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辞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文辞的意思是指言词动听的辞令和文章,这个词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文:文字的本义是指丝织品上纵横交错的条理、图形,花纹,后来也指其他相关的东西,如文彩、文明、文化、文才等。文字广泛用于人名,所取意义主要包括:华美,有文采、文化、文明、文辞、有文质彬彬的修养。辞:本义指诉讼,打官司。后用于指优美的语言、言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告别,辞退等。

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提到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这句话,意思是在辞章拙劣的文章中间,人们所读到的永远只是干瘪的词汇,刻板的句法、章法,即使这种文章把意思大体表达出来了,也会因为它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不愿意亲近。所以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辞的其他出处

1、《战国策·秦策一》:“繁称文辞,天下不治。”《韩诗外传》卷十:“故使者必矜文辞,喻诚信,明气志,解结申屈,然后可使也。”

2、《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可概见,何哉。”

3、《史记·儒林列传》:“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

4、《史记卷六十三王世家》:“天子恭让,群臣守义,文辞烂然,甚可观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