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我们都知道,那阿司匹林有没有什么传奇?

如题所述

经历了3000多年,从柳树皮逆袭成神药,阿司匹林如此无处不在,但你对它知道多少呢?且看阿司匹林的传奇和争议。

  神药阿司匹林的历史像人类文明一样悠长久远,从最初的消炎镇痛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再到其在肿瘤及其他领域中最新的研究进展。阿司匹林堪称“神药“无疑,然而,该“神药”似乎有跌落“神坛”之势

  公元前1500-1800年,柳树皮-迷之又迷的草根时期

  公元前1534年,古埃及人将柳树用于消炎镇痛;公元前400年,古希腊人给妇女服用柳叶煎茶以减轻分娩痛苦;200年,中国古人使用柳树皮治疗各种生活常见痛楚;1758年,英国教士发现晒干的柳树皮对疟疾发热、疼痛有效。

  中国古人可谓较早较完整地记载了柳树皮的适应症。《神农本草经》曰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本草纲目》曰柳叶煎之,可疗心腹内血、止痛,治疥疮;柳枝和根皮,煮酒,漱齿痛,煎服制黄疸白浊;柳絮止血、治湿脾,四肢挛急。

  这草根是抓住了什么机遇竟如此得以改写命运、不论贫富地风靡每个家庭?17、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机化学飞速发展解开了柳树皮的千古之谜

  其功效的分子——水杨酸。


  1820-1900年,阿司匹林发现的纵横史

  1828年,法国药学家Leroux和意大利化学家Piria成功地提纯出水杨苷(Salicin),至此阿司匹林才正式登台;1838年,Piria从晶体中提取到更强效的化合物,并命名为水杨酸。1852年,加拿大化学教授Gerhart发现水杨酸分子结构,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水杨酸,然而该化合物不纯且不稳定,故无人问津。

  19世纪晚期,水杨酸盐类开始其漫长的临床研究之旅;1876年,英国医生Maclagan在《柳叶刀》,发表首个含水杨酸盐类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发现水杨苷能缓解风湿患者的发热和关节炎症,水杨酸钠开始用于解热镇痛和关节炎以及痛风等疾病治疗。

  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通过;德国拜耳药厂正式生产,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从此阿司匹林成为世界上极为畅销的药物;拜耳在世界各地设立阿司匹林生产基地。

  拜耳公司专利、商标的多舛命运

  1914年,一战爆发,席卷欧、亚、美洲和美洲,拜耳公司很快成了战争的受害者,生产销售受到严重影响;1919年,德国战败,拜耳公司的海外资产(专利、商标)作为战争赔偿被胜利的英、法、美等获得。

  战后,在美国和加拿大,Sterling Drug公司以五百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拜耳公司的资产包括拜耳的名称和著名商标的使用权,在美国不得不以另一名字销售阿司匹林;1994年,拜耳公司以10亿美元再从美国买回阿司匹林的产权。

  阿司匹林的“神药”地位

  阿司匹林常被视为“万能药”,用作止痛剂、解热药和消炎药,防止血小板在血管破损处凝集,有抗凝作用,治疗某些特定发炎性疾病,如川崎氏病、心包炎、风湿热等,高风险患者长期服用以预防心脏病、中风与血栓,预防特定几种癌症,特别是直肠癌,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批准用于心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

  关于此款“神药”的争议

  阿司匹林在被广泛应用的一级预防中争议不断,2019年,被纳入13项RCT试验,共164225名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其预防疾病有一定成效,但也显著增加出血、颅内出血及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简而言之,长期服用出血的副作用风险会大于其预防出血的可能。如何看待神奇和争议,其在一级预防的作用仍是至关重要,使用前评估心脑血管发生风险/出血风险应根据病情权衡利弊,个体化规范治疗才是王道。

  阿司匹林临床新用

  进来有不断的相关研究显示其临床新适应症,预防认知功能下降及阿尔茨海默症,以改善抑郁和精神分裂症,显著减缓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程,其在其他肿瘤方面的应用也正在研究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6
阿司匹林是非常偶然,所以才发现的,一个药至今还很有用,许多人都在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