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圣孟子说浩然之气,那浩然正气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出自《孟子》根据孟子的阐述,浩然之气的主要形式是“至大至刚”,从其中的详细内容看,其和“配义有道”有着一样的性质,孟子则认为气既然存在于天地之间,那么肯定会有很强的气势,产生强大气势的原因是因为气的生成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直养出自《孟子》的“正直之气”和“养之以义”。所以后人将“直”都解释为义,虽然义和正直在意思上有着详尽的地方,但是从其本质意义上讲,都是指直接、不邪、顺者的意思,从而引发出正直、挺直等义项。“无害”在后儒中经常用损害来理解其中的害,虽然字体相似,但是其意思有着很大的差别,这里的害应当是自然的,是由人自身的“四端”所产生的,并没有外力的任何干涉,拔苗助长这一文也正是为了强调这一道理写出来的。对于这个“害”,指的是人们的“四端”在进行扩充的时候,人们需要顺其发展,不能使用外力去干涉,去阻碍它。如果用损害来解释这个字,则应当从相同的角度出发,指出自己的浩然之气在人们自身的“四端”那里,需要自然而然地顺直生长出来,在浩然之气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能去干涉其发展。孟子认为浩然之气的养成中,义有着很强的作用,并且孟子对于告子的“仁内外义”秉持着自己独立的态度,但这并不能表示孟子没有心外之义,孟子主张性善论,对道德标准中的义认为是每一个人都该拥有的。孟子认为的义是从内心萌发增生,一直存于自己内心,对个人对外在事物和社会的认识有着较高的强调作用。因此他所说的义就是根据自己的想法,遵循“四端”的基本道义,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集合起来就是“集义”。道即是天道,孟子对于天地间事物的认识有一套自己的体系,他认为人性、人道、天道,具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极力主张性善,对于人性善的理解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阐释的,孟子认为人心天生具有四端,这是人之性情的根本所在之处,所以人心向善也代表了性善。因为孟子人性论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人性论去展现心性,通过对心善的合理使用证明人的性善,并且这两者并不是从外获得的,而是从自身内心迸发的,要求人们需要遵从人的善性引导与规范。“知言”也和浩然之气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知言”并非是知道自己所说的,而是知道别人表达的意思,在和他人交流的这方面,孟子是善于理解他人的,并且孟子也有着很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来源:大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