺损处,然后包扎即可。

5、直接指压法:如现场没有毛巾、纱布,可直接用手按压出血部位。

6、间接指压法:用手指按压伤口近端或伤口近端血管博动处。

二、骨折的临时急救处理:

1、看伤肢是否变形,触摸是否有骨擦音。

不要慌张、盲目搬动伤员,还要观察伤员是否清醒、瞳孔的变化(如散大等)。

2、抢救生命

如骨折较重,或造成内伤导致失血或疼痛性休克,可用大指按压人中穴或涌泉穴,可找如针尖大小的利器针刺十宣穴。

3、骨折临时固定法

(1)、目的:减少疼痛及继发损伤,减少断端的再移位,可以避免加重骨折端附近组织、神经、血管的损伤,便于搬运。

(2)、固定材料:木板、木条、木棒、毛巾、皮带,为了减少皮肤损伤,在骨突部位或变形部位用毛衣或衣物衬垫。

①、上肢骨折固定可直接用毛巾或皮带将上肢捆在躯干上。

②、下肢骨折固定可用木板条伸直位从腋下至脚跟,捆在伤肢侧位。

3)、背椎骨折处理:应牵引下平放木板搬运

搬运方法有滚动式、平托法两种。尽量用双手托住背部、腰部、骶部和下肢。颈椎受伤,应保持中立位,头颈两侧用衣服或其它垫保护,不要头歪向一方。

滚动式:即采用整个躯体直体翻滚,不能使肢体及腰背弯曲。

平托法:即多人搬运,整个躯干抬起放在木板上,躯干不能屈曲。

三、循环呼吸骤停的抢救

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循环呼吸的突然停止和意识的丧失。

1、诊断标准:①、触摸心脏博动消失。②、瞳孔散大。③、触摸颈动脉消失。④、呼吸停止。⑤、面色灰白、口唇紫绀、意识丧失。

2、现场急救:一是及时。二是方法得当。

(1)、保持呼吸道畅通,清除口中异物。

(2)、人工呼吸,心脏按摩。

四、电击伤抢救

1、切断电源、脱离电器。

2、击伤后对神志清楚的伴有心慌、全身软弱者休息数天,并观察。

3、对伤后呼吸停止,心跳存在的用人工呼吸法,包括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压胸式人工呼吸,呼吸频率每分钟12次左右。

4、对心博停止,呼吸存在的,主要进行心脏按摩也可辅助人工呼吸,首先选择胸外心脏按摩法,手掌压迫的部位要准确,用力要适当,每分钟60次左右。

5、心博与呼吸同是停止的,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五、心脏复苏法:

1、叩击心前区:

左手掌覆于病员心前区,右手握拳捶击左手背数次,一般心脏停博后一分半钟内,心前区叩击可使心脏复跳。

2、胸外心脏挤压:

病员仰卧硬板床或地上,头部略低,足部略高,以左手掌置于病员胸骨下半段,以右手掌压于左手掌背面,挤压时手臂与病员胸骨垂直,用力急剧压下,然后放松,加压后使胸骨下段下陷3~4厘米,每分钟60~80次/分。

3、人工呼吸:

托起下颌,尽量使头部后仰,一手捏住病员鼻孔以免漏气,以病员口对口吹气,直至胸部扩张为止,然后放开病员鼻孔,让气从病员肺部排出,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左右。

注意:吹气压力不宜过高,易造成肺泡破裂,胃胀气和影响循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16

  一、现场救护原则 :

  1、现场进行检伤、分类、包扎止血、固定等救护后再行搬运及护送。

  2、用装备齐全的救护车护送危重伤员,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3、护送途中对危重伤员要有医护人员护送,密切观察伤员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应记录尿量等情况,注意保温和防尘。应保护好创面,防止创面再次感染。

  4、判断有吸入性损伤或在途中有发生气道梗阻可能的危重伤员,应在护送前进行气管切开术,以防止护送途中发生窒息而死亡。

  5、尽量减少伤员的搬动,防止发生意外。

  6、对于创伤患者、疼痛明显的伤员,在无明显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使用小剂量度冷丁、曲马多镇痛,防止发生创伤性休克。

