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简介,20个字

如题所述

中秋节,它的日子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有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习俗。2006年,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文人或相邀至寺观之中赏月相对,或相邀至亭台酒肆中把酒抒情,但这种文人风尚并没有最终形成一个节日。来源:雪豆月读·中年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