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六大名著为何变成了四大名著?

如题所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四大名著的存在,而并没有六大名著这种说法。而且每每提及前者的时候,大家都会立即想到《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可实际上,在很久以前,我国是存在后者这种说法的,而且能进排行榜前四名的名著也并非是这四本书。


一、明朝最开始时界定的“四大名著”。


早在明朝时,一位叫王世贞的文学家就已经提出了“四大奇书”的概念。只不过在那个时候,他觉得能够有资格被选中的名著只有《史记》、《庄子》、《水浒传》和《西厢记》罢了。如此看来,这与我们现在熟知的那四部名气很大的著作的具体书目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当然了,这其中多少也跟某些名著在当时还尚未出现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被称为现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因为它是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出来的,明代的时候还没有它什么事儿,自然它就没有办法被选入当时的“四大奇书”中了。


二、四大名著的初步形成过程。


虽然王世贞先行提出了“四大奇书”的概念,但是却并不为当时的所有文人接受。因为在不同的文人心中,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一个对“四大奇书”具体书目的界定。于是很快,明朝便掀起了一场评比名著的浪潮。直到一个叫冯梦龙的人给出了一个能为大部分人所接受的界定,这才初步形成了四大名著。


冯梦龙认为,既然要选择四大名著,怎么也得讲求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任何性质、内容和形式的书,都能得到入选的机会。正因为如此,他后来才会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金瓶梅》这四本名著算入其中。


自从冯梦龙提出这一界定四大名著的观点后,便立即得到了不少文人的肯定和支持。不过此时的这种界定,依然跟我们现代熟知的那四部名著的书目存在一些不同之处。而最大的不同之处,无疑就是对《金瓶梅》与对《红楼梦》的界定。


对《金瓶梅》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它的内容较为少儿不宜。若是大刺刺地让它入选其中,想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为了消除这种潜在的不良影响,在《红楼梦》出现以后,大家便自行用它替换下了《金瓶梅》。


三、有关六大名著这一说法的介绍。


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就感到不明白了。既然在明朝早期阶段被界定的名著就只有四个名额,怎么又会冒出来一个六大名著的说法呢?其实是这样的:在清朝中后期的时候,社会上曾涌现出一大批小说来。其中最为出名的小说主要有两部,一部是《儒林外史》,而另一部则是《聊斋志异》。


因为这两部小说在当时太过出名,所以清朝的很多学者便干脆将它俩跟先前界定好的那四部名著归到一起了。于是,算上后加入的这两部名著,便有了六大名著的说法。


四、六大名著又变回四大名著的原因。


原本六大名著定型以后,一直被延续了一百年之久。按理来说,我们在传承古文化的时候,怎么也该遵循一下它们的发展历程,即依然沿用六大名著的说法。可谁也没有想到,在传承的过程中,竟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原来,为了便于大家阅读这些名著,新中国成立后便将这些名著以白话文的形式刊印出版。只不过当时最先刊印的名著中没有《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所以时间久了,人们更乐意接受的就是这种名著只有四部这种说法,而非六大名著这种说法。


结语


当然了,之后剩下的两部名著也得到了相应的刊印出版和推广。因为它们各自的内容也颇得人心,所以即便它们后来未能入选四大名著,或者未被当成是六大名著之一来被对待,它们也照样收获了世人的喜爱。但是这两部未曾刊印白话文的书籍,在人们心中的辨识度依然很高。


由此可见,好书就跟好人一样,总能应了那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老话。若是你还未拜读过《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那就不妨好好拜读一下。相信它们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5
除去四大名著,《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也曾是中国名著之一,但是这两本书一本过于科幻,一本过于讽刺,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就将这两本剔除在四大名著之外。
第2个回答  2021-01-14
因为另外的两部有点伤风败俗,不符合当代价值观,所以就被从名著里面给踢出来了,以免影响后代。
第3个回答  2021-01-15
是因为当时的出版社只出版了现在的这四大名著,还有两大名著出版社没有出版,于是大家慢慢的就把其他两大名著遗忘了。
第4个回答  2021-01-14
因为剩下的两大名著《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并没有被印。时间久了人们就将六大名著改为了四大名著。
相似回答