  7、在搬运和护送中,要将伤员固定牢固,防止过度颠簸导致加重休克的程度。

  8、到达医疗机构后,应及时介绍伤情和处理经过。

  二、现场救护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1、检查意识、呼吸、脉搏等状况及处理严重出血。

  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3、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4、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区。

  5、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液运行情况。

  6、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7、预防休克的发生。

  8、如果离断肢残端出血多,呈喷射状,应先用指压止血法止血,然后上止血带,再行包扎。

  9、对离断的肢体,应用三角巾、无菌敷料或清洁布料包扎好,外面套一层塑料袋,放在另一装满冰块或冰棍的塑料袋中保存。

  10、用大量纱布压在肢体残端,采取回返式包扎法加压包扎。

  11、如果离断的肢体留有部分相连,则直接包扎,并按骨折固定法进行固定。

  12、如有大的骨块脱出,应同时包好,一同送医院。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6
现场救护目的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在生命得以挽救,伤病情得以防止进一步恶化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减少伤残的发生,尽量减轻病痛,对神志清醒者要注意做好心理护理,为日后伤员身心全面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总之,要记住现场救护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
  ——迅速判断致命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循环稳定;
  ——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CPR)。
  无论是在作业场所、家庭或在马路等户外,还是在情况复杂、危险的现场,发现危重伤员时,“第一目击者”对伤员的救护要做到:
  (1)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
  (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员的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4)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措施减轻伤员的痛苦。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一)自救、互救
  1.紧急呼救
  当紧急灾害事故发生时,应尽快拨打电话120、110呼叫急救车,或拨打当地担负急救任务医疗部门的电话。
  2.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在事故的抢救工作中不要因忙乱而受到干扰,被轻伤员喊叫所迷惑,使危重伤员落在最后抢出,处在奄奄一息状态,或者已经丧命,故一定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总原则。
  3.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
  在可能再次发生事故或引发其他事故的现场,如失火可能引起爆炸的现场,应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或有害气体中毒等,确保救护者与伤者的安全。
  4.先分类再运送
  不管伤轻伤重,甚至对大出血、严重撕裂伤、内脏损伤、颅脑损伤伤者,如果未经检伤和任何医疗急救处置就急送医院,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必须坚持先进行伤情分类,把伤员集中到标志相同的救护区,有的伤员需等待伤势稳定后方能运送。
  5.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救护人员应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通常先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应该担负现场抢救的组织指挥职责。
  6.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
  一切有生命威胁的刺激对人都能引起强烈的心理效应,‘进而影响行为活动。灾害给伤员造成的精神创伤是明显的,对伤员的救护除现场救护及早期治疗外,尽可能减轻其精神上的创伤。
  7.伤面的救护措施
  为应对紧急情况,员工和公民都应学习和掌握采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对伤员进行紧急处理。
  8.正确处理窒息性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
  存在窒息性气体的事故现场,引起危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快速性、高度致命性,救护人员应戴防护用具,正确施救,以降低死亡率,并防止救护人员中毒。
  9.尽力保护好事故现场
  (二)现场伤情、伤员分类和设立救护区标志
  救护中为减少抢救的盲目性,节省时间,较准确地按伤情分别进行有组织的救护,快速进入“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医护人员的作用,把救护力量投入到最需要救护的伤员身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14
  现场救护的原则:
  1、先抢后救:使处于危险境地的伤病员尽快脱离险地,移至安全地带后再救治。
  2、先重后轻:对大出血、呼吸异常、脉搏细弱或心跳停止、神志不清的伤病员,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挽救生命。昏迷伤病员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伤口处理一般应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并尽快妥善地转送医院。
  3、先救后送:现场所有的伤病员需经过急救处理后,方可转送至医院。
  现场救护的步骤有:
  1、现场评估、判断伤病情。
  2、及时呼救,先救生命,再治伤病。
  3、脱离现场、安全转移。
  
第4个回答  2020-04-2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