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编入教材,为什么要删去最后一句话呢?

如题所述


一、《卖油翁》的最后一句话

结果老者回答他说:“无他,但手熟尔!”陈尧不服气,卖油老者就拿出一枚铜钱,放到一个葫芦口上,再用勺子取油,将油通过铜钱上的孔,倒进油葫芦里,一滴油都没有洒出来,陈尧惊呆了!卖油老者又笑着对他说了一遍,“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欧阳修这一句话的内涵,历来有争议。

表面上看来,它可以理解成“陈尧认可了卖油翁的说法”,但是他却认为卖油翁“说了和没说一样”,于是通过“笑而遣之”的方式 ,表现出陈尧的自大傲慢。

事实上,它

二、“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

“庖丁解牛”的典故大意是讲一个叫庖丁的屠夫,通过多年的观察与练习后,获得了“游刃有余”的杀牛技术。他在杀牛时,从不用蛮力去砍牛骨,而是用尖刀穿过牛身上的骨骼,哗啦一动刀子,牛肉和骨架就分开了。“轮扁斫轮”则是讲的一个叫轮扁的造车工匠,以制造木车轮为例,劝诫齐桓公不要“读死书”。


表面上看,这两个典故都是在说:一个人通过反复的观察与练习,可以获得一门精湛的技艺。

但是《轮扁斫轮》中,神匠轮扁的技艺,完全是通过“个人经验”取得的。故事的重点,则是在批判齐桓公通过书本获取“圣人经验”的做法。轮扁认为:

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卖油翁》,就明白陈尧为何会笑着把他打发走了。

第一种解释:

而卖油翁在表演完倒油之后,只说了一句:熟能生巧。陈尧心想:这难道不是庄子八百年前讲过的老话儿吗?并且庄子讲得比你还要透彻,我还需要你来说!于是就把卖油翁给打发走了!


第二种解释:

陈尧不认同“惟手熟尔”的说法。陈尧作为一个神箭手,不认同一个人单凭着刻苦练习,就可以习得箭术。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除了靠天赋与努力,对前人经验的继承也十分重要。

“惟手熟尔”和“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一样,过分重视个人经验的积累,完全否定了对前人经验的学习与继承,因此陈尧笑着把他打发走了。

三、欧阳修的创作意图

《卖油翁》出自欧阳修的《归田录》,

目的是“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

与此同时,他又感觉

“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

也就是说,欧阳修希望通过记录这些野史逸闻,让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在选题与思想方面,

他不想因循世俗,必须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无他,惟手熟尔”,事实上就是一个当时“陈旧”的见解。


针对这一句话,不同观念的人,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有所建明,以为补益”,才是欧阳修想要达到的目的。

结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